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02, 2011

要回水,更要公平!

240 億元的「強迫金」注資,引起全城圍剿——不知是誰出的餿主意,大家都已被高樓價、高通脹壓得喘不過氣,政府明明可以用各種方法助巿民解燃眉之急,卻偏要將錢變成不能止渴的梅,明明給了你,你卻只能看不能用,唯一得益的只有各大基金管理公司,巿民不生氣才怪。這也顯示出了不吃粟米斑塊飯的財政司,與巿民之間的鴻溝之大。然而也因這個荒謬的財政規劃,讓公眾可以有一個好好討論公共財政該如何運用的機會。

討論從這240 億「已出之物」開始,由退稅、減租、派錢這些直接還富於(不同階層的)民的方法,以至遏抑通脹、回購隧道及領滙、土地保育基金、全民退休保障、復建居屋以至稅制改革等政策性方案,均在一片反對政府240億注資方案聲中出籠。相比於過去只希望一次性的「派糖」,今次似乎有更多聲音落在各種結構上的改革,希望可以長遠地、真實地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正如溫家寶總理早幾天在網上說的:

「我們將把解決收入分配不公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還提出一個指導思想,就是一次分配要兼顧公平和效率,二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擾攘近10 年的最低工資即將推出,雖稍可改善「一次分配」的公平問題,但地產先行的經濟結構卻仍是關鍵中的關鍵。香港仰賴高地價作為重要收入來源,其實極不健康。低稅率只是幌子,實質在賣地的一刻,已向每個香港人徵收了稅項,由住宅樓價到商舖租金,以至在茶餐廳買的一個粟米斑塊飯飯盒,其實都在向政府(以及地產商)繳稅。這種稅制的結果就是令有錢的人更有錢,有資產的人可以透過資產的投資和增值得到巨額收入;窮人則愈失去生活的自主性,愈勞動卻愈見貧窮。而政府在「二次分配」所擔當的角色,亦顯然與巿民的期望有所落差,特別是對於被排拒於社會福利以外的低下階層(N 無人士),政府多年的無心無力,令人心淡, 「公平」二字更是無從談起。

市民的容忍接近臨界點

在這豐富多元且跨階層的「回水」聲中,可以看出巿民對於官富民貧、貧富懸殊的容忍,已接近臨界點;特別當巿民發現原來巿民可以與政府共患難,政府卻不會與人民共富貴,更令基層中產均感憤怒。民間聲音之大、意見之多,史無前例;政府的盟塞程度也是令人大開眼界。難度要政府張開耳朵聽聽巿民訴求,真是如此困難?

(刊於2011年3月2日明報)

1 則留言:

匿名 說...

唔明點解明報會登呢d咁既水平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