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03, 2010

行政霸道加深怨懟

誰都聽過這個童話故事:北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把路上行人的斗篷弄下來。北風死命地吹,行人卻用斗篷把自己包得更緊;相反,太陽用溫暖的陽光照耀,卻令行人自己把斗篷脫下來。想起這個故事,因為想起了曾特首。

記得1月14日,特首在立法會回應反高鐵運動的時候,說過「政府現時傳統的諮詢渠道,不足吸納年輕人聲音,故當局必須『放低家長心態』,加強跟年輕人的溝通途徑。」然後他又強調,年輕人跟當局溝通,須「理性、心平氣和、尊重事實、講道理」。

高鐵獲通過 政府勝利嗎?

同時同地,在立法會門外有六位斷食青年,正正就在等待「溝通」,當然特首拒絕了,因為「當群情高漲時,你跟他突然溝通,未必會最有效」。結果就是,一直到1月16日晚上、鄭汝樺局長和其他建制派議員要偷偷坐尾班港鐵離開立法會,政府都沒有高官願意與立法會外過萬人「溝通」。取而代之的,是逾千警力、鐵馬和胡椒噴霧,以及一股在社會中揮之不去的怨憤。

哈伯瑪斯(J. Habermas)在闡述「溝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時,指出惟有透過不被扭曲和理性的論述,才能讓一個「較佳的論述」勝出,並確保因此而來的有效性、真實和正義。在高鐵一役中,現方案之所以能夠得到通過,並不是因為政府勝出了辯論,而是因為它在立法會中有不需民意支持的鐵票。如果政府視通過撥款為勝利,但這勝利有效性、真實和正義(如果有的話)卻並非建基於平等而公開的討論,它對政府管治的遺害將會是長遠和難以逆轉的,因為它就如北風一樣,展現了的不是強政勵治,而是強橫和行政霸道,而這只會增加巿民對政府的怨懟。

政府不斷說溝通 卻不肯參與

當政府不斷說要溝通,同時不斷叫人理性,但自己卻不肯參與辯論,這絕不可能達到真正的溝通,也不能可協助政府消弭民間的不滿。其實要了解人民,關鍵真的不在於上不上網,而在於當權者能否放下那高高在上的精英心態。重新檢討各諮詢機構的成員組成、諮詢機制和成效,讓民間能真正參與對於未來的規劃,而不是將諮詢當成花瓶,否則天星、皇后、利東街和反高鐵的運動,還是會繼續出現。

(刊於2010年1月29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