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10, 2011

民主黨選特首 勿自我陶醉

  民主黨主張要參選特首,更提出要在泛民主派之間進行初選,一來出於現實考慮泛民最多只有提名一個人的能力;二來也是希望具體化泛民之間,由民意帶動的協調機制,引入(可能)反映民意的初選機制。

製造辯論 打破小圈子缺口

  相比民主黨的熱情參與,其他泛民黨派則冷淡得多。社民連已表明「三不」立場,即不提名、不參選、不投票;而公民黨則認為仍未決定是否參選或支持參選特首,而對於初選則擔心泛民是否可以負擔相關人力物力。而向來聲稱要狙擊民主黨的人民力量,更應該沒甚麼可能會與民主黨一起進行初選。

  泛民主派應否參與特首選舉?過去泛民已參加過兩次:2005年李永達嘗試參選,但無法取得足夠選委提名;2007年梁家傑參選,則成功取得132個提名,並站在選舉論壇與曾蔭權進行辯論、參與了這場必輸的選舉。這兩個選舉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如果沒有泛民參與者的話,就會只有一個候選人自動當選成為特首,因此過去兩次的參選,其目的均不是要支持小圈子選舉,而是要在小圈子選舉中打破一道缺口,至少要未來特首參與公眾辯論,包括公開交代其對民主政制的立場,長遠以言,參選是希望可以促進香港的民主政制發展。

為2017普選準備 說法不成立

  然而,從2007年梁家傑參選的經驗看來,似乎參選並未有對本港的民主政治有很實質和具體的影響,反而有意見指參選變相使曾蔭權更具認受性(Legitimized)。而明年的特首選舉,又是另一個很不同的場境。以現情況看來,很有機會有超過一名候選人成功「入閘」,雖然仍是小圈子,但也確實會是個有競爭的選舉,泛民過去為了打破自動當選局面的參選理由再不成立,相信泛民主派亦不會又天真又傻得以為,自己可以「執死雞」勝出選舉。民主黨若要動員其他民主派參加小圈子特首選舉,實在需要有清楚具體的理由。

  根據媒體報道,民主黨參選的理由是為了2017年可能出現的特首普選作準備。這個理由實在頗為薄弱,難道民主黨認為2017年泛民主派當中,有人可能透過選舉成為特首?

  政黨各有自己的盤算,無可厚非,但最終必須以推動民主發展作為目標,方可以真正凝聚到山頭林立的泛民主派。否則自顧自跟着音樂起舞,自我感覺良好,又有何用?

(刊於8月4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