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月 21, 2006

搞乜鬼專題研究

學協《大學生報》專題:
對性一知半解 好奇心驅使
半數大專生未成年嘗禁果


我無意對主理這個專題研究的大學生大肆鞭撻,始終不是每個學生也曾修讀 Research Methods;但無論從學術還是新聞的角度看,這個專題研究恐怕都不算合格,特別是題目那句『半數大專生未成年嘗禁果 』簡直是超級譁眾取寵,誤導讀者。學海無崖,讓我來拋磚引玉,希望下次他們會做得更好。

問題一:你的性別

沒有將男性和女性的調查結果分開處理是一大敗筆,尤其是在處理有關性行為的問題上,性別差異肯定是一個重要變項 (Variable),沒有將男女資料分開處理,浪費了辛苦得來的數據。

問題二:你現在就讀哪一間大專院校?

基本上是沒有用的數據,除非研究本身假設不同大專院校會對學生的性行為有所影響。事實上,研究之後亦沒有再使用此數據。

問題三:你何時開始接觸性知識?

甚麼叫『接觸性知識』呢?怎樣為之『接觸』?甚麼算是『性知識』?如果我不知道甚麼算是性知識,我又怎樣知道我甚麼時候『開始』接觸?小學時讀過健教課本教青春期會生青春豆算不算『接觸過性知識』?

建議將『性知識』更具體定義,例如定義為對『性行為』/『避孕方法』的認識等。

問題四:你的性知識多從哪裡得來的?

問題不大,但應該容許回答多於一個答案。

問題五:你有否曾發生過性行為?

撇除『有否曾』這些病句不談,到底甚麼算是『常常』、『間中』和『極少』?你的『間中』和我的『間中』一樣嗎?建議將問題改為『你在過去三個月內,有否發生性行為?如有,次數如何?』,而答案則改為『有,平均每星期三次以上』等。
(btw,有七成大學生係處?打死我都唔信!)

問題六:你接受婚前性行為這個日漸普遍的社會風氣嗎?

『日漸普遍』有價值判斷,不宜放在問題之中。其實簡簡單單問『你接受婚前性行為嗎?』就已經可以。最大問題,是出在它那『分析』--『大部分被訪者指婚前性行為是一種傷風敗德的事』。嘩,大佬,不接受婚前性行為,不等於指婚前性行為是傷風敗德o卦?

問題七:你何時發生第一次性行為?

想知道為甚麼明明有七成受訪者從未有過性行為,但標題竟會寫『半數大專生未成年嘗禁果 』?原來乾坤就在這兒。回答這條問題的人,只有153人,即是在問題五回答曾經發生過性行為的人,然後根據其中57%於十八歲或以下時『失身』,所以得出那嚇死人的標題。

重點一,法律上與性行為有關的『未成年』,指的是十六歲(『衰十一』,即是『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中的『未成年』,指十六歲);

重點二,同情地理解,作者將『未成年』定義為『十八歲以下』,但明顯回答『15-18歲』的人當中,肯定有好一部份是『十八歲』而非『十八歲以下』;

重點三,百分之三十(曾有性行為的受訪者)中的百分之五十七(十八歲以下),頂多只佔百分之十七,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變成『半數大專生未成年嘗禁果 』!

問題八:有機會的話,你會嘗試婚前性行為嗎?

作者的分析為:『反映被訪者對性行為抱持觀望態度』--即係點呀???

問題九:什麼因素驅使你發生婚前性行為?

有誰可以解釋給我知,如何可以從問卷結果推出這樣的結論?『分析:反映訪者多選擇好奇心和對方需求發生性行為,並視之為愛的表現,反映多數人不明白愛不等於性這道理,及不憧得保護自己和拒絕別人。』

問題十:你會和朋輩分享自己的性經驗嗎?

作者的分析是:『香港有部份女性覺得婚前性行為是不貞潔,而大部份人和朋友的話題很少提及性,以免給人的印象不貞。』請問如何推論得來的呢?我不敢說作者的推論一定不正確,但這其實應該是一條 Research Question,而不是作者想當然的結論。若這樣就可以下結論,做 Research 有乜用?

問題十一:什麼因素令你對婚前性行為卻步?

分析部份與問題九唔搭八,相信是放錯了位置。但話說回來,我真的不太知道『嘔心』、『不道德』、『危險』這些虛到不得了的形容詞代表甚麼;而宗教理由竟會變成『其他』,難道事前預計不到這會是一個重要因素嗎?

問題十二:你知道下列哪些避孕方法?

更佳方法應讓列舉一些不正確的避孕方法,才能真正測試到受訪者對避孕知識的水平和誤解。

另外,那個『反映受訪者對性採取保守態度,以及性知識不足』的分析,實在不知道是從何而來的。

問題十三:除了性愛帶給你的快感外,你有想過婚前性行為帶來的其他後果嗎?

問題明顯有很重的價值判斷,為甚麼要將性愛快感排除於外,又不將『靈慾合一』、『身體自主』或『增加二人間的愛情』納入選擇之中?

問題十四:你接受未婚懷孕嗎?

接受別人未婚懷孕?接受自己未婚懷孕?接受自己女朋友未婚懷孕?接受大專生未婚懷孕?大有分別啊!

另外,既然問了接不接受未婚懷孕,便應該再問為甚麼接受/不接受,這樣才可以掌握較全面的情況。

問題十五:認為墮胎可以解決問題嗎?

解決甚麼問題?經濟問題?感情問題?懷孕問題?為甚麼不問『你認為生下來可以解決問題嗎?』?

這問題有引導性、有價值判斷,根本不能得到一個較客觀的數字。


自古成功在嚐試,希望這幾位同學,再多多研究如何設計問卷,否則容易笑大人個口。

星期五, 2月 17, 2006

晨光世界觀:【內地維權人士】

14/2/2006晨光第一線(0755)

策發會早前提出香港政府應該加強港人對國家的認識,例如推行當代國情教育,增加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無論是國情教育還是我們常說的愛國教育,都不等同播國歌、升國旗或追捧太空人,而是應該更全面對去了解國家的不同面貌,包括過去與現在、好與壞、缺點與優點。日前就有一宗被本地傳媒有意無意忽略的新聞,實在值得成為國情教育的切入點。

這段新聞就是內地有幾位維權人士接力絕食,抗議內地發生的一連串侵犯人權的事件。維權人士是近兩年才在內地出現的群體,他們主要包括學者、律師、組織者等,以落實公民在憲中被賦予的權利為依據,在一些事件中向政府據理力爭,同時亦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壓力和迫害。他們與官員對著幹,當然也不會受官員歡迎,例如今次絕食的導火線其實就是一位維權人士郭飛雄律師,繼去年因為協助太石村的市民抗爭而被捕三個月獲釋後,被不斷跟蹤和毆打而引發的。

維權運動的出現,其實正標示著內地人民對於法治的需要。在過去幾個月內發生的多宗官民衝突,例如番禺太石村事件、汕尾東洲村事件和中山三角鎮事件等,充份反映出內地公民並未能得到憲法所賦予的權利,尤其當他們的訴求與地方官員的意願相違背時,他們既得不到公平對待,而又無路可訴,於是衝突變成無可避免。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內地的傳媒報導的空間越來越少。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地政府先後整頓了《南方都市報》、《新京報》和《中國青年報》的《冰點》周刊,這幾份相對敢言的傳媒被整肅的整肅,停刊的停刊,對內地的傳媒是另一次重大打擊。而在網上,除了那個將內地網民與世界分隔開的金盾工程之外,Google 、微軟和雅虎等公司的屈服,也使內地的網民越來越多制肘,越來越不安全。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民的聲音越難被聽見,與政府的隔閡也將越來越大;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日子之中,而官民之間的衝突也絕不會因為傳媒被壓制而消失,反而會越演越烈。壓制言論自由、武力鎮壓人民, 長遠而言,只會使政府更難回應人民的需求,加速社會中不滿情緒出現,距離真正的和諧和穩定越來越遠。而在香港,只愛高唱和諧穩定的政府所推行的又會是怎樣的國情教育?那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星期五, 2月 10, 2006

內地維權抗爭升級 維權律師郭飛雄下落不明

過去兩星期,內地維權抗爭越演越烈,維權律師郭飛雄和其他維權人士開始接力絕食,郭飛雄更打算到中南海絕食抗議,但自離開廣州至今下落不明。

事緣維權律師郭飛雄在太石村事件後被拘禁三個月,經過?食及絕水之後終於獲釋,但不久又再遭到跟蹤及毆打:

『胡佳表示,郭飛雄律師身體狀況原本已經不好,這次經過毆打他們更加不看好他的健康情況。

在問到是否有將郭飛雄遭到"不明身份"人士毆打一事報警時,胡佳說,郭飛雄事發便在當地報警,奇怪的是警方不但沒有逮捕肇事的人,反而將郭飛雄扣留。

胡佳還說,當時"不明身份"的人就在警察局門口,在有閉路電視監控的情況下對郭飛雄拳打腳踢而且搶走照相機,不知道為什麼當地警察竟然沒有制止。

胡佳等維權人士稱,他們估計出來打人的或者很可能是受政府指派或雇佣的,因為他們不但可以在公安部門門前毆打公民而且似乎是"有計劃的尾隨、跟蹤和照相"』 -2006年02月06日 BBC中文網

而另一位代表法輪功進行法律代理的維權律師高智晟,先被國家沒收律師執照,及被跟蹤及騷擾,上月又遭不明身份的人開車堵截沖撞,生命受到威脅:

在高速行駛中,前面的那輛車突然急剎車,高志晟也緊急剎車,避免出現相撞。他停下時他的車距離前面的車尾只有1公分。

高智晟開門下車,試圖去看清楚前面車輛的牌照。因為該車車尾牌照被掩蓋,他繞到去車前去看。這時候那輛車突然啟動加速照直撞向高志晟。高智晟匆忙躲閃,但是他的右手還是被掠過的車身拖了一吧,他借推力跳進路邊花園。』-2006年01月19日 BBC中文網

同時,山東省臨沂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由於遭到當地政府關押及威脅,引發數百名村民與當地政府發生衝突,並發生流血事件:

『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因為揭發臨沂市某些地區以野蠻手段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去年被當局關押,並且受到當局威脅。

陳光誠說,周一村民阻止當局清理上周抗議留下的殘跡。他說後來他被帶回雙堠鎮東師古村,被當地官員、警察以及被雇佣的流氓打手軟禁在家。

陳光誠說,周四晚上他和他妻子聽到從陳華在附近的住房傳出慘叫。陳光誠說,陳華遭人獨打,可能是因為他拒絕同當局合作。

報警後,警察不僅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不作任何解釋拘留了陳華。警察的行為引起眾怒,400多名村民周五聚集在一起抗議警察的暴行。

村民同警察和雇佣打手的對質演變成衝突,數輛警車被掀翻,多名村民被打傷。』- 2006年02月07日 BBC中文網

最新發展:
RFA:臨沂政府對陳光誠的監控升級

於是,由郭飛雄發動、各地維權人士支援的接力絕食行動展開:

BBC:中國維權人士接力絕食抗議



『高智晟指,中國各地的維權人士由上週六發起絕食聲援郭飛雄的行動,參與者絕食四十八小時後,會交由另一批抗議者接力,抗議中國政府以黑社會手段對付維權人士,他指面對這種趨勢,只能用身體來作抗議。

另外,加拿大一批民運人士也響應高智晟等人的絕食號召,成立多倫多聲援中國維權絕食團,由週一至周到中國駐多倫多領事館外接力絕食。』-2006年2月6日:RFA:各地維權人士的絕食聲援郭飛雄

郭飛雄更宣佈會於中南海絕食48小時抗議,但自離開廣州之後,至今下落不明:

『郭飛雄還宣布,從昨日起在新華門進行為期兩天的絕食抗議行動,且表示願意承擔被拘留、被判刑的責任。他呼籲中國不能再流血,必須由野蠻走向文明,稱要通過一代人以非暴力、不流血的方式,推動中國步向民主、法治社會。

不過,郭飛雄後來並未按時於下午3時半在新華門前出現,記者多次嘗試聯絡他,但未成功。』-2006年2月9日 明報

『維權人士郭飛雄,自上週六晚,由廣州出發前往湖北後,外界到目前仍然無法聯絡到他。

住在湖北武漢市的郭飛雄家姐楊茂平,週二接受本台粵語組訪問時表示,以往郭飛雄返回湖北家鄉時,都會通知她。但這次並沒有收到他的訊息,郭飛雄的妻子在火車站送行時,曾見到大批便衣人員從後跟蹤郭飛雄。
-2006年2月7日 RFA

星期四, 2月 09, 2006

一百個看不慣

在新聞組上流傳了這兩張相片:

Image hosting by Photobucket
Image hosting by Photobucket

還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兩條四眼狗,大隻雷雷,一個詐睇書,一個詐傾電話,
另外一個詐睇唔到,兩個少女顧住傾計,詐睇唔到,
另一個中坑,可能係白內障,唔怪你,但果幾個,通通係人渣,香港之恥!』

但更令人(至少令我)驚訝的,是某些網民的回應:

『大肚婆, 有需要咪問人借個位坐囉,唔係大晒喎。
人有冇見過好多大肚婆『霸住』晒成條路中間,要個個縮埋比佢行?我就見唔少。用自己個肚大牌。』

『讓座係好事,但咁大個人,都知道咩叫"幫你係人情,唔幫你係道理",有好多野都唔係必然的,但呢個社會就會有好多人濫用香港人的同情心』

『我好同意「讓座係人情、唔讓座係道理」
只係響一個法治社會,有道理唔等於有人性,
所以如果有人唔讓座,大家都可以話佢無情/冷血!』

『我認為…
這些情況是「應該」讓坐,不是「必須」讓坐。
不讓坐的人也不應該被罵。
俾左車錢,先到先得地坐低係理直氣壯的。

大家可以思考「如果是我一定會讓坐」,
但不可亂罵「不讓坐的人可恥」。』

讀大學時,校長經常在 Assembly 硬銷甚麼『4個C』、『8個C』的教育理念。在那些『C』裡,最強調的,總是『Considerate』,be considerate to the others。放在宿舍生活中,就是當你興奮地開大喇叭聽歌時,想想會不會礙著其他人溫書做功課或練瑜珈;公家物品用完之後,自行清潔,不要將手尾留給下位使用者等等。那種道理,其實就是在幼稚園已經學到的『公德心』--『推己及人』和『易地而處』,沒甚麼大道理,但實踐起來,卻不易。

不容易,因為你必須有一種自覺,一種習慣性的自覺,無時無刻都留意自己的行為。要每一刻都做得好,那叫做完人,不是正常人;問題是我們是否有這種自覺性,在可能的情況下都盡量實踐這些
幼稚園學到的道理?

最簡單的例子:朋友二人一同使用電動樓梯,可不可以有一種自覺,兩人都站在右手邊呢?當兩個人肩並肩地站在同一級上,會否考慮到應該留一條通道給後面的人行呢?

又或者:在人多的地鐵/九鐵之上,可否不要將整個身體到挨在柱上,讓其他人可以舒舒服服地共用那條柱?

在年宵/看煙花/除夕倒數時,又可否將垃圾留在袋中,看見垃圾桶才丟掉垃圾呢?又或是在離開時,可以效法一下韓國示威者,將帶來的報紙垃圾收拾好才離開?

開車的,坐車的,會否在停車等候時有熄匙的自覺,少涼一會兒冷氣,製造少一點廢氣?

這些道理,都是在幼稚園學到的,但卻往往在成年人身上看不到實踐。更可怕的,是大家將這種幼稚園學到的道理,提升到一個神檯級的道德要求,然後便大條道理地集體漠視,並將這些漠視合理化。就如上文那些回應,以『不等於冷血/無情/冇人性/可恥』等理由將『不讓坐』的行為合理化,潛台詞是否想說『所以不讓坐給腹大便便的孕婦一點問題也沒有』?

一個人隨拋垃圾,難度可以因為『
不等於冷血/無情/冇人性/可恥』而變得合理?

早陣子在埃及遇難的梁先生,投訴香港旅行團見死不救,『冷血』的批評好像捅了蜜蜂窩,在網上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辯護,因為大家似乎都不願承認自己冷血。

不冷血,又如何?

作為一個人,可否不將對自己的要求降得那麼低?不冷血,不可恥,不是冇人性--這頂多只能讓我們和希特拉或波爾布特畫清界線,但這是否已經足夠?熱心,有公德心,有人情味,這些形容詞不應只用作描述捐款賑災的行為,我們又會否有一種自覺,令生活中每個細節的自己,都能對這些形容詞當之無愧?

星期三, 2月 08, 2006

你是為何走進來的?

Blog,當然好玩,而其中一個好玩地方就是用 site meter 看看讀者是從何處進來的。粗略估計,這兒每天大約有數十至一百個到訪者是盲摸摸用 search engine 撞進來的,且看看有甚麼有趣:

1. 星島日報:別以為做了壞事,過一陣子便沒人記得,互聯網就是這般可愛/可惡的地方。用 google HK 搜尋『星島日報』,第一版便出現了這個搜尋結果:香格里拉: 張冠李戴、蓄意抹黑--請投訴星島日報!!!。那張偷龍轉鳳的彈叉相,可不會這麼輕易就消失在網海裡啊!嘿嘿!

2. 香格里拉:用 google HK 找『香格里拉』,第一版都會見到這個 blog,相信許多想找香格里拉旅遊資料的人都曾被騙進這裡,然後發現這裡原來其實九唔搭八。我總算叨了香格里拉的光,谷起了這兒的 hit rate...

3. 他約我去迪士尼:自去年至今,不斷有人因這首歌而搜尋到這兒,當中還有不少是用『
他約我去迪士尼 下載』或『他約我去迪士尼 mp3』作搜尋字的。來到這兒,當然失望,因為這兒的相關文章全都是借題發揮『唱衰』迪士尼的。mp3?另謀高就吧!

xxx

至於日前那位因為在 Yahoo 搜尋『免費強姦片段』而撞進來的
網友,要你失望而回,我實在太太太抱歉了啊!

星期一, 2月 06, 2006

晨光世界觀:【愛滋病】

Image hosting by Photobucket

31/1/2006晨光第一線(0755)

文字版:


  世界衛生組織(WHO)剛公佈了愛滋病在中國的感染狀況,在2005年底,估計中國內地的愛滋病感染者約有65萬人,而其中7.5萬人是愛滋病病人。而在2005年內新增的感染人數就有7萬人,這顯示出愛滋病在內地沒有減弱的趨勢。


  對於愛滋病這種世紀絕症,感染者當然一個都嫌多,不過,相比愛滋病重災區,這個數字其實已算小兒科。以南非為例,在4000萬人口之中,感染了愛滋病的人口高達600多萬,即是說每7個人便有一個是愛滋病感染者。而另一個和中國人口相近的國家印度,十億人口中就有五百多萬人是愛滋病患者。有些非洲國家,高達四分之一的勞動人口都是愛滋病感染者,成為了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咀咒。大家都知道,愛滋病可以長時間潛伏在人體之中,而很多人都沒有機會測試自己是否感染了愛滋病,而在不知不覺中傳染開去;而一旦病發,不但失去工作能力,更需要大量醫護資源,否則就只好等死。


  愛滋病在每個國家傳播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但歸根究底都離不開『貧窮』二字。以非洲為例,很多國家由於戰亂種種原因,對公共?生投入的資源十分不足,不論是醫療工作本身,還是更重要的防治及教育工作不足,使病情一發不可收拾。另一個因素就是醫藥的缺乏。在歐洲國家, 一個成年人一年的抗愛滋病藥劑大約要一萬美元,昂貴是因為研發藥物的藥廠擁有專利,所以可以以高昂的價格去售賣。可想而知,身處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絕無可能可以負擔,所以像南非等國家,就決定自行生產『土炮』的抗愛滋藥,希望可以降低國內愛滋病的感染情況。但即使如此,這些藥物的售價仍要差不多每年一百五十美元,對許多人來說還是難以負擔的藥物,生存的唯一希望,就只有政府提供的免費治療了。


  而在內地,愛滋病的主要傳播途俓包括了賣血、毒品注射和性工作。由於國內對於愛滋病的認識仍然不深,不單是普通市民不了解愛滋病,甚至連許多醫護人員亦對愛滋病不了解,這使一些防治愛滋病的基本概念,例如使用安全套、不要共用針筒注射毒品等,無法在內地扎根。而內地另一個防治愛滋病的大問題,不是政府沒有投入資源,而是貪污問題。就像因總理溫家寶的探訪而成為「愛滋病模範村」的上蔡縣文樓村,當地差不多整條村的村民都是愛滋病感染者,但官員卻貪污舞弊,將用於治療的金錢中飽私囊。


  即使如此,內地和整個世界仍有許多有心人在努力與愛滋病對抗。像香港愛滋病基金會和無國界醫生等組織,就積極在內地進行教育,協助當地建立診所,防治愛滋病蔓延。 身在香港的我們,又可以做點甚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