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28, 2011

消費

這陣子頗有購買慾,不知是否關財爺派的那六千元事。相機、鏡頭、手機、單車甚至飛機票統統想買,件件都價值不菲(對我來說),所以到現時為止仍忍手未買。但在這心思思的期間,總會不時在各大店舖中和網上搜集資料,比較各款產品價錢和優劣,以及用家評語。資料爆炸的結果是花多眼亂,囊中羞澀的結果則是光看不買。

徘徊在誘惑與忍手之間,使我對自己「消費者」的身份更為警覺。當然,我們每天都在消費,對於消費者權益我們都耳熟能詳,「格價」更是手到拿來。然而除了價錢和功能之外,消費的意義其實更為複雜;在這資本主義主導的世代,消費可不止付錢買東西這麼簡單──它還是對生活價值的投票。

甚麼生活價值?舉個例子:健康。內地人湧來香港買奶粉,即使內地奶粉便宜得多,還是要買外國奶粉,那是對健康的追求、對安心的追求,也是對弄虛作假的經商手法投下不信任一票。在香港我們會買本地有機菜,或日本進口的蔬果(當然現在大家會猶豫了),也是為了健康生活。

還有一些價值,似乎與我們沒有那麼直接,例如反對剝削、反對殘忍。在血汗工廠生產出來的智能手機、靠壓榨農民沖出的咖啡、又或是從鯊魚身上硬生生割下的魚翅、以虐待黑熊取得的熊膽汁,大概都值得我們在掏腰包購買前三思。買了,那可能就成了對剝削和殘忍的支持;如果我們尚有選擇,為何要選擇支持剝削和殘忍?

要控制自己的物慾,還可以多想想我們的地球。手上的電腦雖然慢了點,但明明還運作得好端端,把它換掉棄掉,會否折墮?而且電子廢料可不是地球可輕易消化的,永劫回歸,最終承受苦果的還是人類。當然,要永不買新東西實在過於苛刻,但如果可在消費前多考慮那些隱藏在「消費」二字上的責任,消費的意義也就更豐富了,因為你能重新掌握手上的那一票,可以向剝削、殘忍和污染 say NO!

(刊於3月28日 AM73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