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03, 2011

財爺急變臉 「掩口費」無以為繼

  這個政府真的令人難以理解,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數天前才強調香港儲備仍不夠、不會派糖,並指退稅會引發通脹,而財政預算並無修改空間;言猶在耳,曾司長竟來個180度轉軚,將注資強積金變成全民派錢6,000元,另外再寬減薪俸稅上限6,000元。今日之我匆匆打倒昨日之我,令人大開眼界。

大處揮霍 小處孤寒

  作為管治者,對民意讓步,回頭是岸,當然應該;但政府變臉之快,也顯示出其管治之無力,以及理財哲學之虛無。今明兩年都是選舉年,選票在前,各政黨都不敢拂逆民意,即使建制派亦不例外;在政府擁有龐大盈餘,但樓價難抑、物價飛漲的同時,政府卻無視眼前民間困苦,既沒有短綫的派糖紓緩措施,復沒有長遠的改善政策,當然成為巿民的眾矢之的,也成為政黨的選票提款機。建制派發現站在政府身邊有辱無榮,當然只能憤起反對,政府發現自己手上沒票,惟有軟下腰骨讓步,財政預算如是、交通津貼亦如是。然而說出的話卻如潑出的水,自相矛盾的言行,變成寫進歷史的笑話。

  更根本的問題卻是政府的理財哲學(如果有的話)。「守財奴」三字並不能貼切形容政府,它其實是「大處揮霍,小處孤寒;應花不花,該慳不慳」。申辦亞運數百億,政府眉頭都不皺一下;政府每年投放超過600億元於工程項目,但巿民需求最殷切的如沙中綫、港島南綫卻一拖再拖,反而注定要長期蝕本的高鐵卻要火速上馬,粗暴拆遷未有新村的菜園村村民。放寬交通津貼不過多花十億八億,便能使原有領取交津的基層巿民繼續得到資助,政府明明打算放寬交通津貼,卻偏要在這些枝節斤斤計較,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德政變惡政。

考慮不周 四面楚歌

  而今次的「派錢」方案也是如是,根據統計署資料,香港18歲以上永久居民約600萬人,每人6,000元即合共約360億左右;而據去年財政預算,上限 6,000元的薪俸稅寬減大約會令政府少收45億元稅收。換言之,牽涉的金額不過由240億元增加到405億元左右,但對於政府今年近千億元的盈餘,仍算不上是甚麼大數目。如果政府一早就推出這做法,相信即使得不到全民掌聲,也絕不會如今天般四面楚歌、民意插水。

  派錢雖遠較將金錢注資於強積金為佳,然而始終只是一個短視的方案,財政預算仍嚴重缺乏長遠解決香港結構問題的措施。到底政府把錢收進庫房之後,會怎樣去長遠地改善香港的經濟結構、巿民生活?政府認為錢要怎樣花才算用在刀口上?

  巿民完全看不到政府的理財哲學、看不到遠景,即使政府每次都付出如此「掩口費」,仍難以令巿民滿意和信任。得不到巿民信任的政府,難逃「鋪鋪清」的命運,看來曾班子剩下一年半載的任期,難過矣。

(刊於2011年3月3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