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09, 2011

制度鋤弱扶強 「city is dying」

無綫劇《天與地》當中的一個片段在網上熱傳,Joe Junior飾演的角色在劇中慨歎我們城巿中的人只崇尚金錢、不分黑白,人人變得一式一樣,「This city is dying」,似乎說中了不少人的心事。

怎樣面對這城巿的衰敗、死亡,這大概是許多香港人的夢魘。香港,同時有着已發展國家級數的人均GDP,和第三世界程度的貧富懸殊。有人擁有許多許多錢,而且憑着這些錢投資再投資,賺來幾輩子也花不完的錢;更多的人工作愈來愈辛苦,卻生活得愈來愈困難,只能蝸居於我城一角,以僅僅夠過活的工資購買愈來愈貴的食物。

花園街大火 未緝兇先拆排檔

商人和政府常強調上海和新加坡的競爭,指出香港怎樣在較勁中落後;普羅巿民,其實未必親身感受到,但也漸漸被這種恐懼淹沒。恐懼是最容易把玩的東西,憑着恐懼,政客可以為所欲為,只需要創造出對的敵人,就可以像那吹着魔笛的人,讓小孩子跟着笛聲不自覺地離去。

就如花園街的大火,火災過後,矛頭竟然不是指向那些無法無天的縱火者,反而向受害的年長檔主們大加管束、大規模罰款;那些官員議員將巿民對無名火的恐懼,轉化成對排檔的怪罪和規管——他們的想法大概是︰如果沒有了排檔,也就無火可縱了,哪來的火災呢?

對於不會光顧小販的官員、急於邀功的議員來說,這當然是最容易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巿民為甚麼要跟着它起舞呢?

政商把弄恐懼 掩埋市民理智

恐懼的魔笛,使我們忘記真正的危險和矛盾。當我們對新移民、外傭、綜援人士、小販、示威者諸多批判時,回心一想,是他們令到我們生活過得不好嗎?難道是鄰家那有點閒錢早上去酒樓喝茶的綜援長者,令我們買東西愈來愈貴嗎?難道他不領綜援、或沒有外傭申請成為香港居民,就會令我們的生活好一點嗎?

我們不看制度、不理結構、不分析近因和遠因,只着眼於眼前的不順眼、讓恐懼掩沒我們的理智,忘掉真正令我們生活得不好的敵人——那鋤弱扶強的制度、那雄霸所有利益的地產霸權、少勞而獲巨利的金融霸權——這個城巿怎能不垂危呢?

(刊於12月8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