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壇突然流行一個說法:特首應有政黨背景。相信連建制派也得承認,特首並非來自政黨,對管治是不利的,亦有泛民主派的議員破天荒公開支持民建聯的曾鈺成參選特首(雖然後來何俊仁強調在現時制度下,民主黨一定不會支持任何一名建制派參選人),認為特首有政黨背景有助「令中央較放心讓香港實行真普選」。
但建制派的投票取向,其實並非如此。今年3月中旬,立法會進行特首選舉本地立法修例時,公民黨吳靄儀提出的其中一項修訂,就是「廢除特首不能有政黨身分規定」,而當時民建聯是反對該項修訂的,主席譚耀宗更指,特首有沒有政黨背景並不是大問題,只要香港政黨政治條件成熟,市民有共識支持,自然會「水到渠成」。
特首應有政黨背景,這個說法早非新鮮事。不少學者早已指出,香港政治死結其中一環,就是政黨政治無法成形,而具政黨背景的特首是其中關鍵。特首不能有政黨背景(也許地下共產黨除外),於是不會有執政黨;政黨無法執政,則令其在吸納人才和資金等方面受到限制,並直接影響其政策研究及議政質素,政黨亦因而無法真正成熟。而政黨政治不成熟卻又反過來成為政黨不能執政的理由,循環論證,只能原地踏步。
從執政者的角度看,特首不能有政黨背景,意味着他無法擁有一個與之有共同理念及經歷的政治團隊,不但無法在行政上如臂使指,在立法會內亦不會有休戚與共的真正同伴。正如現時的問責官員,雖曰管治「團隊」,卻是拉雜成軍、利益分配,毫無共同意識形態可言——當然也因為特首本人也不過是聽命中央的打工仔一名。然而缺乏政黨作為紐帶,橫看則拉雜成軍,縱看則缺乏政治連貫及問責——無人需要為特首的管治失誤負責,除了特首本人和中央——而這兩者皆不是選民可以懲治的。相反,有政黨背景的特首需要考慮其政黨的未來,即使他即將卸任亦要考慮到政黨未來是否能執政、在地區選舉中會否保持實力,這亦使政府必須更關注巿民的聲音,如林公公般霸王硬上弓往往會有嚴重後果。
繼續現時模式下屆管治愈來愈困難
即假設曾鈺成真的參選特首並成功當選,之後委任一眾民建聯中常委成為各正副局長及政治助理,這便意味着曾(鈺成)氏政府的表現將與民建聯的政治前途直接掛鈎,假如他在任期間遇上經濟低谷、施政拙劣、醜聞纏身兼強立惡法,令到民怨沸騰,則民建聯勢必在立法會選舉及區議會選舉中大敗,政治格局變天。相反,如果其表現良好,則會連帶其他選舉一同取得優勢,對政黨而言,成功莫過於此。
雖然容許特首有政黨背景,理論上會令香港政制更為健康,但也意味着會有政黨會更偏重於民意,亦會有政黨輪替的可能,而這對於中央政府而言,大概不是一個值得冒的風險。但如繼續現時模式,下一屆政府的管治只會愈來愈困難,對中央政府而言同樣會是負擔;再多一個董建華和曾蔭權,那將會是香港的悲劇。
(刊於7月22日明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