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5, 2010

投入小型書節 燃起文化星火

  且讓我在此賣點廣告:第二屆的「九龍城書節」,將於本月27、28日舉行,地點依然是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這個由Roundtable Community、九龍城區議會和創意書院合辦的活動,是「牛棚書展」的延續,希望可以讓這種本來很正路但在香港卻很非主流的書展模式,可以在我城繼續。所謂「正路卻非主流」,指的是書展以知識、創意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主軸,而非以展書數量及廉價作招徠。

青年創意爆發 地攤供不應求

  宣傳費用缺乏的小型書展的最大困難,是人流問題。無論是以前的牛棚書展或是現在的九龍城書節,都是透過小型集中的場地、並以書展、地攤及文化活動吸引群眾,並營造一種可以從容參觀、交流討論的氛圍。而在書節中最受歡迎的,不是書商的書展,而是創意迸發的地攤。許多八、九十後的年輕人在地攤售賣他們精心製作的手作成品,由小飾物、衣服、環保袋到雜誌和音樂。只要給他們一個支點,他們就能移動地球給你看。

  可惜在許多時候,他們就是缺乏這個支點——除了這一年一度的書節,和偶然進行的一些民間巿集活動(例如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他們要找到足夠客源去售賣自己的創意成品,殊不簡單。小舖小店的租金昂貴異常,他們要持續地進行創作並賴以為生,除了轉戰網上,別無他法,但客源局限大,也缺乏與客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九龍城書節由去年每天50個地攤,增加到今年每天100個,還幾乎供不應求,反映出青年人對於展示自己創意和努力的渴望。

降參與門檻 打造文化之都

  當然,參與的門檻低也是重要的因素。由於書節不為牟利,因此小型書商和巿民也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參與書展,他們在活動中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創造活動的一部分。事實上,整個九龍城書節的成本,還不夠在香港書展租兩個檔位。當中,我們可以看見民間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只需要一點的推動,即能發揮出超乎政府想像的效果。

  商場林立、豪宅滿布的我城,常被指為文化根底薄弱,政府要建西九將香港打造成「文化之都」,然而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日才到。與其期待大型基建完成,倒不如多研究如何推動早存在於社會中的文化星火,讓在工廈中的音樂人和藝術家、創意澎湃的年輕創作人、活躍的小型民間團體,可以發光發亮,而非在各種官僚和政策打壓之下,艱苦經營。

  (第二屆九龍城書節的資料,可見 http://www.roundtablecommunity.org.hk/bookfair2010)

(刊於11月18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