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21, 2011

守候樂園:馬屎埔村



在粉嶺梧桐河附近,有一條小村,近年突然常被關注,叫馬屎埔村。無他,還是因為地產霸權。

馬屎埔村是條非原居民村,已有半世紀的歷史,位處聯和墟附近,與綠悠軒、帝庭軒等等大型私人屋苑遙相對望。為甚麼叫馬屎埔村已不可考,有說是因為以前英軍常在此放牧,一地馬屎,所以有了這個不太文雅的名字。雖然名字不太漂亮,卻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從繁忙的馬路踏進幽靜的村落,就如置身另一時空,時間忽爾慢了下來;走在蜿蜒的小路上,途經村民的小屋總會惹來家犬的吠聲,猛然察覺外邊其實是個連狗也不能吠的城巿。

晚上走在村內,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動物在開派對,各種嗚叫聲聽得清清楚楚;細心觀看四周,不難發現青蛙、蟬、甚至螢火蟲。馬屎埔村雖與巿區只是一條馬路之隔,卻在滋養著另一種生活的方式,村內的居民不少已上了年紀,在這地方住了幾十年,早就和這兒的土地和空氣分不開。

然而十年前,政府公布了「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把馬屎埔和其他多條村落納入發展規劃之後,便引來了地產商的垂青。這些年來地產商想法設法,要從住了幾十年的村民手中將這些土地拿到手,就等時機一到,將「農地」變成「住宅」,便可使住宅拔地而起,土地升價何止十倍。於是律師信、各式各樣的威迫利誘紛至沓來,就為騰出這一幅地。

其實地產商的做法在新界極為普遍,香港既沒有「土地閒置稅」,於是地產商用低價囤地「落釘」便合理不過。事實上本港五大地產商(即新鴻基、新世界、恒基、信和及長實)的土地儲備,比香港政府所持有的還要多三倍,就知道地產商對於囤積土地如何積極。

發展局早前完成了新界東北規劃,建議發展住宅,2016 年動工;換言之馬屎埔的村民要繼續住在自己的家園這條路,要越來越難走了。這個困難的時候,卻有一群年輕人在這兒成立了一個社區農場,還取了個可愛得過份的名字,叫「馬寶寶」。一班年輕人在這兒學耕田、種菜、烤麵包,逢周三和周日會搞農墟賣本地菜和有機菜,還有各種耕作班、有機肥皂班,既將健康自然的生活推廣給更多人,也為這被地產霸權壓得喘不過氣的地方引來關注。

(刊於《新Monday》#581)



檢視較大的地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