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09, 2011

唯頌「重要夥伴」 夕陽政府悲歌

解讀政治人物的說話,從來都是相當有趣的一件事。替補機制事件,使曾蔭權政府進退失據,也使在他身旁的建制派議員和媒體轉軚轉得難看之極。於是特首在宣布 押後表決方案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出席民建聯的會慶酒會,並在致辭上說民建聯是他的「重要夥伴」,並且能「貼近民意,反映民意,並且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 就政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讓政策可以落實,市民可以受惠。」

從「親密戰友」到「重要夥伴」

曾特首在建制派緊跟政府急轉軚之後稱讚它「貼近民意」,當中含義可圈可點。建制派與政府私底下的交易,外間難以知道,但今次肯定是一個雙輸局面,在區議會 選舉臨近的當兒,民建聯險些再重演當年23條「有辱無榮」的慘況,甚至被葉劉淑儀等「不夠堅貞」的建制派騎在頭上取分,卻是啞子吃黃連、有苦自己知。

而政府對民建聯也不見得感激。「重要夥伴」看似親密,卻比他早年所說的「親密戰友」低了一個層次。可見民建聯再也非無條件支持政府,政府要取得民建聯支持,所花心機和成本也不少。

其實早在去年政府申亞被立法會否決時,曾特首就曾指自己「進行過程之中曾被人出賣」,所指的當然是「親」的建制派而非「疏」的泛民主派。而在政改一役,努力為政府抬轎的民建聯,「功勞」卻及不上「棄明投暗」的民主黨,使得曾特首要擺「和頭BBQ」,擺平民建聯的怨氣。

矢言奮鬥至終 更見四面楚歌

從替補機制一役可以看出,政府與民建聯及其他建制派的這種政治夥伴關係,並非如想像中穩固。最低限度,由地區選舉和(選民較多的)功能組別選舉選出來的議 員,無法完全不理會選民的意向。雖然過程艱難,但民意確有力挽狂瀾之力,也可看出即使建制派佔了議會中的大多數,要他們毫無懸念地為政府護航、與民為敵, 也不是萬試萬靈的。即使23條重臨,只要民意夠強,政府也不容易霸王硬上弓。這正正就是民主(即使不完整)的美麗之處。

特首在七一早上,特意在回歸酒會上強調自己會「奮鬥至最後一分一秒」,似是表達堅持,卻恰恰相反顯出了其「無法奮鬥至最後一分一秒」的危機。被民眾唾棄、被夥伴抽水,正是這個夕陽政府的落幕悲歌。

(刊於7月7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