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03, 2010

民主進程到底哪裏去了?

近日最有娛樂性的,是網上廣傳的卿姐在6月23日立法會上的發言短片。卿姐在立法會說:「我希望(超級區議員)門檻不要過高,最好10席,令所有政黨都可以參加。如果結果門檻過高,很多人都覺得原來是騙人的,只有益某些黨,我會馬上引咎下台。」

終於政府提出了政改套餐,包括特首選舉委員117個區議員選委用全票選出、超級區議員要15個區議員提名及經費上限600萬。而當日政府說會「考慮」取消的委任區議員,則可能要分三屆進行,到2019年才全面取消。而政府則認為,這實在地增加了「民主成分」。

方案的門檻是否過高?

有兩個問題我們要問,一,是微觀地看:方案的門檻是否過高?15個區議員提名、600萬選舉經費(政府有最多50%補助),對某些政黨而言當然可以接受,事實上論人力財力,只有民建聯    、工聯會可應付裕餘,自由黨有錢缺人,而民主派則只有「有人缺錢」的民主黨    有資格參與,其他政黨政團一律人錢皆缺,被拒之門外。如此門檻,可以說不是「只益某些政黨」嗎?

這是民主進程嗎?

第二個問題,則是宏觀地看:這是民主進程嗎?當日民主黨提出「量變到質變」,但量變之後,可能不是質變,而是變質。特首選委由800人變1200人,但在增加了以全票選出的區議員選委的情况下,民主派要得到特首提名,則比過去更為艱難。過去民主派尚能手執政改的關鍵否決權,亦有足夠實力提名特首;政改過後,兩大皆空,泛民分裂,誰可以告訴我,我們的民主進程到底哪裏去了?

政府的本地立法方案,細節中魔鬼處處,反映出當日民主黨的決定是多麼倉卒,而民主黨也不是小孩子,不能只說句「唐英年不君子」就算數。過橋抽板,固然可恥;誤信歹人,自毁長城,卻是愚不可及。

(刊於2010年11月3日明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