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5, 2010

田北辰、湯家驊、李柱銘與任亮憲

田北辰退出自由黨,原因似乎是與黨的路線分歧, 「走一條平衡僱員與僱主利益之間的路線」;另一邊廂,自由黨的方剛則批評田二少沒有黨性,「點可以喺個黨傾好立場後,又出去發表個人意見」。

「黨性」一詞,頗堪玩味。近期政壇風雲詭變,各個政黨均出現或大或小的「政變」,先有民主黨,再有社民連,後有自由黨,而公民黨亦似乎頗有暗湧,當中對黨路線不滿者大有人在,但對策則各有不同。田二少退黨,李柱銘留黨;湯家驊一直參與普選聯,在最後關頭卻跟隨公民黨投票,並希望更上一層樓參與超級區議員選舉;而社民連任亮憲就索性發動倒閣,但失敗而回。4 人的立場各有毁譽,但卻同樣是黨內的異議者, 「黨性」亦是對他們常見的批評。

黨性牽涉到一個人的政治誠信,亦關乎團體內的權力機制,個人意志與集體意志之間的平衡及角力。作為集體的一員,有責任去透過團體內的機制,充分發表自己意見,並透過辯論和協商與同伴取得共識,前提是大家對團體的遠景有共同想像,並置團體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在醞釀立場的過程中,各自發表意見、爭取支持並不為過;然而當團體經過合理過程得到共識之後,異議者應如何自處,才是黨性的體現,也是政治情操的表現。君子交惡,不出惡言,意見不同不成缺乏「黨性」的理由,不尊重集體決定,並反過來傷害自己的團體才是沒有黨性的表現。

然而,黨性亦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政治誠信的最重要指標。黨只是共同理念者走在一起的集體,如果黨與個人相信的理念不符,勉強亦無幸福。祝田二少與自由黨分手快樂。

(刊於11月25日明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