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02, 2011

你我寫照:西洋菜街


如果旺角代表着一種可以與中環價值相抗衡的價值,它的核心毫無疑問就在西洋菜街。百餘年前「芒角」的西洋菜田,今時今日已絲毫找不到過去農地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條集繁忙、商業、多元等關鍵詞於一身的西洋菜街。

西洋菜南街,就像一條大動脈由北而南,貫通整個旺角。它真正的繁盛,是在2000年底被劃為時限行人專用區後,慢慢地它竟然發展出其複雜個性來。

最先一批善用這行人專用區的,大概是各式各樣的推銷員,或稱「街霸」們;他們排出的易拉架陣勢,成了這街道的一個特色。接下來就輪到藝術工作者,最著名的該是劇團「好戲量」和玩雜耍的有趣先生,他們都是西洋菜街街頭表演的先行者。

開始時「好戲量」經常會在街上演街頭劇,有毁有譽,也曾鬧出過風波;而經常身穿黑白間條T恤的有趣先生,不單是位表演者,更是位爭取公共空間的抗爭者,曾不止一次因表演而被控阻街,但也因為他堅毅的抗爭,西洋菜街才會有今天百花齊放的空間。在愈益多元的街頭活動兩旁,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趨勢。

那是2003年,中央政府給香港送大禮,自遊行是其中之一。西洋菜街再不只是「香港人」的西洋菜街,而是全中國同胞的西洋菜街、是所有自遊行來港必到的步行街。為了遷就內地同胞的購物喜好,化妝品店和電器用品店像藤蔓一樣伸延;鋪租也因此急升,本來在街上的其他店鋪也一間接一間離開。

過去一年,經營多年的漢榮書局和中南文具都搬離了,連戲院旁邊的KFC也做不下去,更別說那些要由2樓搬到12樓的樓上書店。那是個純粹以金錢和利益量度的商業世界,只要你願意消費,甚麼人也不重要。

既多元又單一、既巿儈但又忠於自己──如此差異卻又能天衣無縫地相處,那種坦白難道不就是香港人的寫照麼?

(刊於《新Monday》#578





檢視較大的地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