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16, 2011

聚焦論替補 勿被衝突轉視綫

  「動作」永遠最吸引鎂光燈和觀眾眼球,因此替補機制「諮詢會」上的衝突與那個V煞面具,一如所料成為討論焦點,也成為建制派轉移「黑影」視綫的對象,在區議會選舉前夕,那套「暴力抗爭搞亂香港」的論述又再出籠(即使長毛梁國雄被疑似愛國阿伯再三叉頸)。

公權力保自由 更堪關注

  說到底,些許肢體衝撞,是末節。示威者也好,愛國阿伯也好,都是無權無勢無武器者,最終也沒有誰真的受傷;不是說這做法值得鼓勵,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此事之上,與對網上那些XX男XX女短片主角口誅筆伐無甚分別。

  個別人士犯法、有人普通襲擊,那是警察的責任去跟進;社會要關注的,應該是公權力的使用、規限和監管。正如這幾個星期討論得極多的李克強訪港事件,「核心保安區」、「黑影」、「濫用警權」這些關鍵字大家都已耳熟能詳,背後牽涉的新聞自由、集會自由、甚至免於恐懼的自由這些香港核心價值,更值得我們關注。

  尚有一事值得關注,便是替補機制「諮詢會」的「諮詢」。衝突事件歸根究柢,其實正是對「諮詢」本身的反作用力。替補機制的諮詢,本身就是林瑞麟不情不願之下出現的產物,若非七一遊行的廿二萬人,他恐怕仍會堅持不作諮詢硬上弓。

  而今次推出作公眾諮詢的四個方案,卻無一項是「維持原做法不變」,因為政府是以「有漏洞要堵塞」作為諮詢的假設。這等同二人比賽,其中一方聲言:「你可以選擇怎樣玩,但前提是要我贏!」大概不能稱得上公開公平公正。況且「補選是要堵塞的漏洞」實在不見得是社會共識,至少相比「林瑞麟是要被炒的庸官」,我敢打賭一塊錢,後者更貼近社會共識!

「假諮詢」護航 透支公信力

  而多次的諮詢會,均出現了座位不尋常地迅速爆滿、場內大部分是由旅遊車車來的長者街坊、而且眾口一詞支持政府做法的現象;加上場內有空位,場外等候的人卻無法進入會場,「假諮詢」是使人衝入諮詢會的直接理由。

  諮詢本來是個通氣閥,讓政府在制定政策前知曉各方民意,作出調整,使政策真正出台時可以增加成功通過機會。然而當政府肆意操弄諮詢,將之變成為既定立場護航的工具,等同透支政府(所餘不多)的公信力,最終惡果也將由自己承受。

(刊於9月15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