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30, 2009

給後輩 - 20世代的一些觀察和感想

生於90年代的你們,想來,你們比我們受到更多成人世界來的標籤。「思想幼稚」、「捱不了苦」這些是從來就有的,最近的甚麼「6P案」、「校園濫藥」、「自製爆炸品」使指摘變得更「理所當然」。

雖然近年好像聽少了「生舊叉燒好過生你」,但成人世界給你們的限制、打擊和傷害,也許已令你們自覺比那塊叉燒還不如?

父母無暇溝通 只好高壓管理

不少父母把管教你們的責任,都通通交給了政府、學校;但政府和學校的教育,卻又和你們太脫節了。他們管教的模式,簡單點說就是斬腳趾避沙蟲,以為不讓你們接觸某些「壞東西」,你們就不會「學壞」了。他們的性教育只會叫你不要發生性行為、男女朋友要有界綫、不要看色情資訊等,但他們不會告訴你們怎樣自慰,更不會教導你們避孕套的正確用法,怕你們學懂了便會「想入非非」。政府最近檢討淫審條例,要網絡供應商過濾「不良資訊」;又在財政預算案中投入6,000 萬元來教導你們「如們正確安全使用互聯網」,自然也是來自相同的思維了。

你們的父母,也許工作真的太忙,沒有時間為你們製造弟弟妹妹。你們當中很多也是家中的獨子獨女,沒人和你們吵鬧、沒人和你們嬉戲,而父母們不是營營役役、連對你們嘮嘮叼叼的時間也沒有,就是將你們送往各興趣班、補習社和與你們年齡絕不相稱的訓練班。你們只好自己尋找樂趣吧,怎料到這些樂趣在成人眼中都是「錯」的、要打壓下來的呢?

不過,我們也懇請你們體諒父母,在這吃人的社會,若非雙親都外出工作,如何養家、怎樣供樓?若要多生個孩子,那駭人的$400萬誰來付?而且父母們有很多顧慮,因為在公司中,他們不能比其他職員早放工,別人加班自己不加,是等老闆炒魷。當社會討論最低工資、最高工時這些議題,商界一面倒地反對,你們就知道對那些老闆來說,員工的家庭生活實在太微不足道了;你們的幸福、父母,在經濟效益之前,只能靠邊站。

你們的父母們,可能在你們的年紀便已經要出外打工養家。他們所經歷過的父母「教導」便是「棒下出孝兒」,偏偏現在打仔隨時變成「虐兒」,令他們的唯一法寶也失去了。他們也不懂你們現在那些Facebook、MSN、討論區的新玩意,不知道如何學習你們的語言——你們說要「拜祭laughing哥」,他們隨時以為你們真要去墳場去為他上香。他們很想疼愛你們、很想跟上你們的步伐,但卻真的沒有時間,被社會擠壓得去學習、嘗試和你們溝通的時間也沒有。他們的理想早在結婚、買樓、生孩子和養家之後已被磨滅殆盡,你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在他們眼中自然也是不切實際、甚至危險,於是只好歇斯底里地管理你。

說實在,政府並不真心在乎你們幾歲做愛、和多少人做愛、或是會否吸着大麻做愛;他們要的只是everything under control,而這種秩序卻正扼殺着我們的生活。

用好奇與想像力 改變世界

各位年輕朋友們,這是個變態的社會,比甚麼「5P」、「6P」更變態;就是這個社會,把你們的父母從生活中擄去,把你們的理想消滅淨盡!你們沒需要像超巿廣告中那個小女孩般「慳得一蚊得一蚊」去儲錢購買父母的時間,在父母沒空理會你們的時候,何不天馬行空地想想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想想改變這個社會的可能性?

別小看你自己,毛主席(你可能覺得他很out,但他有時很有point)這樣說過:你是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終歸是你的。那麼,面對這個將交託到你手中的世界,你打算將它變成怎樣?願你知道,你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是打破桎梏的最有力武器,因為時間站在你這邊。你思考,社會便會因你而改變!


羅建熙、林輝

(短版於4月30日經濟日報刊登,刊出題為《20世代莫慌 世界終歸是你的》)

《國際政治夢工場II-下卷》序

《國際政治夢工場──從電影看國際政治II(下卷)》

作者:沈旭暉
出版社:上書局出版社



《序》 - 林輝

據 Simon 在序中所言,《畫皮書》和《幻影樓》﹐是他繼《國際政治夢工場》之後,關於電影的『個人筆記』。但我覺得,與期說這些是關於電影的筆記,倒不如說是 Simon 借電影『過橋』、帶領讀者放眼國際大世界的手段。

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年青人常被批評為國際視野貧乏,然而所謂『國際視野』,其實本身也是一個不好掌握的概念。甚麼是國際?怎樣的視野?這大概已叫許多企圖擺脫『缺乏國際視野』罪名的莘莘學子頭疼不已。世界之大,二百多個國家,上下幾千年歷史,國際關係錯綜複雜,要認識得既廣且深,談何容易;雖然各種資料唾手可得,資訊爆炸卻令人不知從何入手,要抽絲剝繭地去認識大世界,如果缺乏興趣和求知慾──正如做其他學問一樣──將會是件令人痛苦不已的事。可有速成的捷徑?大概沒有,但如果能從學習中尋到樂趣,那這條路就易走得多了。Simon 作為引路人,以電影作為通向認識國際世界的橋樑,電影不再只是電影,而是如蜘蛛網般將許多看似不相關的知識連繫起來,向讀者呈現出當中紛陳的微妙關係。國際評論也不再是獨沽一味硬橋硬馬,從光影之中看世界,又是另一種味道。

然而單靠自己一支筆去改變社會始終難成氣候, 大概Simon 也知道引路人不易為,所以和我們一班朋友在 04 成立了 Roundtable,經過這幾年的艱苦經營,由本來的一個蚊型智庫組織,變成今天稍具規模的社會企業和智庫的混合體。透過研究、寫作、出版、知性旅遊、媒體協作、以及舉辦各類活動,我們都希望以新的思維,擺脫本地政治粗疏的二元分野,為本地社會科學和國際研究在香港開拓更廣濶的空間。誠然,在今天的香港,無論是社會企業還是智庫的路都是崎嶇艱難的,但我們都相信,若 Roundtable 這個實驗的成功,得益的將會是整個社會。

也許這些說起來都太沉重了,還是請各位安坐幻影樓,細看畫皮書,讓 Simon 帶你走進他的光影大世界吧!

星期六, 4月 11, 2009

給……長輩們 ——20世代的反思

給:我們的長輩

生於香港、長於香港,在這裏生活了20多年——跟任何年代的香港人一樣,我們避不開社會的氛圍、你們的教導。我之所以為「我」,與你們實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不知是中國人的習俗還是其他原因,「一代不如一代」總是比「青出於藍勝於藍」更具感染力。只要到街上做個訪問,看看市民對「年輕一輩」的感覺,相信「一代不如一代」會以極大比數勝出——即便是我們自己,看着較年輕的青年朋友,偶爾也會不自覺慨嘆「一代不如一代」,並以此作為解釋所有青年問題發生的理由。

從19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以來,「自由經濟」和「自食其力」成了香港精神的兩大核心。我們這一代,自小便學懂「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道理,我們也不停被灌輸「賺大錢便是成功人士」的想法,讀不好書賺不到錢那是失敗者。長大一點,當我們開始和你們談「興趣」、談「理想」時,得到的回應總是「理想唔可以當飯食」;但到現在,卻老是聽到你們說年輕人沒理想、沒大志。

盼給青年人多點信任尊重空間

你們又說我們沒有捱過苦,抗逆能力和你們相比相差太遠;更年長一點的長輩也不時將抗日、國共內戰時的苦况掛在嘴邊,「再苦也捱過」。實在,我們沒有這些經歷。又再想想,我們到底是怎樣成長的呢?你們對我們簡直是呵護備至,你們常說「我哋捱過,唔想你哋都要捱」,因此便用盡一切辦法,幫助我們避開所有可能出現的困難挫折,讓我們享盡你們能力範圍內的最大奢華!你們甚至擔心我們不能妥善做好工作,不放心交棒給我們,導致你們到今天仍然不能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但到現在,你們又說我們「抗逆能力差」,說來也是百辭莫辯。

當政府為大學生們定了4000元的最低工資,學生們抗議,你們叫我們不應計較,應多爭取機會和經驗,看誰誰誰為爭取機會寧願不收錢,這才值得好好效法。你們又說其實4000元不算少了,我們語文能力差、沒國際視野、不懂國情、高分低能,嫌少的話去找份4萬元的工作試試。可是,你們從來不都是以工資高低來衡量我們的價值嗎?大學每年都拿畢業生的人工炫耀一番,搶着開辦吃香的賺錢的學科,像歷史、文學、社會科學這些不會賺大錢的學系,卻不是被殺系便是無奈苟延殘喘。過去十多年,做地產的、IT 的、投資顧問的,不都曾是你們眼中「搵到錢」的叻仔叻女麼?但誰會讚揚有理想但錢賺得少的文字工作者、藝術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市况不好了,我們只希望有合理工資,卻都成了不肯吃苦、沒有遠見、唯利是圖,卻又有誰會想想那些借了十多萬元讀個副學士、畢業後每個月要還錢要養家要看親戚朋友臉色的年輕人的感受?

叫許多大學生、副學士學生和其他在教育階梯上努力的青年人最感到委屈的,不是工資銀碼多少,而是那種對青年人的輕視和不信任。你們用「為你好」心態說出「一代不如一代」,簡單地變成一竹篙打一船人,簡單得讓人忘掉問題從何而來,簡單得令人以為只要青年人「改過」,所有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就像那4000元實習計劃,我們不會懷疑那「為你好」的良好動機,但在此之先,又有否細心聆聽青年人的真正需要?我們從沒打算將我們的不足諉過於人,也願意一起努力面對經濟不景的困難日子,只希望——給青年人多點信任、尊重和空間,如此,足矣。

羅建熙、林輝

(刊於09年4月11日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