星期五, 12月 30, 2005

世貿餘波

誠信第一的布袋彈

早在17號那天下午,就已經在鴻興道示威區聽到同伴報料,在中環廣場有警察使用橡膠子彈對付示威者。由於當日已經接連知到警察使用水炮和催淚彈,聽到使用橡膠子彈也不太意外,加上那時火頭處處,故沒有仔細查證便相信了消息。

那天晚上回到家中看新聞,發覺竟然沒有有關橡膠子彈的報導,這使我感到十分奇怪,也令我在網上被人質疑發放假消息。後來從阿藹處知道,橡膠子彈真有其事 (因為有南韓農民中彈),但由於證據未到手,所以暫時未能肯定地公開事件。加上另外一位民間記者亦肯定地表示自己目睹警察使用,令整件事更可信。

過了幾天,一哥在記者追問有關橡膠子彈時,居然沒有否認,而以『會調查』作回應,更進一步確定有人『身有屎』。

根據阿藹的報導,在17號晚,律敦治醫院已經有醫護人員證實有韓農因橡膠子彈而受傷(這也與我在另一途徑聽到的吻合),而其他中彈的韓農則立刻在求醫後離開醫院。後來回想,警方在17號晚立刻到各個醫院拘補受傷的韓國農民,是否有掩飾其曾使用布袋彈的意圖呢?

無論如何,事實就是警方在當晚在使用了警棍、胡椒噴霧、水炮、催淚彈和三百萬元一輛的裝甲車以外,還使用了可以致命的布袋彈,更企圖向市民隱瞞。昨天蘋果的頭條還是『香港政府誠信第一』,現像看來,更像是反話多一點。

這樣的時候,一句 Shame on you,警方高層們該受得起有餘吧?

阿藹:究竟誰在說謊?(附壹周刊的報導)


“You can pretend to care. You cannot pretend to be there.” — Texas Bix Bender.

B 是陳景輝的同事,我在世貿期間認識的。在世貿的期間,他走得很前,和農民們也走得很近;聽他說,世貿的經歷使他整個人都改變了。其實不止是他,有好幾位朋友本來都不太參與社會事,不過機緣巧合成了整個世貿運動的一部份,而參與其中的經驗使他們有了巨大的改變。對於我自己,世貿除了讓我見識『大蛇?尿』外,也是我對自己介入社會的一次反省。

“You can pretend to care. You cannot pretend to be there.”,共勉之。

星期三, 12月 28, 2005

晨光世界觀:【回顧世貿會議】

28/12/2005晨光第一線(0755)

文字版:

如果要說2005年 對香港人最重要的國際事件,那麼第一位必定是剛在香港舉行的第六屆世貿部長級會議。香港雖然自稱國際都會,但我們對於國際的認識和參與,大部份都只是在災 難和賑災中出現,而世貿就為香港上了特別的一課。它的出現,令牛頭角順嫂也能對公平貿易、剝削、傾銷等等字眼啷啷上口,也令我們見識了國際級的抗爭方法, 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對 於我自己,這次的世貿部長級會議特別深刻,因為我不只透過了報紙和電視去了解這件事,更以民間記者的身份去參與整件事情。其實今次世貿部長級會議,除了主 流傳媒積極參與報導,更有不少民間團體,例如網絡電台、香港獨立媒體、錄影力量等等,以不同的手法包括聲音、文字、相片和影像,去參與事件及報導事件,希 望可以為市民提供一些主流媒體以外的觀點和觀察。

在 報導的過程中,我們民間記者做了很多讓主流媒體覺得『匪夷所思』的行為,例如和示威者一同遊行、跳海、三步一叩,甚至吃過水炮和催淚氣體,也和韓國的朋友 一同唱歌、吃飯、喝韓國燒酒,亦都見證了前線警察在超時工作和巨大壓力之下展現的緊張和暴燥。尤其是在我們讀到主流媒體以『暴民』去形容南韓的農民、以 『淪陷』去形容1217日的灣仔的時候,這些經驗,使我們更覺得民間媒體存在的重要性。民間媒體沒有政治壓力,也沒有商業考慮,加上互聯網和網誌Blog的 興起,使一向依賴主流傳媒去認識世界的我們,有更多的途徑去了解事情的不同面貌。到底,新聞是否一定要客觀?怎樣為之客觀?如果說新聞的呈現,其實都是經 過記者和編輯的選取之後才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又是否真的有可能做到客觀?我在世貿的經歷,令我更清楚明白,原來真相,未必就等同我們在報上所讀到、電視中 所見到的。而民間媒體透過互聯網,使新聞不再是單向的報導,讀者和作者能夠通過討論互相補足,反而能夠使真正多元和客觀的報導變得可能。

其實,香港的民間報導只是一個起步,在外國,民間媒體憑藉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可以與主流傳媒分庭抗禮的力量,就像南韓的ohmynews,現在已是南韓第六大的媒體。而在過去很多的事件,像是05發生的美國新奧爾良颶風和倫敦地鐵大爆炸,民間媒體和網誌就成為了重要的消息發放途徑。而香港的民間媒體,仍是在起步階段,而且仍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但可以預見的是:新聞將會回歸人民,而不再是主流媒體所能壟斷的了。

民間記者的後世貿衝突抑鬱@南歪島模達灣

為數十幾位患上後世貿衝突抑鬱(Post WTO Conflict Depression)的民間記者,在Boxing Day 一同進駐南歪島的模達灣,美其名為Evaluation 實則大吃大喝打邊爐兼怒飲燒酒,實在可恥!可恥!可恥!

根據阿塞拜塞著名現代精神病學學者 Aztoniumotana Gofarmantatot 的研究,後世貿衝突抑鬱主要出現於經歷過世貿衝突之人士,由於未能夠完全消化世貿帶來的刺激,所以會出現一連串怪異行為。此病的病徵包括:

一,對韓國的一切表現出異常的亢奮,例如打邊爐時狂食韓國泡菜、開會時借頭借路怒飲韓國燒酒、甚至見到 made in Korea 的垃圾也會尖叫;

二,言辭貧乏,極度主觀,口號化情況嚴重,只懂得以口號表達意思,當中以『可恥』二字最為百搭,例子有『xxx,可恥!』、『xxx訓覺,可恥!』和『xxx食肥牛唔點豉油,可恥!人民力量萬歲!』。

三,出現病態沉睡變態暴力的兩極行為,例如陳某人在熟睡中誤將周某人的頭當作枕頭用但竟然兩人都沒有甦醒跡象;又例如多人合力企圖脫去某(眾)男子之長褲,過度使用暴力,實在可恥!

根據另一位專門研究後世貿衝突抑鬱的阿爾及利亞學者 Kanimushi Bandonbada 的研究,此病無法治癒,隨著時間過去到底會逐漸好轉還是惡化,純粹視乎患者個人命水。本人在此謹祝各位患病之民間記者早日康復,儲足彈藥,再戰江湖!

星期六, 12月 24, 2005

忍辱負重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圖片來源:24-12-05蘋果日報

愛.征戰

這陣子常與韓國的朋友在一起,聽得最多的就是這首歌。《愛的征戰》改篇自韓國的工運歌《為你的進行曲》,那是紀念在光州事件被殺的一雙小情人的輓歌(韓文歌詞翻譯見此)。香港的噪音合作社多年前將它改編成中文,讓我們在多前後的世貿會議示威期間,與韓國的朋友有一首可以共同高聲唱的歌曲:

下載噪音合作社『愛的征戰』(2.25MB)


(亦可在sidebar 的Radio.Blog 收聽)

(感謝凡人提供MP3檔和結他Tab。)

愛的征戰
噪音合作社


從來沒有歡呼聲嘉冕
勤勞未可得到幸福
浮沉在社會底處
歷盡了壓迫心不死

埋藏在我心中的激憤
猶如睡醒的母獅
同行在抗爭的火線
命運已緊緊結連

作戰同往這一刻
青山海與天
在世界劃上這一筆
歡呼響震天

此生縱使不可見
願他朝有後繼者
勞動者終要自主
成仁見青史

勞動者戰歌》(台灣版

全國的勞動者啊,勇敢地站出來;為了我們的權益,不怕任何犧牲。

反剝削,爭平等,我的同志們!為了明天的勝利,誓死戰鬥到底,殺殺!

最重要的,當然是韓文原版

按此下載 March for you, Comrade

星期三, 12月 21, 2005

陳主教,謝謝你...

我不是天主教徒,但真的很欣賞陳主教。由逾期居留兒童入學問題、廿三條、民主化、到今次世貿示威,他是唯一一個敢走出來真正力撐最弱勢的人,真正依照自己 良心而非地位得失的人。在其他人都司司縮縮、怕這怕那的時候,唯有他敢於說出自己的良心說話,一矢中的。儘管有許多批評,但我認為陳主教,你是最好的見 證!

衷心感激!


蘋果日報
2005-12-20
退休警擬到天主教堂抗議 陳日君重申同情前線警

【本 報訊】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繼續批評警方在世貿會議期間的 表現,認為警方拘捕和平示威者的行動不合法。他強調,批評是針對不尊重法律和人權的警方高層,但同情在前線冒險的警員。警務處高層則駁斥陳日君的言論,也 有前線警員致電電台反擊,指主教的言論是天主教之恥。另外,一批退休警務人員計劃明日到天主教座堂抗議陳日君。記者:蔡元貴趙燕婷黃偉民

陳日君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繼續狠批警方高層沒有尊重法律和人權,但就表示同情及佩服前線警員,希望前線警員不要誤會。他說:「依家o的高層好似好威水咁,但就要o的前線警員去冒險。」

主教認為,警方應調派更多警員控制場面,拘捕滋事的示威者,「警察應該要攻,唔可以只係守,唔係保護唔到o的市民。」他又直指警方拘捕和平示威人士的行動不合法,整個拘捕過程長達十多小時,顯示警方效率低。

警拒志願繙譯員協助

昨 日示威者未獲釋前,陳日君凌晨曾親自到觀塘裁判法院,要求探訪被 拘留的南韓修女被阻。陳日君昨發表聲明,再次促請政府釋放反世貿示威人士。聲明指,警方嚴重疏忽了對被拘捕者應負的責任,包括食物、食水、禦寒物和衛生需 要;警方拒絕向被拘捕者的夥伴、友好和社會交代被拘捕者的所在,也拒絕讓志願律師及繙譯員探訪被捕者,並且有善良的修女受到侮辱,「這一切是我們香港人的 羞恥,我也向韓國和平示威者道歉,這一切嚴重損害我們國際都市的名譽,有關人士應為此負責。」

警 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馬維騄昨在電台節目中回應陳日君的指摘,他說 作為警務人員,對有關言論感到非常失望,認為陳主教將暴力抗爭行為合理化。馬維騄說:「香港係一個太平盛世?社會,係希望安定。依家聽到一o的評論,話星 期 六示威者所做??係一個和平??,係合理??,依家都好迷惑。」

馬維騄指批評不公平

對 於陳日君質疑警方沒有分清楚九百人當中誰使用過暴力,誰是和平示 威者,馬維騄並無回應。至於陳主教指斥警方以不人道待遇對付通宵被圍困在告士打道的示威者,馬維騄稱:「現場有食物有水,盡量唔畀人睇到香港警察冇人情 味。」清場歷時十一小時,他解釋是因為示威者消極、不合作,警方不希望武力清場,所以要斡旋,希望他們自願接受警員押送。

陳日君批評警方不夠果斷,未能及時拘捕真正使用暴力的示威者。馬維騄回應說,除非個別警員自身生命有危險,或第三者有安全問題,才可以使用更高層次的武力,「我好尊重陳主教,但有時未掌握所有資料就作出批評,我覺得好唔公平。」

前線警:天主教之恥

有前線警員昨日在電台烽煙節目中反擊陳日君,自稱世貿會議期間需要在示威現場當值的吳先生說,覺得參與過這次工作很光榮。對於陳日君指警方高層的做法是香港之恥,該警員說:「完全唔可以接受,作為同僚覺得唔開心,佢認為香港唔應該舉辦世貿係短視,係天主教之恥。」

我的其他有關世貿文章:
給阿暉,和其他前線警務人員
今天,我們哭了
〔請廣傳並聯署〕致國際友人的感謝信
Junk! Junk! WTO!
去你的爛報紙東方星島太陽蘋果!!!
晨光世界觀:【南韓農民點解咁激?】
如果我有得揀-- 寫在世貿部長級會議前
廣告不會告訴你的事
又關世貿甚麼事?
唯恐天下不亂的周刊

特別推介:
世貿文集總覽@獨立媒體(超過二百篇文章)

聖誕音樂盒

Florence 那兒看到這個聖誕音樂盒,立刻便放了在blog上。

各位朋友,預祝你們聖誕快樂!也祝仍被監禁的十四位世貿示威者,能早日回家與家人同度佳節!

給阿暉,和其他前線警務人員

暉:

我在inmedia 讀到你的留言, 怕你沒有讀到我的回應, 所以特地在這兒回覆。

我絕對認同絕大部份警員,特別是前線警員,其實都很克制。但無可否認,警察在此場境下代表著政府權力,是阻擋示威者與世貿之間的屏障,所以對警察的反抗,如所言, 是實質意義(接近會場),亦是象徵意義(對世貿之反抗)。

而 在拉扯之中,我不想比較示威者還是警察比較克制,但雙方都有自己的規則:警察的規則就是要跟規距做事(使用武器時要依足指示、不可以胡亂攻擊、不可使用 過度暴力),而示威者就規定自己只能將武力(force)施加於一個範圍之內(不影響市民、不破壞私產、以到達會展為目的而非以傷害警察為目的)。在這個 遊戲規則之下,誰越界,誰就喪失道德高地位置。

結果是,雙方其實都嬴,也可以說雙方都輸。警察的確達到了控制場面的目的, 但手段並不光明。用水炮*故意*射無攻擊動作的市民和記者(我親身經歷)、用胡椒噴霧直接向示威者的臉射去(我親眼所見)、明明見到幾百人在附近仍施放十幾粒催淚彈有一位當日做糾察的社運朋友因為吸入大量催淚氣體而引致氣管同肺起氣泡,一度情況嚴重,現在才剛剛出院)、困著幾百個沒有反抗的示威者在告士打道食風八粒鐘又不讓她們上廁所,和一連串的陰濕小動作,我實在難以認同警方高層大聲宣稱:我們做得好好。至於前線警員,我堅信那位聽見打韓農就亢奮的女警只不過是個別例子,對於前線警務人員的克制和忍耐,我是認同的。

而 韓農,其實他們本來就有被捕被打的心理準備,他們擺明車馬知道會觸犯法例,但世貿關乎他們生死存亡,為了make noise,他們也唯有如此。他們使用的武力,我認為,並不過份,至少警察受的都只是輕傷(當中沒有任何涼薄的意味)--我相信你也會同意,如果他們著意 去傷害警察,結果一定不是如 此。他們不是暴民,雖然他們無奈地站在警察的對立面,雙方其實都很無辜。真正的暴力,是在世貿會場之中,以一個冠堂皇的面目去行使;而真正可恥的,是坐在 冷氣 房以自己的政治利益為先,推前線警察去死的高官。

所以,如阿藹所言,『雖然我在示威現場不斷高叫警察可恥的口號, 但要說清楚, 我們要罵的不是作為個體的你們, 事實上你們都是被政府擺佈的棋子...對不起, 我仍然會繼續高叫警察可恥, 只是希望你知道, 這不是對任何個人的人格詆毀!』

你的莊員fred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photo originally from here

星期日, 12月 18, 2005

今天,我們哭了


  下午我們都興高采烈拿著清水和傳單,上面印著中、英、日、韓文字的《致國際友人的感謝信》, 派給經過的示威人士和市民。這封聯署信是我們早兩天在獨立媒體 發起的,感謝遠道而來的示威為我們上的一課:感謝他們將世貿的國際議題帶來香港,不厭其煩地解釋給我們知道它的傷害,讓我們的視野朝向人民,走向國際;感 謝他們以自己的身體來阻止世貿在這個城市達成協議,免得我們成為殺害農民的幫兇。更重要的,是感謝他們讓我們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新的抗爭文化,讓我們理解 到,遊行並不是向在上位者的沉默請求,而是人民力量和創造性的顯示。

  兩 天之內,已有百多二百人聯署。我們將這些單張交給遊行的人士,都逗得他們很樂,農民粗糙的臉上,向我們露出了純樸的笑容。過去幾天,韓國農民們早已用肢體 向我們表面,他們的目標只是世貿,要接近世貿會議的場地,阻止它繼續進行;對於警察,他們克制;對於市民,更是秋毫無犯,甚至在每次示威之後,執拾好垃 圾,比香港人更愛惜這片土地。他們唱歌、喊口號,今天,他們要再一次嘗試向那決定他們未來的會議走近。

  在鴻興道的示威區,他們再一次 向警 察佈下的防線衝擊。警察搬來了幾個大石墩,通道縮小了,中間的防暴警察拿著長盾、警棍和胡椒噴霧;石墩上又是另一排防暴警察,手上緊握著胡椒噴霧。這幾天 以來,我們都習慣了胡椒噴霧如雨下的場面,我和朋友走到較前的位置,身旁全是手握攝影機和相機的記者。突然警方在兩邊拿出水龍頭,向在場的示威者和記者狂 射,不少記者和民間記者都被狠狠射中。我倖免於難,但網政廿一的民間記者小熊卻全身濕透,她紅著眼睛斥責警察,並指那些水又鹹又刺眼,根本不是普通的水。

   既然開始了用水炮,警察就再停不下來。接下來水炮、胡椒噴霧、警棍齊施,示威者也拿了竹桿對抗,但始終也無功而還。在那樣的地理環境,要 越過雷池,又談何容易?許多人對向警察大喊『警察關水喉!』,可是警察越用越狠,我和一班朋友拿著竹,用掛在它上面的橫額去擋住水炮的攻擊。換來的,就是 水炮向我們的狠狠瞄準,一次、兩次、三次,連橫額也爛了,竹也斷了,我的眼罩也被打飛了;我們用背部去擋著水炮,可是水的衝力太強,唯有互相緊抱,才不致 被沖散。Bobo哭了,眼罩之內看見她泛紅的眼睛,不只是因為那些鹹得要命的水,更是因為自己對政府暴力的無可奈何。天氣越來越涷,我全身顫抖,看著一排 又一排的防暴警察,再看看他們身後那座漂亮無比的會議展覽中心,我問:公僕啊,你在為誰服務?你又在對付誰?

  天色暗了,我在絕食的八 樓朋友那兒找回了衣服,但雙腿還是不停打顫。那時南韓農民都離開了,我們怕防暴警察們會將戰線推前,於是一同坐在他們面前,唱歌,喊口號:『警察精神,傷 害人民』、『香港精神,水炮射市民』。不知是誰找來了一束花,我們將它放了在防暴警察的長盾之上,那一刻我腦海中出現了六四前夕,北京市民向解放軍送水獻 花的場面,因為我們都在喊:人民警察,不打人民!

xxx

  我們離開了海旁的示威區,從馬師道天橋出灣仔,遇到了一班南 韓示 威者。他們喊口號、唱歌、打鼓,旁邊滿是市民,不時對他們以掌聲支持。我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走在隊尾,呼籲市民加入我們。有些市民也真的加入了我們, 一同在灣仔的路上或走、或坐、或躺,以行動支持示威的外國朋友。

  這時一大隊防暴警察拿著長盾、載著『豬咀』從後向我們推進,包括我在 內的 約四十位香港市民坐在隊尾,立刻面對警察,手扣手,坐在地上,跟著小樺大喊『我們手無寸鐵,請警方保持冷靜』,又唱了國際歌和人民之歌,隔在他們和韓國農 民中間。這樣的動作,其實沒有甚麼大作用,但總讓我們感到自己盡了些力,不讓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受到欺負──這樣的想法,有點幼稚吧,但我確是這樣想的。

   行 行、停停,後面的防暴警察也在行行、停停,但他們的臉明顯繃緊得多。去到馬師道天橋附近,韓國的朋友進入了告士打道的示威區,而我們則上了天橋。前無去 路,我們一行二十多人商量折返,但在折返之前務必要讓在場的市民知道發生何事,便組成臨時『合唱團』去朗讀聲明。這個合唱團模式,在晚上之後的時間多次使 用,每次均得到在場的市民鼓掌支持。我們知道,他們的良心都不會被警察、政府和傳媒蒙蔽。

  最後,我們十多二十人在十字路口上停了下 來,前 行兩個街口就是告士打道示威區,而我們身處的地方,過百防暴警察三面環伺,但我們身處之地,就是往示威區的必經之地。我們躺在地上,不走;我們時而唱歌, 時而叫喊,就是不走。我們不是張子強但被過百防暴警察包圍,未到零晨三點卻竟可在灣仔的十字路口躺著看星。

  不過看星的時間不長久,因 為接 著而來的竟是催淚氣體──先是呼吸刺痛,立刻帶上口罩;但雙眼卻痛得睜不開,眼淚水不停地流,視線也模糊了,趕快拿水洗眼,稍微有點幫助,可是卻仍是刺 痛。後來知道有朋友在較接近施放催淚氣體的地方,因吸入太多而嘔吐。我不知道為甚麼要用催淚彈,尤其是在灣仔市中心,四處都是無辜市民,是否一定要用這種 影響範圍甚大的武器不可?這是否其實代表警察根本極度驚惶,不知所措,所以才出此下策?

  我們被催淚氣體迫開了,然後又再回去,坐在地上,眼睛還是紅紅的。消息不斷傳來:中環廣場用了橡膠子彈、有朋友被警察打穿頭縫了四針、警察正派裝甲車來,記緊不要觸摸車身,因為車身通電。我的眼睛紅得更厲害了,淚水在眼眶內滾來滾去。這個晚上,我哭了。

  這是為香港流下的淚。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照片來源

其他見證:
朱凱迪:警方拖延拘捕行動懲罰示威者
鄧小樺:(連續幾篇都係)
?囉朱:催淚彈下的眼睛及心靈
熊一豆:世貿第5天的暴力鎮壓
Sentiment:親歷反世貿
刁民公園:隨想於示威把我嚇得屁滾尿流後

星期四, 12月 15, 2005

〔請廣傳並聯署〕致國際友人的感謝信

聯署網址@獨立媒體

(信件將於12月17日作新聞發佈,並於12月18日的遊行裡以不同語言派給反WTO的遊行隊伍)


感謝您們遠道而來與我們分享您們的生命經歷,
讓我們意識到香港這個「購物天堂」是建基在貧困國家的農民和工人的血與汗之上。

感謝您們以友善的目光和笑容迎向我們,
儘管這個城市的人經常只顧自己的生活,不理他人死活。

感謝您們不厭其煩地向香港的市民和媒體解釋世貿所帶來的禍害,
儘管您們的聲音不斷地被扭曲和淹沒。

感謝您們來到香港阻止世貿在這個城市達成協議,
阻止這個城市進一步成為殺害農民的幫兇。

感謝您們以行動告訴我們,
人的生存尊嚴,比起經濟利益來得重要,
你們的到來,為這銅臭的城市,
帶來一陣清新的氣息。

感謝您們把貧富不均、環境、剝削、外債、農民和不公平貿易和發展等民間國際議題,
引進這個建基在官商勾結的城市,使這個城市走向多元和草根的國際化。

感謝您們以一致的步伐,
展示給我們看到團結的重要性,使我們學會人民要團結一致,
互相支持,長期抗爭,才能爭取到民主。

感謝您們以色彩、歌聲、舞蹈和肢體語言,帶來新的抗爭文化,
讓我們理解到,
遊行並不是向在上位者的沉默請求,而是要顯示人民的力量和創造性,
是一種力量的表達。

這一切一切, 使我們感動和震撼,
希望在未來的歲月,
我們能再次加入你們的隊伍中,
肩並肩地爭取國際性的和平與公義 !

(聯署請寄 inmediahk@gmail.com 或於 www.inmediahk.net
的回應欄上自行簽署)

圖片來自heterotopias


一群香港市民
:

林藹雲, 梁寶山, 葉蔭聰, 鄭威鵬, 林輝, 周思中, 陳浩倫, ... ...

星期一, 12月 12, 2005

去你的爛報紙東方星島太陽蘋果!!!

12月11日頭條: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東方日報:怒火焚城鐵腕鎮暴
星島日報:維園示威無公司願承保 世貿今恐爆「第一滴血」
太陽報:7000示威者今打頭陣 反世貿戰火一觸即爆
蘋果日報:反世貿大軍殺到

去你的爛報紙東方星島太陽蘋果!!!

是不是不抹黑你就不懂寫新聞?靠嚇就是辦報之道?去你的!
起標題的編輯,請你自己走上街看看來自世界各地的示威者有多和平!
你為甚麼不去告訴讀者,到底示威者們有甚麼隱衷,要山長水遠來香港示威?
你為甚麼不分析一下,世貿到底會怎樣影響香港基層的生計?
用手撫撫你的良心(如果你還有的話),問問自己對得起這些被壓迫的一群嗎?

再一次:去你的!

星期二, 12月 06, 2005

前進.懦弱.出路

前進

124,背著大聲公,和朋友們同行,在民主路上繼續走。同路人出乎意料地多,感覺上比0471更熱鬧,雖未必有廿五萬之數,但有遊行經驗者如我們,均堅信至少有十五萬人。

對,沒有明確的敵人,沒有無能的特首,沒有了兩支咪,也沒有低迷的經濟、沙士的劣政,但仍有這麼多人上街,目的只有一個:爭取民主。

走啊走,由天光走到天黑,走啊走。累了,稍事休息,再前進。

我堅信,總會走到終點,只要我們堅持。

懦弱

來到政府總部,聽見長毛和鄭家富說和大家一起留下,等曾特首上班;我猶豫,問了問身旁的朋友,大家都說『走吧』,於是在去與留之間,我選擇了離開。因為肚餓。因為涷。因為明天要上班。

回到家裡,讀著inmedia 的報導,心中想起去年愚人節晚,我也沒有留下。開始不了解自己,更討厭自己的退縮,討厭自己的懦弱

出路

你安慰說:留下了又怎樣?還不是被抬走?

也許,你說得對。留下了又怎樣?

以為自己已經走得很前,突然發覺自己原來不過是留在安全位置上,指指點點。真正需要自己的時候,卻因為肚餓,因為涷,因為明天要上班,將責任都放在別人的肩上去。

對,這是懦弱,這是會蠶食靈魂的懦弱。

必需要認真思索出路,就在世貿來臨之前。

星期日, 12月 04, 2005

有關民主討論之反智

這陣子看網上許多有關普選的討論,反對普選/ 民主的水準真是奇低,低得令人慘不忍睹。

有些人連普選直選和間選都分不清,選舉人制度是甚麼又不知道,就說甚麼美國都不是直選啦,所以香港不一定要普選;高明一點的,就將爭取普選特首歪曲成爭取只能直選特首將說話硬塞進民主派的口中,鬼鬼祟崇偷換概念;

有些人當英美新右派政府的歷史冇到,又不懂看看北歐諸國,只會說普選=派錢=經濟崩潰;

有些人愛說『普選俾長毛做左特首點算?』,大佬,你唔鍾意咪投曾蔭權o羅, 再唔係投曾獻梓o羅,咩叫普選呀? 普選即是說你也可以投票呀!

有些人又愛說『民主咪即係乜都要公投?』。沒聽過代議政制?不知道甚麼是憲法嗎?救命。

當然,少不了那些循序漸進論:原來等了廿年也不算循序,那還要多久才夠漸進曾蔭權說美國女人都要等100年才有選舉權,看來『實際情況』要到2107年才能『最終』達至普選。

其實民主議題,可以談得有深度得多:民主如何才不合做成 tyranny of majority? 民主社會該如何避免金權操控?上下議院制可否/應否在香港實行?政黨政治該怎樣發展?

就 算真的不懂,不要緊,謙虛一點讀讀書,幾廿年前討論過的東西,不斷回帶再回帶,簡直是燃燒青春,等到78歲都唔掂。如果覺得Karl Cohen 1971年寫的《民主概論》(Democracy)太厚(其實也不過300頁左右),可以去商務買本新出版的精華版本,叫做《德先生的路線圖》,百多頁兼頁頁double line spacing,中學生都讀得懂;而且價錢相宜,未打折都不過$38而已。再不然,上 wikipedia.org 讀讀關鍵詞,那才真的可以從多些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看問題。

最後,在我們卑微地爭取普選路線圖的同時,溫故知新: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o拿,佢地係有誠信o架,2107 / 08呀!

星期四, 12月 01, 2005

如果我有得揀-- 寫在世貿部長級會議前

昨 晚和老媽邊看電視邊吃晚飯時,新聞報導播出了南韓農民在首爾抗議開放市場,擲石燒車,好不熱鬧。老媽邊扒飯邊說:『香港搞乜鬼世貿會議??惹埋呢班人返 來,一陣搞到香港暴動就知死...』說著又扒了兩口飯:『呢班人都唔知做乜,示威示到搏晒老命咁,其實自由貿易有咩問題?阿旺話齋,買個橙都平?呀!』

我 沒有糾正老媽,郭晉安演出的其實是邊望女仔邊買手機的那個廣告,那個廣告最後還告訴我們:自由貿易好,因為有得揀,所以請支持世貿會議。諷刺的是,大概正 正因為『冇得揀』,所以才會有千千萬萬的憤怒南韓農民走上街頭;03年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世貿會議,就有一位南韓農民在會場外自殺抗議,抗議的正是世貿的 『自由貿易』令他們走頭無路,『想揀都冇得揀』。自從九四年,歐美等國家成功通過世貿迫使南韓政府,開放了稻米以外的所有農產品市場,至今已令到農民人口 由六百萬減半至三百萬,農民舉債總額增加四倍,不少農民放棄田地,甚至服藥自殺。

開放市場 以本傷人

一 切一切,源於開放市場四個字。經濟學101有教,如果甲地生產A物品特別有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s),而乙地生產B物品又特別有優勢的話,那麼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各自生產最有優勢的產品,然後互相交易,各取所需,所以各國市場越開 放,就越能夠有效發揮各國的相對優勢,而達致雙羸甚至多羸的局面。但是若果其中一方牌面是開放市場,實質對自己的行業大量巧立名目地進行補貼,大幅降低該 類產品的成本,以本傷人,則會變成不公平貿易。現時歐、美、日本等國家正正就對本國的農產品提供大量補貼,令價格大幅降低,再傾銷到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 家,摧毀他們的農業,南韓就是一例。現時南韓三百萬農民,有八成是依靠種植稻米維生,供應南韓百分之九十六的稻米。剛剛使南韓農民打大交的APEC(亞太 經合會議)正正就是要進一步開放南韓的稻米市場,由4%開放至8%,等同向已經處於水深火熱的農民再加一腳,你說,南韓農民該不該憤怒?

除 了南韓之外,受害國家還有許多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的國家。隨著貿易壁壘的粉碎,大企業可以隨意操控資金流動於世界各國之間,跨國企業能夠全球性地採購, 而那些乖乖在土地上耕作的農民的議價能力也越來越弱。這些年來,不少國家出現了農民的產量越來越多,但收入卻越來越少的怪現象。開放市場本應使提升人類生 活水準,但結果卻是許多發展中國家被困在『越窮越開放,越開放越窮』的無間道之中,令世界的貧富懸殊進一步惡化。

妖魔化示威者

看 得見摸得著的貨物貿易壁壘,早在十多年前已開始被打破;現時世貿更進一步,希望可以連服務業的貿易限制也打破。早在 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WTO前身) 時代,貨物在世界流動的困難已大大降低,而服務業則是另一片讓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垂涎的處女地。而GATS(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服務貿易總協定)簡單來說,就是將本地的服務行業向全世界開放的協定。有人批評這個協議,其實是第一世界列強國家假借消除管制之名,以 其在通訊、教育、金融等服務業之優勢,行攻佔第三世界國家服務業之實。它迫使各國政府開放國內的『無形』商品市場,具體方法包括外判、私營化、全球招標 等,而下一步出現的就是僱員(特別是基層僱員)工資下跌、散工化、勞工保障變得脆弱;而醫療、教育、房屋、交通、甚至是消防、治安、食水、排污系統等,都 可能會走向私營化的道路,這些本來用作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穩定社會的部件,一旦踏上利潤至上的不歸路,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其實無論是已 發展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世貿的重視也遠遠超過香港。在香港各大政黨似乎也對世貿視若無睹,是覺得沒爭議性,還是覺得這是政治負資產?於是只剩下屈指 可數的民間媒體、非政府組織(環保組織、工會等)和學者等,企圖力挽狂瀾而已。政府對於世貿敏感部份的刻意迴避,將焦點都放在遠渡來港的示威者身上,而傳 媒也樂於和政府一起妖魔化他們,將他們都描述為有破壞冇建設的暴民,有意無意將他們的背景都隱去,為市民帶來不必要的恐懼。

還是為政府寫宣傳片對白的那位仁兄做得好--郭晉安在短片中說的那句『咁多得揀又唔識揀,想揀?個又冇得揀』,前半句用來形容政府,後半句用作嗟嘆小市民處境,才是真的寫得入木三分。

〔刊於A45報十二月號
http://blog.lamfai.net

P.S. 文中老媽所言純屬創作,然而她跟許多人一樣,雖然沒有說出口,但也不明白為甚麼香港要搞世貿?為甚麼農民要來示威?他們是不是暴民?會不會燒車掟石?阿旺 和陸叔的『世貿=自由貿易=經濟繁榮』邏輯、政府如臨大敵、傳媒煽風點火,留下的又是甚麼印象?

延伸閱讀:
韓國農民致香港市民書
陳景輝:韓農,近在眼前
許寶強三評世貿(必讀雞精文章)
鳳凰藍:南韓示威者為甚麼要來

星期一, 11月 28, 2005

民間記者協會?



昨日是獨立媒體舉辦的新媒體與社會改革工作坊的第一節課,工作坊之後眾位編輯齊齊坐定定開會,準備正來臨的國際研討會和世貿會議的採訪安排。

WTO 十二月在香港舉行,各國政府、跨國企業和大大小小的非政府組織聚首香港,作為本地的民間媒體,當然希望可以參與其中,為市民提供與主流傳媒有別的觀點和報 導。其實自從03年七一之後,主流媒體歸邊、民間決意自力更生,加上技術上的普及(Blogger、Podcast etc),許多民間媒體出現,而不少人亦以Blog 作為平台,自覺或不自覺地加入了民間記者(Grassroot Journalist)的一分子。但現時作為民間記者,在面對採訪時種種的不方便、又或者處理民間記者的權力和操守問題時,卻鮮有有組織地發聲。於是,我 們之間興起了一個想法:是否可以成立一個民間記者協會,就像是記協一樣,為民間記者的權益和操守成立一個組織呢?

這 個想法,源於現時社會普遍對民間記者的不認識和不承認,甚至民間記者亦缺乏對自己身份的自覺。媒體個人化、網絡化,已經是世界的趨勢,千千萬萬的人加入 了博客的行列,越來越多的民間媒體藉著網路而興起,並與主流媒體互相競爭、互補不足,為讀者描繪出事物的更多元的面向。但同時間,民間記者卻沒有一些保護 自己的指引、也沒有組織起來保障及爭取自己的權益。尤其在世貿會議期間,在政府如臨大敵殺無赦的同時,若有民間記者因採訪而被拘捕或被武力對待,一個民間記者的組織當可發揮一些功用。

不知道各位覺得這樣的想法又是否可行呢?

星期三, 11月 23, 2005

循序漸進?

1982:第一次區議會選舉
1987:民間爭取88年直選立法會議員
1988:立法局間接選舉,選出26名議員;市政局由普選產生
1991:第一次直選立法局議員
1995:立法局議員全部由選舉產生
1997:400名推選委員會委員選出特首董建華及臨時立法會60名議員
1998:回歸後首次立法會選舉
2002:推選委員會增至800人,但董建華在無對手下連任特首。
2003:七一大遊行,要求普選特首及立法會
2005:曾蔭權在無對手下當選特首

由82年第一次區議會選舉,到今年2005年已經20多年,香港人已經經歷過十多次的選舉,每次基本都符合公平、廉潔、公正,而這些正是世界許多地方都夢寐以求的素質。

咁都唔夠循序漸進?咁都叫一步登天?
唔通真係要等到78歲?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以上兩圖自新聞組中尋得,原作者不詳。)

星期一, 11月 21, 2005

予欲無言

奇文共賞

21/11/05
兩報齊貼中三T 東方報業得天助

【東方日報專訊】果然得道多助!東方報業集團回饋讀者大行動,精誠所至,連馬神都眷顧兩報讀者,出手賜份大禮畀讀者。東仔高聲向全港市民宣布:《東方日報》同《太陽報》昨日雙雙貼中三T!

全港馬迷都知道,中三T或然率極低,真係難過跑馬射蚊鬚!咁都貼得中,證明東方報業集團真係福為民開。東方馬經版專家目光如炬,靈駿、麥卓師兩位大師齊齊貼中三T,太陽馬訊毫不示弱,亦有風兒、郭一方兩位大師慧眼識三T。

熱烈鼓掌!東仔代表兩報馬迷向四位大師致敬!熱烈鼓掌,東仔向睇兩報、中三T?幸運兒衷心祝賀!

古 有名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東仔認為,東方報業集團兩報雙雙貼中三T,除?評馬專家功力,更有天意啟示!全港賽馬貼士多過天上繁星,上天讓《東方 日報》同《太陽報》?三T貼士雙雙勝出,使到東方報業集團?大日子,頓時成為全港馬迷?大日子。東方報業集團回饋讀者大行動期間,兩報讀者高中三T,無疑 係上天對兩報?贊助,假手兩報送禮予讀者,等於上天認同兩報回饋行動,為「有東方,冇窮人」呢句香江名言,適時提供有力佐證!

常言道,「以小見大」。從兩報評馬專家眼光之精準,可以睇出東方報業集團人才濟濟。其實,兩報名家甚多,豈獨馬經版而已,各個專版都盡攬行內精英,個個都係名牌,因此每疊每版可讀性甚高,評論俱有獨到之處,非其他泛泛之談可以比擬!

讀者眼睛係雪亮?!所以愈?愈多市民捧東方,擁太陽!昨日,《太陽報》銷路高達四十三萬份,穩坐報壇二哥寶座,與《東方日報》攜手雄踞報壇連贏位置。同日兩報分別貼中三T,可以話係天人合一,即係天意同民意都支持東方報業集團。

今 天真心日,雖然暫停送禮物,東仔知道各位一定會繼續買兩報。馬迷梗係要溫故知新,做好功課,方能屢戰屢勝,其他專版亦有大把好?畀讀者發掘。朝夕都有咁 多名家相伴,各抒高見,市民只要付出區區幾蚊,親而近之,何樂而不為。兩報已成市民良伴益友,難捨難離!東仔多謝大家熱烈支持,東方報業集團一定會有更多 禮物奉贈。

講到禮物,就要提?昨天送出?五蚊美心西餅現金券,有效期至本月二十三日,呢幾日隨時通用。東仔更要提醒各位讀者,第三回合大抽獎已經開始,請大家記得收集三款不同印花,填表參加抽獎,捧件名貴禮物返屋企!

星期日, 11月 20, 2005

生日.酩酊.好友

和好友一同過生日,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喝得多了,早上起來還有點頭痛,不過偶爾酩酊,也不是件壞事。

朋友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女的更漂亮了,男的也發福了,

但願大家都

生活愉快!

星期日, 11月 13, 2005

吃魚翅不會使鯊魚絕種?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早前WWF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大部份香港人均願意減少或停止進食瀕危海鮮、挽救野生生物;港大和迪士尼的餐廳先後禁食魚翅,也是一個好開始,絕對值得我們 鼓掌支持。不過少吃魚翅,一定會影響那些既得利益者,像那些魚翅商、商會和勞什子議員,當他們說出像『吃魚翅不會使鯊魚絕種』這種違反邏輯和常識的言論 時,也只好相信這是他們黔驢技窮的表現。

不妨好好記著這些人說過甚麼:

立法會議員方剛(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近年港人對魚翅的需求量有所減少。去年進口乾魚翅連鯊魚骨有五千噸,比○三年下跌一成。而自從多個環保團體呼籲「禁翅」後,業界的銷售量更下跌三成。他指,本港魚翅業界所進行的貿易全屬合法,希望外界不要以偏蓋全。(全球魚翅總貿易量才一萬噸,小小一個香港就佔超過五成,還不夠嗎?)

立法會議員周梁淑儀(零售界、自由黨):現時國際間的共識只是對3種魚翅的買賣作管制,所以環保人士不應「一竹篙打一船人」,而影響香港美食天堂的地位,因為魚翅是華人美食的重要部分。她又呼籲業界應多向公眾解釋國際間的共識。(2005-11-03明報)(不錯,現時只得三種魚翅有買賣管制,但卻有65種被列為瀕危類別而未受管制,包括了9種屬「極度瀕危」、19種屬「瀕危」和37種屬「易危」。不是合法就大晒的。)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伍德良:「港大未諮詢業界和深入了解,就發表扭曲中國文化的聲明,非學者的所為……」(若果狂吃魚翅、不顧生態危機就叫做中國文化的話,扭曲一下又何妨?)

相關文章:請放鯊魚一馬!

聯合早報 (新加坡) 2005-11-13
魚翅商:吃魚翅不會使鯊魚絕種

  (香港訊)香港大學禁吃魚翅之舉引起當地魚翅商和飲食業者反彈,他們指吃魚翅殘忍併導致鯊魚瀕臨絕種的說法是誤導消費者,對他們的生意造成負面影響。

  《明報》報道,翅商強調所有在港出售的魚翅都是合法產品,不會導致鯊魚瀕臨絕種。

  此外,業界也請來非洲和歐亞的漁業代表,力證漁民不會“要鰭不要鯊魚”。

港大校長決定大學宴席禁魚翅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本月初向全校師生髮出電郵說,決定在大學宴席上全面禁止供應魚翅。他指出,全球有275種鯊魚受威脅,大部分捕鯊漁民割掉魚鰭後,便把鯊魚丟棄到海中。他認為港大應為當地高等學府樹立好榜樣。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上周五聯同魚翅行商會和海味雜貨商會召開記者會,批評徐立之“嚴重抹黑”業界,又“誤導公眾”,令市民吃翅時“有心理威脅”,感覺“殘忍”,擔心有關政策會形成風氣,影響業界生意。

  此前,環保組織的強大壓力已迫使香港迪士尼樂園在菜單上刪除魚翅這味菜餚。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伍德良認為,港大未咨詢業界和深入瞭解,就發表“扭曲中國文化”的聲明,非學者的所為。

  魚翅行商會主席趙禎祥說,業界一向守法,配合漁護署的監管。他批評國際環保組織為了爭取經費,“自編自導”片段,說捕鯊是殘忍行為。

  不過,專門研究瀕危物種貿易的國際機關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受貿易管制的鯊魚只有3種,但被列為瀕危類別而未受管制的多達65種。研究還顯示,出口魚翅的數量遠超鯊魚的捕捉數量,數以千萬計的鯊魚魚身“不知所終”。

   東亞野生貿易研究委員會高級項目主任李國雄接受訪問時說,經香港進出口的魚翅佔全球50%至80%,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轄下的鯊魚專家小組,曾追蹤出口 魚翅到香港的70多個國家,統計出口的魚翅及捕捉鯊魚數量,發現魚翅數量遠超鯊魚數量,結果顯示,有數以千萬條鯊魚“不見了”,反映“要鰭不要鯊”的浪費 情況的確存在。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助理環保主任朱炳盛指出,澳洲政府上月初發現有兩艘印尼漁船,船上只有鯊魚鰭。美國政府2002年也發現有漁船載有20噸鯊魚鰭。

  香港漁護署發言人說,有關鯊魚的貿易管制公約今年6月落實至今,香港共入口姥鯊5500公斤,署方只會監管受公約限制的魚翅進出口。魚翅行商會發言人坦言,商會無法追索魚翅的來源地。

星期六, 11月 12, 2005

這五隻東西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我承認,我對他/她/牠/它們有偏見,一看見他/她/牠/它們,不其然就想起了五星戰隊。

話咁快,東洋朋友就已經將我所思的畫了出來...(補充:經網友提示,原來這隊『奧吉戰隊』竟是中國同胞的設計!)


真是...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看看歷屆奧運吉祥物

「12.4爭取民主普選」團結網上絲帶行動

請將絲帶掛起在你的網站內,把訊息傳播開去。(請見本blog左上角)

詳情click 

此概念設計藍本源自make poverty history

“就讓我們的聲音,掛滿在網上每個角落。”

星期五, 11月 11, 2005

Rethink Roundtable



This is an e-mail I sent to my colleagues of Roundtable. After the 1st annual dinner on last Monday, there are things that we should think about.

Jim Sir published an article on MingPao today, and I really think we should rethink the image of Roundtable, and what we are actually doing.

I remember when we were forming roundtable a year ago, Simon once told us that he hated to be called elite, and didn't want elitism become the ideology of roundtbale. I totally agreed with that, and frankly, I hate to be called elite either. Firstly I really don't think that I am elite of any kind, and secondly this word sounds really arrogant and shallow. But when time goes by, sometimes we may get excited when appearing on mass media or being known by famous ppl, or even being famous ourselv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s also important to ask ourselves, what have we actually done? Are we actually doing any good to the society? Are we making something moving? Are we pushing the society towards 'civil society'?

I think Roundtable does have the potential, but we do have to avoid being some young intellectuals that are NO DIFFERENT to those elderly that we don't want to be. Middle class, talk only, potential politicians? Or humanistic, enthusiastic, faithful? Let's think about it.


cheers,

fred

星期三, 11月 09, 2005

晨光第一線《晨光世界觀》

小弟在《晨光第一線》的 Sound Column 第一次播出,當然開心!第一次的內容,理所當然就是自己老本行:博客

晨光第一線 9/11/2005 內容
(小弟的部份在第二個小時的最後五分鐘)

星期日, 11月 06, 2005

鱔稿.奇文.垃圾報

鱔稿

如果你告訴我這樣一篇文章,是中學生在課上為應付老師而寫的作文,我會相信;但如果告訴我這是一篇由專業記者撰寫的專業報導的話,那就應該在報導右上角加一個括號,標明(廣告)。不知道要寫出這樣『文情並茂』的『報導』,報館會有多少進賬呢?

同一篇報導,另一份報紙,是這樣報的

奇文:

多講無謂,自己看吧。不過心智未成熟、幽默感不足或有心臟病者還是別看為妙,以免出現抑鬱、激動、狂笑甚至爆血管等情況。
奇文一
奇文二
奇文三
奇文四

垃圾報:

畫公仔,唔駛畫出腸喇o卦?

星期三, 11月 02, 2005

如果相機不快樂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請各位攝影大C賜教:

用機:Nikon F80
病徵:每次按動shutter之後(聽到Shutter 聲),顯示屏原本標示光圈和快門的位置,出現了大大一個『Err』(同時光圈及快門的數字亦消失)。但只要關機再開機,光圈及快門的數字又會重現,但拍了一張相之後又會出現上述情況。
後遺症:所有拍出來的照片,均出現曝光不足的情況,仲計至少under 兩級。

請各位大C指點!

病後感:我的相機真可愛,每次旅行都會壞,死未。

(從廣西回來後,第一時間將菲林拿去沖晒,結果...就如上述。六卷菲林,最後可堪入目的只有一卷左右,許多自覺不錯的構圖都死在曝光不足之下,唉。慘。)

星期二, 11月 01, 2005

落葉.秋意.銀杏樹@海洋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早在出發之前,就在旅遊書上看到海洋這個名字。海洋,當然不是指真的海洋,而是在桂林附近的一條村落。她之所以吸引我,全因書上的幾幀銀杏樹照片,是那漫 天遍地的金黃色銀杏葉,在深秋初冬之際的美景。於是我按圖索驥,終於給我找到開往海洋的班車,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便抵達了海洋。

書上的 指示說,最佳觀賞銀杏樹林的地方是海洋附近一個叫小平樂的地方,可是在我來到海洋以後,打聽之下,發現原來開往小平樂的班車不多,而且要一個多小時 車程;而從海洋回桂林的尾班車則是下午五時,換言之,即使我能等到去小平樂的車,也趕不及當日回到桂林。所以,最終還是決定只留在海洋四處走走,在當地打 聽了一下,終於找到銀杏樹林的位置。從海洋這個小村走大約二十分鐘,穿過農田,來到了一個小農村,整條村不過數十戶,但四處都是銀杏樹,金黃色的落葉舖滿 了整條村子。午間的陽光猛烈但不毒熱,加上溫柔的秋風,帶來了農田特有的自然氣息,寧謐,卻又充滿生機。找了一顆特大的銀杏樹,放下重重的背包和相機,坐 在樹蔭之下,望著一地金葉...

真是久違了的感覺。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星期日, 10月 30, 2005

徒步漓江@楊堤→興坪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本 來打算早點起床,早點去走漓江,可是既然平日也改不了懶床的習慣,旅遊時懶床當然無可避免。總之,安頓好一切之後,來到楊堤已是下午一時,一到?,便有 三位大嬸跟著我,喋喋不休要說服我坐她們的竹棚漂流。說實在的,這兒的價錢比昨天在遇龍江的要便宜得多,昨天一個多小時的漂流要一百一十元,這兒的則只要 三十元。可是由於我一意孤行要走路,所以即使價錢多相宜,也打動不了我。不過,最終我也漂流了一段,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人人都說,楊堤 至興坪一段是漓江最精華的一段,步行的話大約要五個小時。我在楊堤買了十六大元的門票(徒步也要門票,真是...),然後沿著漓江往下游走去,大概因為今 天天氣比較好,有些陽光,景觀也十分不錯。在擺脫了上面提到的三位大嬸以後,我以香港人獨步天下的步速,遇山過山,總的來說路也不算難走。由於起床以後甚 麼也未落肚,所以在中段見到有間農家飯館,便走進去打算吃一餐,祭祭五臟廟。正打算問問有甚麼好吃的,最終卻變成跟老闆們(那時只有我一個客人)一起圍在 門口,吃他們地道的『酸辣煮漓江小魚』,其實就是在一個爐上放個鑊,將新鮮捉回來的小魚、青菜、辣椒等放在一起『打邊爐』,再加兩杯啤酒和自家種的米飯, 非常地道,也非常新鮮好吃!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吃 過飯,又再走走走走,大約走到五時多,離興坪還有五公里。這時剛好來到一個小村,當然也少不了遊說我坐竹筏 的人。我盤算一下,要是繼續走下去,相信去到興坪之前已經天黑,到時不單拍不到漓江的日落,人生路不熟的摸黑趕路也不是太好,終於花了二十元光顧了一程竹 筏。從黃布倒影去到興坪,在竹筏上看確實不錯,特別是日落的magic hour,風景特別好看。沿途和划筏的村民大叔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方知道原來來漓江最好的時候該是五六月左右,不過我不貪心,這樣的一天我已經滿意了。

從興坪坐了一輛超級超載的大巴,然後匆匆的告別陽朔,來到桂林。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星期六, 10月 29, 2005

(沒有)醉生夢死@陽朔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從深圳坐了十六個小時的火車來到桂林,再轉一個多小時的巴士,終於來到陽朔。

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對我來說,桂林之名反倒不及她附近的 陽朔。陽朔有不遜桂林的山水奇景,而除此之外, 還有更獨特的華洋雜處風情。在陽朔的主街西大街, 白天的人不多, 可是一到晚上, 人頭湧湧, 有如平日的旺角。兩邊的店舖, 除了專做遊客生意的紀念品店, 還有很大部份是旅店、食肆、酒吧和咖啡屋, 它們都揉合了中國和西方的風味, 是我中有你, 還是你中有我, 可真難說得準。來到陽朔, 光顧一下這些小店, 確是一種享受。走得累了, 挑了一間店子進去坐坐, 它在二樓開了一個大窗, 靠著窗子的是幾張籐做的桌椅。倚窗而坐, 叫了一客小店的地道撚手小菜, 然後呷著一口冰涷檸檬茶, 看著街上的人來人往。鄰座的是一對年青外國男女, 聽口音應該是歐洲來的吧, 他倆坐了下來, 放下大背包, 在窗外透進來的陽光下, 靜靜地寫著甚麼。那份閒情, 就叫陽朔。

不知是幸是不幸, 來到的這兩天, 天氣都不怎樣好。昨天天氣陰陰的, 今天更下起雨來, 風中帶雨, 在這正值秋冬之交的陽朔, 還真的挺冷。昨天中午來到陽朔, 第一時間就往南走, 走了兩個多小時, 去了監山寺和大榕樹, 說實在, 也沒有怎樣令人驚艷。反而走在路上, 公路兩旁的都是農地, 秋收過後, 田地上盡是稻米(那些該是稻米吧... 原諒我五穀不分...)收割後的痕跡。偶爾還有一兩塊未收割的, 一片青黃, 很有秋意。只可惜天氣不佳, 否則當黃昏金光打在它們之上時, 那該會是多美的圖畫。

今早我其實是被雨點打在窗外的聲音吵醒的。雨天本是遊人的大敵, 尤其是對像我這是抱住個大相機四處走的人, 更是掃興。可是一問之下, 原來桂林山水, 雨天才是最美, 『秋北京、夜上海、雨桂林』, 雨中更顯她的迷矇。於是找了一輛車, 去到驥馬--那是在遇龍河中間的一個地方, 在那兒租了竹筏, 沿著遇龍河往下飄流。據說, 遇龍河這一段是最好看的, 河兩岸的奇山怪石也確實有趣, 但我卻其實比較享受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上飄流那種感覺。

明天會坐車到楊堤, 然後沿著漓江步行到興坪。希望明天不要下雨吧, 否則又要捱冷了...

(註: 我已親自驗証, 本人的這個blog 確實已被偉大的金盾工程 GFW-ed了, 所以大家的回應, 都要回香港才能看得到了!)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星期二, 10月 25, 2005

〔舊文出土系列四〕寒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零四年年初寫的,寫,因為失戀。寫了以後接連被幾位流灘朋友指責為扮憂鬱和懶感性,但...失戀係大晒嘛,吹咩?!~~)


  我不知道氣溫有多少度,只知道佇立在寒風之中的我,不斷抖擻。

  我把雙手揉了又揉,手背都已冷得通紅。臃腫的風褸只防風,一點也不禦寒,包裹著那沒有靈魂的軀殼,保存著最後一絲溫暖,好讓這副軀殼不至涷壞。

  靈魂早就飛離了身體。它在空氣中浮游,就像蜉蝣幼蟲在水中浮游一樣。蜉蝣的生命短暫,我的靈魂也一樣,它離開了身體,將要慢慢衰弱,然後灰飛煙滅。

   虛弱的靈魂在尋找方向,尋找它要消失的方向。突然前方閃出亮光,明亮,但不刺眼,甚至像導航的燈在吸引我過去。靈魂隨著光的方向飄去,輕輕的慢慢的,我 看見昨天的我、前天的我、許多許多天前的我。我跌入了時間的長河,河水像寒風般刺骨,靈魂也開始感覺麻痺--麻痺,還是麻木?靈魂是麻木了、麻痺了、還是 要消失了?

  分不清。我只知道我感到痛。寒冷令我牙關打顫,冷風使我頭皮發麻,卻沒有令我感到痛。甚麼令我感到痛?

  我將手放在心坎上,想要壓住痛楚的地方,然後手上染了一片血紅。血紅的,就是血。

  靈魂在流血,而且是從心坎裡流出來。

  我再用手一壓,來的是一陣難忍的刺痛。那種痛很真實,從心坎開始,到頸、小腹、四肢、腦袋、全身。我感覺頭昏腦漲,冰涷刺骨,眼圈一紅,再將淚水硬生生地收回去。痛苦從身體擴張出去,將長河都染成了紅色,慢慢形成了一個漩渦。

  我被捲入了漩渦裡面,那一刻我以為自己被絞碎了,千塊萬塊,都散落在漩渦之中,統統都染成了和血一樣顏色。

  我回到了那早涷彊了的軀殼裡。涷彊了的身體早就沒有知覺,手心和嘴經已涷得發紫。我用舌頭僅餘的溫暖潤了一下嘴唇,再往手心吐了一口暖氣,搓搓雙手,走進往紅磡的九廣鐵路車箱?。

星期一, 10月 24, 2005

非常十分極度無聊的遊戲...

聰頭的Blog 看到,一個無聊度達十級的遊戲,玩的時候記得開喇叭。


〔舊文出土系列三〕大學是甚麼?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寫於二零零一年,時嶺南正為code of learning 討論得火熱〕


  記得在八個月前剛收到JUPAS結果,心?便在想:這會是一間怎樣的大學?我期望的又是一間怎樣的大學?

  記得以前有老師跟我這樣說:『大學是一處讓你學會如何處理自由的地方。』的而且確,嶺南和中學很不同。至少不再有人對我說我的頭髮太長,襪太花,鞋不 夠黑。至少我不必公式化且毫無感情的每天起立敬禮:老師早晨,老師再見。至少我可以把我要說的話貼上大字報──儘管好像沒有多少人有空回應。

  但這就是我期望的大學嗎?還是應該說,嶺南就是這樣而已?

  同學們不來上課,他們會知道自己要付的代價──少聽一課書。後果或許是GPA不及別人,也可能根本沒有甚麼後果。要是同學覺得少上一課書比上了還有意 義,那麼為甚麼要強迫學生上課?至於談話、吃東西、打電話諸如此類,如果大學的教育就是要學生學習自主自由,學習行使權利、負起責任,那實在沒有理由不讓 同學自行和老師立下共識。強加所謂規條規則,從另一角度看,就是剝削了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機會。

  設立條例本來沒有問題,問題是條例是誰設立,和如何設立。由上而下的推行的政策,是為了培育甚麼樣的學生?校長強調的博雅教育,是為了培育一些循規蹈矩的乖學生,還是一些有承擔而又能夠從思考明白自己所需的學生?

  學校有多重視學生的意見,在下一次Senate就可以看到。從大字報上看到、從同學閒談中聽到,同學支持學校制定條例的聲音少之又少。然而,『開明』的學校又會如何對待我們的反對意見呢?

  肉在俎上,如何自處?

  『常自覺與不自覺地採取了一個傳統上的「知識分子」的角色,即關心天下事,對天下事一肩承起。』這是金耀基眼中的『典型』大學生。或許我們會對『大學 生』三字有不同理解,但若連最切身的事也不去理、不出聲、不爭取,在別人以『大學生』來稱呼自己的時候,我們真能不臉紅嗎?

  嶺南學生不嫌太吵,只嫌太靜。

  我也願嶺南變得更喧鬧。

星期六, 10月 22, 2005

童話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作詞:光良 作曲:光良 編曲:Taichi Nakamura(Bluesofa)

忘了有多久 再沒聽到你 對我說你最愛的故事
我想了很久 我開始慌了 是不是我又做錯了甚麼

*你哭著對我說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
 也許你不會懂 從你說愛我以後 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

#我願變成童話裡 你愛的那個天使 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
 你要相信 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裡 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Repeat *,#

我要變成童話裡 你愛的那個天使 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
你要相信 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裡 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我會變成童話裡 你愛的那個天使 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
你要相信 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裡 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一起寫我們的結局

圖:改自幾米《向左走、向右走》

離開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本來有機會,可以去一趟斯里蘭卡,可是希望來得快去得也快,最終卻成不了事。

希望落空,卻勾起了我想去旅行的慾望。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 非常酷愛旅行,但不說不知,其實我已經三年沒有真正去過旅行了(去澳門和深圳的不算)。三年, 彈指即過,那股要去旅行的熱情也漸漸冷卻,如今卻因一個突如其來的希望而重燃。雖然去不成斯里蘭卡,但我決定也要出去走一走,也讓自己從永無止盡的工作和 關係中,休息一下。

下星期吧,應該就會離家出走四五天。

星期六, 10月 15, 2005

主觀報導:救救太石村集會

十一時匆匆飛的到中聯辦門外,除了見到七八位明顯是請願者的人物外,還見到六七位警務人員,和四位身穿白色制服、雄糾糾守在中聯辦門前的警衛,前面當然還 少不了一重鐵馬。請願者慢慢齊集,約有二十人左右,沒有 Banner 沒有口號,只帶來了一個弱雞大聲公和一封聯署信,算得上是一個簡約得很的請願。前來採訪的主流媒體記者也簡約得很,只有寥寥三幾個,本地傳媒對於太石村事 件有多重視,可見一斑。

集會開始,首先由靄雲簡介今次聯署的背景資料。發起這次聯署的導火線是英國《衛報》Benjamin Jeof有關呂邦列在太石村被打至死的報道。後來雖證實報導誇大(呂邦列雖沒被打死,但亦被打至昏迷),但太石村的一連串事件(詳細情況見這裡)反映了內地公民不但無法確實行使其公民權利,更被地區當局和土豪惡霸以暴力、橫蠻的手段對待。於是一班關心內地民主運動的朋友,發起今次聯署,透過獨立媒體這 個平台,希望可以喚起更多人關注太石村的事態發展,並促請內地政府盡快介入事件,徹查事件真相,釋放被無理拘捕的人士,懲治無視法律濫用暴力的人,還村民 一個公道。聯署在短短四日之內,已收集到超過二百個簽名,當中包括教師、博客、文化工作者、組織者和學生等,當中較知名的包括梁文道、張炳良、何秀蘭、孔 令瑜、馬家輝、也斯等。

接著由梁文道介紹太石村事件的前因及現時情況。太石村其實並非單一事件,中國民間的維權運動於2003年萌芽,內 地一班維權人士(包括一班學者、律師、組 織者等)以落實公民在憲中被賦予的權利為依據,在一些事件中向政府據理力爭,同時亦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壓力和迫害。例如在太石村事件中被打至昏迷的 呂邦列和一眾記者、中山大學艾曉明教授等,而據梁文道所知,兩位與太石村事件有關聯的律師至今仍不知所?。

維權的本質,其實就是以法治去 抵抗霸權和剝削。另一位請願參與者、正委的欣欣亦報告了內地基層如礦工的情況。礦難在內地接二連三發生,每次有數十甚至過百 的死傷者亦已見怪不怪,這完全是政府未有切實報行維護礦工權益的政策所致,地方政府或對大商人大企對隻眼開隻眼閉,或甚至明目張膽官商勾結;而每當有意外 發生,死傷者家屬往往被諸多刁難,有礦方只以三兩萬元賠償了事,甚至威嚇家屬若不接受賠償數額便不能領取死者屍體。隨後另一位參與者惠儀,亦以結他彈奏了 兩首有關內地民工的歌曲。

最後,我們將聯署信交予破天荒出來接信的中聯辦代表,並希望他們能盡快回應。事情當然並未告一段落,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仍需努力。願大家繼續關注,繼續發聲,共勉之!

救救太石村集會資料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星期四, 10月 13, 2005

呼籲:請聯署要求中央政府徹查太石村事件

我們希望能集得100人以上的簽名,要求中央政府徹查太石村事件,確保基層民主順利進行。具體字眼可作修改再發給主流媒體,請幫忙呼籲其他人參與聯署。聯署者請回覆任何一名聯絡人, 又或於回應欄上留名.

聯署信將於本星期六(15日)早上交到中聯辦, 希望大家能一起去, 但遞交的方法仍在構思中, 原則是以和平和具有創意的手法... 定按後會於網站和以電郵聯絡大家; 聯署到星期五晚截止.

--------------------------------------------------------------

強烈要求中央政府徹查太石村事件

保障人民享有憲法賦予的民主權利

太石村事件

從7月下旬開始,廣州番禺太石村民質疑村委會在土地出讓、集體資金管理上出現問題,他們先是發起要求查帳行動,繼而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掀起連署要求罷免村委會主任。

9 月10日,地方政府核實584個村民(20%選民)的簽名,通過啟動罷免程序,然而,9月12日,市政府卻派出 越一千名軍警把村政府中所有檔案取走,並逮捕43名村民。9月15日,市政府把事件定性為外來搞事份子煽動的非法集會,雖然翌日由村民提名的七個罷免委員 會候選人均成功當選,但是,村民不斷受到滋擾與暴力威嚇,七名當選人分別辭去職務,投票支持者收回選票;9月27日,維權人士(當中包括律師唐荊陵、郭 艷,以及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曉明)遇襲。10月1日,地方政府正式宣布罷免動議無效。從九月底開始,太石村被地方政府所聘請的流氓封鎖,與外界隔絕,記 者與維權人士嘗試進村,均受到流氓暴力襲擊。10月8日,湖北枝江人大代表呂邦列更被 20名流氓毆至昏迷。

在整個罷免村委會主任的過程,村民一直遵照憲法,以和平的手法爭取應有的權利,相反,地方政府暴力對待村民、維權人士、記者的做法,實違反國家憲法和中央所主張的基層民主、和諧社會的政策。

我們要求:

1.
中央政府介入事件,確保村民和維權人士的安全,徹查事件真相,釋放被無理拘捕的人士,懲處濫用職權和暴力的地方官員;

2.
保障太石村村民人身安全,免受暴力威嚇,維權人士、中外媒體、中央地方官員有責任監督選舉過程,讓村民在公正公開的程序下選出村委會主任;

3.
確保所有受傷的村民和維權人士能得到適當的治療,要求地方政府賠償村民一切損失。

此致

港區人大代表

廣東省人大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

人大委員長吳邦國

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

國家主席胡錦濤

聯絡人:

林輝 (tassiefred@yahoo.com.hk)

林藹雲 (owlam@yahoo.com)

梁文道 (leungmantao@gmail.com)


參考資料:


給騙了?還是.../ 阿藹@批判媒體

安替: 昔日反戰人盾, 如今新聞騙子——請《衛報》開除上海記者本傑明

更正: 太石村民團把呂邦列打致重傷! ?Benjamin Jeof 撰,阿藹譯@破摩登中國

大石村的官民衝突?十年砍柴@破摩登中國

我鄰近的太石村?艾曉明@破摩登中國

請求幫助 請求救援—— 艾曉明答記者校友的一封信?艾曉明@破摩登中國

呂邦列的背景資料?南方周末見習記者@破摩登中國

不用你民主 只要你正常/ 梁文道@破摩登中國

星期二, 10月 11, 2005

〔舊文出土系列二〕寫給甘地的信

〔二千年(那時還未進大學)參加突破舉辦的《寫給二十世紀人物的 信》比賽,托賴還得了一個獎。當年的文筆是稚嫩了點,不過總算有真誠搭救,請別見怪。說回來,那陣子兩岸關係十分緊張,對於某專制政權動不動就威脅要動 武,我是相當不齒的,故借這封寫給甘地的信,說明了我的不滿。〕


甘地老師:

  甘地老師,你好。

   決定寫這封信給您的時候,我把您的生平從頭到尾,仔細的再讀了一遍,感覺就好像跟您走過了一生的時間。生於一八六九年的印度,十九歲赴英讀法律,後來 在南非為受壓迫的印度同胞爭取權利。四十六歲從南非回到印度,四年後發動了第一場全國性非暴力抵抗運動。抗爭、入獄、絕食,七十八歲時終於爭取到印度獨 立,卻阻止不了印巴分治。讀到那場致命的祈禱大會,『我要是非死不可,就讓我死在祈禱會中吧。』──世上再沒有更令人惋惜的事。

  二十 世紀是個領袖輩出的時代,用中國人的說法,大概是個出英雄的亂世。可是在他們之中,卻誰也不能比您更令我感動,更令我仰慕。在這世紀中,不,應該 說在人類歷史?,再也找不到一個比您更能代表『和平』二字的人──縱然竭力追尋和平的人,往往會被看成為最天真和最不切實際的人,反而輕言戰爭,卻常被看 成英雄和勇士。打從年紀很小的時候開始,別人便不斷教導我們和平如何重要,如何寶貴,但同時卻讓我們每年每月的看到不斷的戰爭,看到永無休止的仇恨和催 ?。所以早在我們學會如何得到和平之前,我們已明白和平是如何不可能,甚至是如何不切實際。

  時間過去,戰爭也連綿不絕。它發生於國與 國、族與族,甚至是血脈相連的人中間──管你是多源遠流長的民族,管你過去幾千年吃了多少戰爭的苦頭,豆箕也 從沒有停止將同根生的豆子煮得稀爛。有時縱披上了爭取解放、自由、統一的羊皮,往往也掩不了那隻充滿野心和權力慾的狼。世界是他們的舞臺,他們用血和淚作 道具的演出,比差理?卓別寧的更精彩──這世間最荒謬淒涼的悲劇,有撒旦作它的觀眾。

  從您身上,我明白了最困難的並非戰鬥,而是拒絕 戰鬥。執起槍桿須要勇氣,但不去執起槍桿須要更大的勇氣。尤其在這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武器的殺傷力大 得可以毀滅全人類,一念之差隨時以釀成無可彌補的悲劇。此時,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帶領我們戰鬥的英雄,而是一個能夠克制,和能令其他人也克制的領袖──就 好像老師您一樣。要像您一樣安貧樂道,或許難以做到;和您一樣的犧牲精神,也許不易模仿;但我相信,每個人都該可以像您一般堅持自己的信念,堅持和平與克 制的原則。

  和平未必能夠解決世上所有令人頭痛的問題,但我肯定若人人心中都有著和平二字,我們一定會少很多令人頭痛的問題。在這個 『地球村』或許會出現的世紀, 我不敢奢望戰爭會完全消失,只希望人可以明白: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也不一定可以解決問題)。和平其實充滿力量,只在乎人願不願意嘗試!

  或許這只是個夢,但人若沒有夢的話,不是很可悲嗎?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做不了甚麼,但也請容我把您當作我追夢的榜樣,去追尋和平而有尊嚴的生命。祝

安好!


您生於香港的學生林輝上
二零零零年四月三十日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星期一, 10月 10, 2005

〔舊文出土系列一〕東涌的半世紀

(這是我大學二年級文化研究科的功課,偶然出土,故貼於此,公諸同好,敬請指教!)


『汪!汪!』

我 被前面這條老黃狗嚇著,雖然隔著我倆的還有一道破爛鐵門,但誰曉得它是否攔得住這隻忠心的傢伙?我再對一對地址,明明沒錯啊,阿祖那傢伙真是 的,又不預先警告我一下...現在好了,又沒有人應門,難道要我硬闖?好一個東涌鄉郊,真是安逸恬靜,四處找個人來幫幫忙也沒有──沒法子,惟有撥個電話 找阿祖:

『喂,聖公會嗎?麻煩你,我想找李姑娘...好好...喂,阿祖!你真是好朋友,連有狗守門口也不先告訴我...我應該要知道的 嗎?要是我整天到舊區去的 話,也用不著要你為我找個被訪者了吧?...好吧,那麻煩你替我打個電話給她,請她為我開開門吧!好了好了,遲些再談!』

掛了電話,現在只有等一下吧!望著眼前那三層樓的白色村屋,還有旁邊那一小塊地,種著些農作物。空氣中帶 著的濃重鄉郊氣味,加上偶爾的狗吠聲、昆蟲叫聲和陣陣風聲,倒也讓我感覺很『鄉村』。我心?納悶:住在這?的人,不會覺得悶嗎?

『嗨!李婆婆!』終於等到了──她扶著拐杖,一拐一拐的走到閘前為我開閘。『等了好久嗎?』她邊開閘邊笑著說。

那條老黃狗終於肯靜下來了。

xxx

時間是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

地點是東涌舊區一條叫牛坳村的地方。

訪問對象是一位住了在東涌很久,姓李的婆婆。

東涌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新市鎮,託新機場的福,它才能發展得這麼快。儘管現在的東涌市區?已是應有盡有──食肆戲院銀行商場,無一或缺,但在東涌的舊區,仍存在著一些舊村落。和香港其他受城市化影響的鄉村一樣,它也在面對著人口減少和人口老化的問題。

李 婆婆今年七十五歲,在東涌舊區住了半個世紀,見證了這區的變遷。她和丈夫在解放前來到香港,本來住在屯門的一家,因為面對經濟的困難,而決定搬到東涌去 耕種。那時候的經濟不好,李先生工作的工廠倒閉,沒有工作又沒有米配,恰巧有親戚建議她一家到東涌去種地,因為至少可以養活自己。但誰又知道會一住便半個 世紀?

剛到東涌的日子,並不易過。一切要由零開始,開墾、播種、灌溉等固然不在話下,還有養豬養雞等家畜...雖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 兩夫婦帶著六個孩子望天 打掛、日曬雨淋的日子也確實難受。而那在大風大雨中,木屋被吹倒,要背著孩子去避風雨的日子,依然歷歷在目。但這麼辛苦的活,始終還是要幹的,含辛茹苦, 為的還不是幾個兒女?

以前的生活當然和現在很不同。現在交通發達,有超級市場和大型商場,要買東西十分方便。以前住在東涌的居民通常都會 在舊碼頭購買日常生活所需,好像食物和 雜貨之類,也會光顧那?的酒樓食肆。但始終東涌有售的東西不多,要買東西有時便要乘船到屯門,在屯門或元朗購買所需,因為『水腳』貴,一買便是一星期的 菜,把兩個雪櫃塞得滿滿的。交通不便,來回市集和家便要靠一雙腿,就是病倒了,也要一步一步的走到市集找醫生,當中往往要走一兩個小時。

交通不方便,工作機會也少。當孩子長大了,便不能不往外邊闖。李婆的大兒子十來歲便出了外邊當學徒,其他的兒女也相繼離開東涌,到市區找工作、找生活、找愛情...到了成家立室以後,更不會搬回東涌居住,因為子女們也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子女們。

一 說起子女,李婆婆滿佈皺紋的臉上便泛起笑容。她已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還有十個孫兒。兒女早已成家立室,孫兒也已長大,有的去了外國讀大學,有的已經 在社會打滾多年。雖然老伴因為身體不好而長居大陸的鄉下,兒孫們也不能跟好同住,但只要兒孫能抽空來探望她,便已感到十分欣慰。還是多謝政府發展東涌,讓 兒孫們比以前更容易探望她,探望的次數也比以前多了。

獨居的生活對她來說並不難過。每天早上煮過早餐,煲茶掃地,打點家頭細務,然後會坐 在門前,和其他鄰居聊聊天。牛坳村有三十三戶人,大家都認識對方,而且 也會有隔鄰的村的人,也不愁沒伴『打牙較』。她也會種些植物,就在屋前那小小的一塊田?,種了些菜和瓜,每天灌溉和打理也能打發不少時間。

她還要打理一下那條老黃狗。那忠心的老黃狗平日十分盡責,見到陌生人便會吠,也曾嚇走一些偷渡客。東涌以前較為和平,現在卻越來越複雜,獨居的老人家要保護自己,便唯有靠人類的好朋友了。除了老黃狗,李婆婆還養了四隻貓,大伙兒卻能相安無事地生活。

最 困擾她的不是甚麼,而是身體。年紀大了,身體理應會差,卻一點不好受。腿早已活動不便,要靠著拐杖來走路,而腰痛也常常令她坐立不安。所以行動不便的 她,很少會離開家?往外走,而飯和菜便靠社區中心的幫忙,每個星期送來三次,然後自己煮食。阿祖是中心的社工,因此才認識了李婆婆。

李婆婆對生活已沒有甚麼要求,或許,勞累了半生,簡單安穩的生活便是她最大的渴求吧?

星期二, 10月 04, 2005

怪事年年有,呢期特別多!

大笨象會跳舞,馬騮仔會上樹,黃牛會打斛斗。

奇?唔算奇。呢期最奇,係明光社。

繼提出『肛交=手淫=口交=喜好糞便』的驚世邏輯之後,

原來,明光社...仲識教人權。

天啊!明光社教人權,

咁同叫欣宜阿媽教人減肥有咩分別?

政府呀政府,你係唔係食懵左呀你?



蘋果日報
2005-10-03
明光社人權課程受質疑

【本報訊】明光社獲教育統籌局批出名為「人權教育課程系列(中學)」項目撥款,由他們舉辦人權課程,向教師灌輸人權知識。有團體批評明光社在同性戀問題上帶有歧見,質疑他們舉辦的人權課程是否夠客觀公正,要求教統局交代挑選明光社營辦之原因。

被指對同志有偏見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昨稱,明光社在同性戀問題上有偏見,擔心其舉辦的課程內容有偏差。香港性學會代表梁偉怡更擔心,明光社向老師灌輸錯誤訊息,影響學生思想。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回應時直斥指控「莫須有」,強調課程導師並非只有明光社代表。

教統局發言人則指,當局挑選承辦機構時,會考慮有關機構的背景、經驗及課程設計等,強調明光社已舉辦有關課程多年,加上導師中不僅只有明光社代表,相信修讀課程的教師可從多角度探討人權問題。

另一方面,智行基金會幹事杜聰昨於一公開場合不點名稱,有宗教團體利用偏激言論打壓少數人士,甚至以銀彈政策購買廣告,在同志議題上形成譽論壓力,但他深信市民對同志的接受程度已日漸提高。



明報
教師絕食抗議明光社教人權
10月 4日 星期二 19:00 更新

一名外籍教師準備在政府總部門外,絕食2日,抗議教統局將一個人權教育課程外判給反對同性戀的明光社。

該名34歲的教師Benton手持一個標語指出:「拒絕權利不是人權」,他指出這個反對同性戀者權利的組織不能教好人權,要求政府公開投標標準,為何明光社可擊敗人權組織、港大及教育學院等機構,奪得標書,教授老師有關人權問題。

請支持 Internation Action 絕食抗議教統局撥款明光社舉 辦人權課程


tags:



熊一豆:教統局予明光社教人權

16港大講師聯署反對明光社開辦人權課程

星期一, 10月 03, 2005

Blog Tag:不要明光社!

小西哥傳來『向明光社說不!』的 Blog Tag,雖然近期忙到抽筋,但也要抽空寫寫。

向明光社說不,我的三個理由:

一,05年七一遊行,騎劫民主運動,攻擊同志團體,做法一點也不光明。

二,借基督徒之名,行顛倒邏輯、指鹿為馬之事,以打壓弱勢社群為目的,行為絲毫不見『愛』和『包容』,令人誤以為基督徒都是如此劣質。

三,自以為掌握/捍衛/代表真理,硬將自己價值觀加諸別人身上,不惜用銀彈政策,抹黑同志、逼迫弱勢,將歧視合理化。

tags:



我會採取的三項行動:

一,有遊行示威支持反歧視條例、同志權益、小眾權利,請預埋我;

二,繼續用筆批評,絕不留情;

三,與身邊朋友(特別是基督徒朋友)討論,撕破明光社偽善面具。

將這個 Blog Tag 繼續傳出去:

1. 嗡嗡一台

2. Sky Fortress
3. 天堂之吻
4. TelePO's Wonderland

星期五, 9月 30, 2005

牛棚書展2005(講座廣告三則)

牛棚書展2005:閱讀.身體

我們閱讀 跟身體重遇
We read, reunion with our bodies


日期:29/9 - 3/10
地點:牛棚藝術村 (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

講座廣告第一則:

10月1日(周六)

主題:獨立媒體在香港的體位
時間:正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半
籌辦:獨立媒體(INmedia)
講者:民間記者小西、小狼及其他(待定)


講座廣告第二則:

10月1日(周六)

主題:互聯網與言論空間 我有份講呀呢個~

近年互聯網上興起了不少網上電台及時事討論區,涉及範圍從政治、經濟以至文化、藝術及日常生活。到底這些網上平台能否開拓更廣闊的言論空間?能否在主流以外開拓出新天地?

合辦團體:
「網.政.廿一」 www.ep21.org
「講台TalkOnly」www.TalkOnly.net
「香港人民廣播電台」www.prhk.org
「係播網絡電台」 www.hiradio.net

時間: 下午二時至四時

主持:何秀蘭
講者︰
*網上電台:王岸然(香港人民廣播電台)、係播網絡電台(代表待定)
*網上討論區:五個零(網.政.廿一)、Fred(INmedia 獨立媒體)
*知識界:莫乃光(資訊科技界)、陳家洛(社會科學學者)

舉辦團體將於網上直播是次研討會


講座廣告第三則:

10月2日(周日)

主題:香港社會的身體語言---有關天體會及易服者
時間:下午七時至九時
籌辦:Roundtable
主持:Gary Tang
講者:人體藝術協會主席Simon、易服者小欣、陳潔詩及朱大成

星期四, 9月 29, 2005

天使之音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按此下載(建議先另存新檔於電腦,之後才慢慢欣賞。)

一首沒有歌詞的歌,主唱的分別是十五歲的美少年 Jean-Baptiste Maunier(電影《歌聲伴我心》中的那位童星)和十六歲的美少女 Clemence Saint-Preux。歌曲的名稱,叫做 Concerto pour deux voix

不過歌名是甚麼也沒所謂,那雙美得令人訝異的臉孔,和完美無瑕的聲線,仿如,天使降生。

飛越瘋人院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這個學期其中讀的一科是 Mental Illness,老師第一課就向大家推薦了電影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於是在走了好幾間 VCD 店之後,終於能靜靜地欣賞這套好戲。

簡 單介紹一下電影的背景:電影改編自 Ken Kesey 撰寫的小說,在1975年奪得了奧斯卡五項大獎(最佳電影、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由 Jack Nicholson 飾演的主角 McMurphy因為逃避獄中的工作而裝瘋,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裡,他遇到了一班各有特式的『精神病人』。他看不慣病院的管理方法,於是用自己 的一套方法帶領這班病人活出自我。

瘋狂的歷史脈絡

先 不說有關電影內容的感想。看完電影後,是第一時間在網上搜尋 Foucault 的《癲狂與文明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對 照一下。Foucault 對於瘋狂的洞察是極富創見的,他指出所謂瘋狂,並不是疾病,『它是一個因應不同時代而變的多元性(heterogenous)意義』。即是說,在不同的時 代、文化、社會、空間中,瘋狂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它只是一種社會關係的產物、一種文化建構物,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生物學事實。對我們而言,精神病院的存在和 對瘋癲者的隔離和監控早已是理所當然,而當我們順著傳柯的指引將它們重新檢視時,看到的是理性世界權力的彰顯。

在 《癲狂與文明》中,傳柯追蹤了癲狂在社會、文化、藝術、經濟等各個範疇的演變。在文藝復興時期,瘋癲並不被視作疾病,反而常在文學、戲劇民間故事中說出一 些警世寓言,因為他們與別不同的精神狀態,反而道出看破世間荒謬的說話。在那個時期,瘋癲者並不會被監禁,相反卻被送上『愚人船』,流放於大海和各港口城 市之間。到了古典時期,在痲瘋病消失了以後,瘋癲者則取代了痲瘋病人,填滿了痲瘋病院,這亦是對瘋癲者的禁閉的開始。但同被禁閉的,除了瘋癲者之外,還有 窮人、罪犯、流浪者等,與瘋癲者一同被隔離於『正常』的社會。而真正開始對瘋癲者進行大禁閉(Great Confinement)的,則是一六五六年巴黎綜合醫院的成立。到了啟蒙運動、理性主義興起、精神分析學派的流行,瘋癲者被改稱為精神病患者,由專門負 責醫治精神病的醫院進行全方位的『管理』,而這種處理瘋癲者的模式亦沿用至今。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理性、控制、反抗

現 代醫學的理性,在於將疾病有系統地管理和詮釋,一本 DSM-IV將精神病巨細無遺地分門別類,也為『正常』與『不正常』畫下了界線。可是精神病跟一般的疾病的不同,它沒有在肉體上留下客觀可見的病徵,取而 代之的是由專業人士定下的標準,和由專業人士定下的治療方法。在《飛越瘋人院》中,由 Louise Fletcher飾演的護士長為首的醫護人員,在管理精神病患時掌握了絕對權力,更可怕的是這些權力實施的同時,都是以『為你好』的心態作為出發點。醫護 人員擁有專業知識、『正常』心智和『為你好』的心態,在預設了病人都無力為自己的行為作出最佳選擇的時候,對病人的全方位監控亦自然出現。在這種權力關係 之下,就連病者亦加深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膺服於權力的同時,也在進一步 disempower 自己。

眾多的精神病患者和醫護人員在 McMurphy 的加入之前,正處於一種穩定而混亂的狀態。在片首的第一次小組治療中,小組竟在組員互相唾罵、全面失控的情況下結束;而負責帶領小組的護士長,以旁觀者的 姿態 冷眼旁觀,仿如見怪不怪。大概在她的眼中,精神病人失控本來就是正常事,所謂治療小組亦不過是一個讓病患發洩的機會而已。從君王論式的權術觀來看,病人間 的 衝突其實有助管理者進行管理,運用製造矛盾、分化、安撫、懲罰等手段雖然不道德,卻似乎行之有效。但當 McMurphy 出現之後,一石激起千重浪,將這種混亂的穩定徹底打破。

McMurphy 的『革命』,背後其實並沒有甚麼偉大動機。對他來說,挑戰權威大概是件樂事、令其他病人重拾快樂和自信也許亦是樂事、因而得到其他人的仰慕和佩服更是另一 樂 事,但他的『革命』卻並非以推倒整個制度為目的,而是對權力自然而生的反抗。就如 Foucault 所言,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反抗,其實在 McMurphy 出現之前,眾人也各自有其反抗方式,不過這些反抗都以偽裝、啞忍等 subtle 得多的形態出現;因而在 McMurphy 的反叛對抗態度,能在短時間將其他病人都凝聚起來。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權力的瘋狂

McMurphy 為 中心的一連串反抗:要求看球賽、要求知道自己吃的是甚麼藥、要求投票、帶領其他病人偷走出海遊船河等等,在專業理性的管理角度看,是『危險』的、是『病 態』的、是煽動性的,可是對於病人們本身,卻在過程中得到了最多的快樂和自我肯定,這種充權正正就是醫治他們的精神病的良方。戲中的一個年青病人 Billy,對自己極度缺乏信心、懼怕母親、渴望愛情(異性)卻又不敢行動,McMurphy 對他來說是一個模範(Role Model),因為他擁有敢作敢為的性格,又得到異性歡心,而這正正就是 Billy 所缺乏而又渴望得到的特質。在戲中後期他在 McMurphy 鼓勵之下終於鼓起勇氣一親芳澤,令他開始對自己恢復信心,甚至敢與護士長對質。當然,這種歪打正著的『治療法』不會被醫療理性所接納,所以當護士長板起臉孔祭出 Billy 母親時,他剛建立的自信心立時被全面擊潰,結果他選擇了在眾人之前自殺──對於一個醫護者來說,大概沒有比這更失敗的治療了。

即 使如此,這位護士長仍然是院中的 finest nurse,無風無浪繼續當她的護士長;反而 McMurphy 曾因目睹Billy 之死,怒火中燒之下差點扼死護士長,而被院方弄成白痴,最後由那位『大隱隱於院』的院友『酋長』(Chief)為他解脫。到底誰才有精神病?是冷酷得恐怖 的護 士長、反叛佻脫的 McMurphy、還是比誰都清醒的酋長?三個都是?還是三個都不是?若不再執著於誰有精神病誰人正常,不難發現,原來這個瘋人院,其實就是我們社會的縮 影。監視、壓 抑、服從、反抗,當權者與異議者的鬥爭,從來都不陌生。諷刺的是,所謂精神病人,其實並不危險;真正危險的,是潛藏心裡那股權力慾。

人性,本來就都帶點瘋狂!

(初次寫有關精神病的文章,寫得不好/有錯漏的話,懇請各位斧正!)

參考資料:
《飛越瘋人院》精句摘錄
六月織網:癲狂與文明
林德俊:我讀傅柯的《瘋狂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精神病史》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星期一, 9月 26, 2005

力撐『Sure Wind.風能』運動


詳情可點擊以上按鈕,進入綠色和平『SureWind』網站;如果你也想將力撐風能的標誌放進你的Blog 內,可以看看李育成的介紹

現時在香港只有一千零一支風力發電風車,由港燈豎立在南丫島上,孤苦伶仃,但總算是個開始。略盡綿力,在 SureWind 的網站加入成為風之使者吧,也算是為支持風能發電做些事!

星期日, 9月 18, 2005

細路哥

夜靜。

零晨四時,身軀疲乏,卻仍在網上漫無目的地左看右望。Winamp播放著一首又一首mp3,突然,聽到這首歌。一次,兩次,很多次,按了很多次 play,重聽了又重聽,聽了很多次。

還有兩個月便廿七歲仔。八年前考完會考。五年前進了大學。兩年前離開校園。正式踏進社會、正式成為勞動人口的一分子,那時的我突然覺得迷惘。迷惘,是因為我對平凡有種莫名的排拒:那種讀書-工作-賺錢-買樓-結婚-生仔的方程式,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詛咒。我想擺脫平凡,想在這條方程式下,走一條打破宿命的路。

讀書可否不為工作?
工作可否不為賺錢?
賺錢可否不為買樓?
買樓可否不為結婚?
結婚可否不為生仔?
生仔可否不為...不為甚麼?

記 得讀書時,讀過 Steven Lukes 的權力理論,印像很深。權力的極致,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和慾望。我們以為我們需要的,其實卻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可是在大社會的價值之 下,我們都不由自主地向著那個方向走,使我們都以為我們要。要賺錢、要進修、要買樓、要瘦、要美白、要消費、要結婚、要生仔,當它們都簡易地替代了生活, 使人都跑數似的向這些目標追趕時,我們又有否勇氣和智慧,去追尋一些屬於自己的生活?

細路哥II
歌手:林海峰 | 作曲:陳奐仁@theinvisibleman
填詞:林海峰 | 編曲:陳奐仁@theinvisibleman

某一年一班剛剛考完會考o既同學約埋一齊唱K
流行曲唱到一半o既時候
其中一位朋友問o左隔離o個位一個問題
喂 你估o下二十年後o既今日我地會變成一個咩人呢

二十年後
可能已經變成一個西裝骨骨o既中環人
手帶勞力士 銀包有好多張信用卡
放工o既時候就一齊o係酒吧度
一邊望住個煙灰盅
一邊就望住隔離檯o個個女仔
睇o下佢條裙幾時會走光

二十年後
大概終於會買o左個部好想擁有既汽車
但係仲有二十幾期要供
二十年o黎 應該轉過好多份工
識做o既o野越o黎越多
但係同時發覺學識越o黎越少

o係o個個時間 間唔中可能會去o下gym
但係做o黎做去都係減唔到個肚腩
當然二十年o黎你間唔中都會諗起一段
一路都未能放低o既感情
女朋友越o黎越多 但係愛o既越o黎越少

細路哥 你得到什麼 你失去什麼
你知道 what are u looking for

大概o係o個個時候可能會有身邊o既親人離開
而o係個陣時你會有好多講唔出口o既遺憾
同時間你會發覺原來人生已經過o左一大半

同年終於結婚o勒
用左半生o既積蓄俾左一層樓o既首期
有車位有泳池會所
娛樂越o黎越多但係快樂越o黎越少

兩年後 可能會離婚
回復單身之後o既一個晚上一個人o向床上面
(手查)住個搖控不停咁轉台 食o左兩粒安眠藥
跟住點起支薄荷煙
然後流o左一滴自親人離世之後o既眼淚

突然之間你又諗起 o向二十年前
你係一個咩人 係個一晚
一大班同學約埋出o黎唱K唱到天光
仲記得係個朝返到屋企o既時候
打開門o向檯面見到有一碗屋企人留低o既湯
碗湯已經凍o左o勒

細路哥 你得到什麼 你失去什麼
你知道 what are u looking for

星期一, 9月 12, 2005

接故事

David 發起、Iris 傳過來的接故事遊戲,既然被『看上』了,也不好意思不接下去。只是寫小說不是小弟強項,寫得不好,請各位多多包涵。

之前的故事,可以看這裡

xxx

「哦!原來你就係傳聞中堂主.....」stephaine驚叫。

堂主 Ben 還未及反應,身旁的 Kelvin 就已經搶著說:『不錯!我們這位堂主英俊瀟灑、英明神武,行年廿二,尚未娶妻,歡迎預訂!』

Ben 白了 Kelvin 一眼,轉頭向 Stephanie 笑道:『你們 o'camp時定是沒留心,第一日介紹堂主時我有出現過的啊!』

Stephanie 與 阿欣尷尬地相視一笑,然後向著 Ben 吐吐舌頭說:『我們初來報道,總不可能事事都記得清楚嘛!現在認識不也是一樣嗎?』

『是呀,要記住整座 Hall 的人名真不容易...』阿欣也補充道。

『Freshmen 總要受受磨練,而且趁機認識一下大家也不錯。』Kelvin 望望阿欣,問:『還差多少間房才大功告成?』

『哎呀,對啊...』Stephanie 高叫:『我們還有很多間未去,今晚去不完便慘了!』說著一把拉著阿欣的手臂,向 Ben 和 Kelvin 說:『小妹先行告辭了,拜拜!』

Kelvin 抱拳回了一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啊!』Ben 也加了一句:『下星期一晚有個糖水會,是我們繼 o'camp 之後第一個活動,記住要參加啊!』

Stephanie 爽朗的笑了笑,留下一句『好啊!』,之後拉著阿欣繼續她們的掃樓之旅了。

星期二, 9月 06, 2005

廣告不會告訴你的事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先看看政府為世貿會議而拍的最新宣傳短片...

短短幾十秒,誰也說不清世貿是甚麼,但光以『自由貿易』作為支持世貿會議的理由,恐怕也過份言簡意賅。沒有世貿我們就不能選擇手機?還是不能隨意"目及"女?『任我揀』真是就是最好?

初 聽世貿的名字,是九九年在新聞中看見西雅圖世貿會議外,各國示威者與政府的肢體角力。那是候心裡納悶:自由貿易是好事,全球化也是大勢所趨,是甚麼令這 些『暴民』如此憤怒?當時對此大惑不解,直到04年尾,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正式決定在香港舉辦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MC6),才開始去理解世貿到底是何方 神聖。可是,越知得多,越覺不妥--不妥的並非常被傳媒抹黑的世界各地示威者(但這確是香港的NGOs 與外國聯繫和偷師的好機會),而是世貿本身的種種。別說世貿與你無關,在世貿的漩渦裡,我們誰也逃不掉。

但即使是對香港人最大影響的 TRIPS(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和 GATS(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服務貿易總協定), 也帶動不到與其重要性相符的討論和關注。政府的宣傳技倆不見得高明,但配合上傳媒的自我歸邊之後卻實在威力無儔。每 次見政府提及 WTO,總是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姿態:加強警力、學校停課、防備暴動,加上各大小傳媒的負面報導,將示威者通通打成不可理喻的暴民,根本令人分不清,到底 是主角是世貿還是示威者。各大政黨似乎也對世貿視若無睹,是覺得沒爭議性,還是覺得這是政治負資產?於是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另類媒體、非政府組織(環保組 織、工會等)和學者,企圖力挽狂瀾而已。

批 評政府故意淡化世貿的影響,肯定不會冤枉好人。就像 GATS,豈能靠一句『有得揀』就將其合理化?服務貿易總協定,簡單來說,就是將本地的服務行業向全世界開放。早在 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WTO前身) 時代,貨物在世界流動的困難已大大降低,而服務業則是另一片讓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垂涎的處女地。就像這裡所 說,GATS 其實是第一世界列強國家假去管制化之名,以其在通訊、教育、金融等服務業之優勢,行攻佔第三世界國家服務業之實。 它迫使各國政府開放國內的『無形』商品市 場,具體方法包括外判、私營化、全球招標等,下一步出現的就是僱員(特別是基層僱員)工資下跌、散工化、勞工保障變得脆弱;而醫療、教育、房屋、交通、甚 至是消防、治安、食水、排污系統等,都會走向私營化的道路,這些本來用作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穩定社會的部件,一旦踏上利潤至上的不歸路,又會是怎樣的光 景?

其實無論是已發展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世貿的重視也遠遠超過香港。政府對於世貿敏感部份的刻意迴避,這種愚民政策等同出賣香 港普羅市民,以為爭到在港 開國際會議便可以揚威世界,卻置香港人的實在利益於不顧。還是為政府寫宣傳片對白的那位仁兄做得好--郭晉安在短片中說的那句『咁多得揀又唔識揀,想揀o 個個又冇得揀』,前半句用來形容政府,後半句用作嗟嘆市民處境,實在寫得入木三分。

唯恐天下不亂的周刊
又關世貿甚麼事?

維基百科: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部長級會議
全球聯陣:輯錄GATS文章

星期四, 9月 01, 2005

奄悶

這個小小的 Blog 已不止一次被不止一位好友投訴為『奄悶』。奄者,奄奄一息也;悶者,悶悶不樂也,加起來就是悶悶不樂到奄奄一息,可憐程度直達十個慘。然而 Blog 底的那個visitor number不過虛幻,人多固然感覺欣慰,人少也可以自欺欺人孤芳自賞一番。反正人多也沒錢收,小弟決定忠於自己,繼續奄悶,各位願與我共同奄悶的好友、網友、飛來蜢,多多支持,密密留言!

星期六, 8月 27, 2005

《地球國際都會》訪問曙光足球隊



曙 光足球隊是一隊由露宿者組成的足球隊,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穿針引線之下,幾個月前終於拉雜成軍。正如助教兼球員昌哥說,一班露宿者均『極具性格』,但在 足球的魔力之下,漸漸踢出型格。終於曙光隊於七月代表『中國香港』、以唯一一隊亞洲球隊的身分,遠赴英國愛丁堡出戰第三屆世界無家者世界盃(The Homeless WorldCup),雖然差點方能進入決賽周,但當中過程已叫所有關心貧窮問題的人鼓舞!

在小弟有份主持的網台節目《地球國際都會》,我們訪問了從愛丁堡回來的曙光隊,嘉賓有總教練老廢何渭枝、助教兼球員阿昌、隊長阿維、守門員阿斌、和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工 Carol。節目中他們分享了曙光隊的甘苦、英國比賽的見聞,還有有關『無家者』的二三事。

按此收聽


更多有關曙光足球隊的資料:
社區組織協會的曙光足球隊網站
獨立媒體的一系列報導

無家者世界盃官方網站

星期四, 8月 25, 2005

5個怪癖

網上連環信終於殺到上門,招架不住唯有坦白招認。5個怪癖,說多不多,但一時要寫出來卻真的要動動腦筋。還幸我本身都算是個怪人,區區5個怪癖,難不到我的...!

怪癖一:上網強迫症
    不知從何時起,一天不上網便會心癢難耐,而每次上網均會以極速打開幾個網址/新聞組/電郵,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十至三十分鐘不等)便會再次click進那幾個網址,完全不能自控。近期強迫症發作得最厲害的包括這裡這裡這裡,當然還有Yahoo和Gamil的兩個電郵戶口。

怪癖二:周期性突然愛上
    經常會突然迷上某樣東西,然後極度沉迷,隔了一段時間又移情別戀,沉迷上第二樣東西。曾被我沉迷的東西,包括四驅車、萬變咭、模型、咸蛋超人、美國漫畫、電腦軟硬件、做網頁、攝影、行山等等等等。萬幸的是,此症狀只對死物出現,對人我是從來都非常專一!

怪癖三:無讀物不歡
     家中積存最多的,肯定是書藉刊物,因為除非極度疲乏,我每逢坐車坐船坐飛機坐地鐵甚至步行時,均要有些可以讀的東西拿在手才感到自在,不論報紙漫 畫雜誌小說甚至悶到飛起的學術書藉都不拘。這個習慣由初中階段已經養成,更練成了每天邊看金庸邊過馬路而不被撞死的神功,不過有幾次差點撞柱撞牆的記錄卻 少不免。

怪癖四:閒不下來
    是時候騷 一騷:中四時身兼六職,中六時是兩個會的主席兼六個會的幹事;大學時代共上了四支莊,參與過學校大大小小的組織和事件;畢業之後參與了一 個又一個的組織,火頭點了一個又一個。忙總是與我分不開,總是在忙這忙那,別人都說你到底一天有多少時間可用。或許因為我享受忙帶來的那種充實感,尤其是 在和別人合力忙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感覺得別棒。

怪癖五:死線戰士
    基於怪癖四,我雖然常處於極忙狀態,偏偏卻是個死線戰士,不到死線不幹活。平日老是懶懶閒,最愛上網四處亂逛(但會不斷出現怪癖一之情況)但越近死線,戰鬥力則會以幾何級數上升,發揮出超撒亞人的效率。最輝煌的記錄是大學時期曾一晚之內KO兩份 Papers,主要因為兩份功課的死線都是翌日。

好,又是時候將這封連鎖信傳給其他人的時候了。補充一句,五位被擊中的幸運兒,你要在blog內寫出五個你自己的怪癖,然後再將它傳給另外五個人,方法是在文末附上這五個人的連結,再到他們的blog 內留言『哈哈,你被貼了!』。

今期中獎號碼係:

1. 小熊貓遊樂園
2. 海狗同好會
3. Sky Fortress
4. 嶺南文化佚記
5. TelePO's Wonderland

星期三, 8月 24, 2005

誰能教通識?

教育改革,三三四學制將會於高中加入通識教育,於是許多現識教師紛紛自我打量,是否可以轉營為通識科老師,免受叮走。這陣子和一些中學老師和朋友談起,察 覺了一個奇怪現像,就是似乎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教通識,不管本身主修的是社會學、經濟學、神學、英國文學還是環境科學,對『教通識』一事均應付裕餘。如果 說,通識就是常識,有常識的人都可以教通識,那麼誰的常識才算是常識?

記得早幾年曾在一間快餐店打暑期工,在那兒,誰是政務司司長不是常 識、長恨歌的作者是誰更不是常識,因為這些離他們的生活都很遠很遠;反而『深圳邊間 Disco D女比較正』或『星期五晚Newway定GreenBox抵唱 D』更貼近大家的生活需要,屬於大家的常識一種。對於進了象牙塔的人來說,有時候,更難分出到底甚麼是知識、甚麼是通識、甚麼是常識。

早陣子和一班很有心的朋友去了教院,為一班準老師設計了一個 Soci-Game,當中我負責的攤位叫『讀你唔死持續進修學院』。我興致勃勃地設計了一份『通識碩士課程』試題,十五分合格,廿二分優異,且看看你又可以拿幾多分:

1

吹 牛大王自吹地說:『我剛從南極回來,那兒真冷,一年四季都要穿皮大衣。夜裡常冷到睡不著,只好起床跑步,直到太陽升起再去睡覺。我住在極點,站在那兒,我 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東、西、北,但就是不知道那邊是南。仔細一想,才恍然大悟,南方不就在我腳底下嗎?』請指出這段話的三處錯誤。(3分)

2

民主黨現時有多少位立法會議員?(2分)

3

南美洲國家主要使用哪兩種語言?(2分)

4

如果認為有政府部門行政失當,應往哪個政府部門投訴呢?(2分)

5

迪士尼最常受批評的有以下哪幾項?

A. 剝削勞工 B. 文化侵略 C. 種族及性別歧視 D. 迪士尼式管理 3分)

6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誰人的詩?(2分)

7

『野火集』是誰的作品?(2分)

8

漫畫《龍虎門》中的『龍虎三皇』分別是誰?(3分)

9

最近哪一個西非國家發生大饑荒,全國4分一人面對糧食短缺?(2分)

A. 尼日爾 B. 尼日利亞 C. 尼加拉瓜 D. 尼克多

10

以下那個是香港回收箱的正確顏色?(4分)

A. 藍廢紙、啡鋁罐、黃膠樽

B.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

C. 藍廢紙、綠鋁罐、啡膠樽

D. 黃廢紙、綠鋁罐、藍膠樽

星期二, 8月 23, 2005

網路顛覆民主?《Republic.com》的啟示(下)

Image hosted by Photobucket.com

公共空間與商議民主


  『公共空間』這個概念則源自 於古代希臘雅典時代的Polis精神,其理念強調公民每日可以任意在市集 (agora) 上自由的發表言論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根據這個古典的理念,社會私人的領域與公共領域原是不區分的,政治經常被理解為社會公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事務之一。 德國學者哈伯瑪斯在《公共領域之結構轉型》(The Structure Transforam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一書中提到,公共空間公共領域源自啟蒙時期「布爾喬亞」(bourgeois)式的公共領域,具有歷史上的獨特性,同時亦可說是18世紀的 遺產,與後來工業社會中靠贏得公民投票,以維持高度專制的公共領域有所不同。

  而思想家Hannah Arendt亦說,公共領域則是「一個在公共空間的實現,在這個空間中無數的觀點同時的出現,並在其過程中產生一個共同的意見。」因此,公共領域的實踐是 當代民主社會體制重要的基石;也使社會充分得到言論自由帶來的好處。桑斯坦舉出一個例子,有人認為貧窮的國家,或仍為社會和經濟問題奮鬥的國家,不應太講 民主自由,反而應確保豐富的物質生活,經濟增長,當每個人得到溫飽,才談民主也未遲。然而有趣的是,飢荒從未在一個民主和有自由選舉的機制中出現。桑斯坦 指出,國家沒有討論飢餓成因的空間,才是人民得不到溫飽的根源。因為是飢荒基本上是社會造成,而非世界出現食物短缺,即使食物短缺,透過公眾討論,政府也 要採取行動將食物適當分配,確保沒有人餓死。只有這種觀點與經驗的分享,才能促進社會共識,也使政府必須正面面對人民的意願。

  公共空 間的建康成長,與商議式民主的成功實踐憂戚相關。商議式民主所重視的,不只是以投票的過程去實踐民主,而是藉著建立社會共識作基礎的代議政制式民主。社會 大眾透過掌握資訊、辯論、說服,最後產生商議的結果,再將此商議的結果轉化成法例或政策。現代社會的商議方法,很大部份依賴大眾傳播媒體;而在網絡媒體越 發重要的同時,新舊型態的公共空間漸漸顯現出其獨特之處。

中外新舊媒體crossover

   對於傳統大眾媒體,有別於大部份對其的批評,桑斯坦有頗特別的見解。他認為雖然舊傳媒也有守門人(Gatekeeper)過濾新聞,但是無論如何,讀者 也有機會偶遇各項國內外重大新聞,而且除非是在新聞監控嚴密的極權國家,人民無論如何也可以透過媒體接觸到不同的意見。一直被批評為單向、市場主導的傳統 媒體,反而能夠迫使人民接收不同的觀點、產生共同的經驗,而新媒體恩賜的方便,卻容讓了市民選擇拒絕接收不關心、或不願知道的的議題和意見。在網絡新媒體 的發展過程中,這是不能不處理的問題。Wikipedia 就是反部落化的其中一個試驗品,它假設人與人之間可以產生某種共識,集各人的知識和意見,可以創造出一部最屬於人民的百科全書。事實上,到現時為止 Wikipedia 已發展至近一百種語言,而最豐富的英文版亦已有超過六十萬個條目。它處理具爭議性條目的做法:是將有爭議性的條目標明,並要求讀者先閱讀過往的討論,但卻 始終不會因此阻止讀者去編輯條目。它對讀者的良好假設,雖然(正)經歷相當痛苦和費時的陣痛,卻是網絡民主的優良例子。

《Republic.com》給本土的啟示

  回歸近十年的香港,政治局勢漸漸緊張,連帶報章、電台等大眾媒體亦因政治壓力而收窄言論空間。當公民感到發表言論的自由遭到威脅,傳統媒體的公共空間 縮小,便唯有另尋出路。市場導向的香港傳媒,根本無法亦無意創造一個以人民為主的公共空間。在如此背景之下,自零三年第一次七一遊行起,陸續出現了不少由 民間自發組織的網上媒體,直至現在,一些網上電台(例如香港人民廣播電台、71電台等)、文字媒體(例如香港獨立媒體Inmedia)及論壇(例如網政 廿.一)經已廣為瀏覽閱讀,成為本地民間獨立媒體的先行者。有網上電台宣佈廣播的時代經已過去,香港要走向窄播的年代;而文字媒介亦以公開平台、歡迎所有 群體參與書寫為號召,筆者認為桑斯坦提到一點,很值得引進本土的媒體運動思考:網絡媒體為市民提供多元選擇,卻潛在言論收窄的危機。小眾群體的觀點如何跟 大眾對話,新媒體又如何在拓展多元公共空間,在民主之路向前走?在大聲疾呼「互聯網民主萬歲」、「平等萬歲」時,相信也是時候深入思考我們應如何好好運作 網絡科技,去達成怎樣的民主。


附錄:

本地民間媒體:

獨立媒體(香港):http://www.INmediahk.net
香港人民廣播電台:http://www.prhk.org
七一電台:http://www.radio71.hk
網.政.廿一:http://www.e-politics21.org/


作者簡介:

陳浩倫:香港獨立媒體 (www.inmediahk.net) 義工,近期忙於搞籌款不慎撞爆頭,敬請大家多多捐款支持。(Blog: 嶺南文化佚記
林輝:Roundtable小人物兼 Inmedia 義工,近期在七一電台主持節目,初嘗開咪滋味,欲罷不能。(Blog:香格里拉

網路顛覆民主?《Republic.com》的啟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