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5月 19, 2011

公投

在臉書上看到中學母校的師弟們發起了一個討論/討伐校政的版面,對於學校的政策大加抗議,言語偶有激烈者。然後有校友(大概畢業了不久)走出來,勸勉師弟們「其他學校更差勁,不要埋怨學校,先自我反省一下,做好自己最重要」;也有同學冷眼旁觀,以「花生友」姿態「睇下你地做得乜出樣」、「做乜都冇用啦」。

如此論調,熟口熟面,我們還何需國民教育呢,其實官方論調早已入腦。「別人更差論」、「自我反省論」、「做好自己論」和「做乜都冇用論」正是當權者最希望人民相信的論調,這四大論調一出,基本上政府就絕不會錯,因為維持現狀就是應當,任何改變都是賞賜。即使批評,也要溫和體恤地批評──當然最好就是別問國家為你做了甚麼,只問你為國家做了甚麼,人人都這樣想,哪有當權者不喜歡?

當然,異議者的存在,並不是為了令當權者不高興,而是為了令弱勢者無權者過得更好、更公平。爭取不一定成功,但不爭取呢?唯有等吧,等到上天憐憫恩賜吧。看著師弟們的爭論,我突然想起去年的今天,原來是五區公投的日子,一年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記得去年五區公投翌日,馬嶽老師寫了一篇文章,詰問「What will work?」大概許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像馬嶽老師的同感──既對這個方法有懷疑,但又實在不知道還有甚麼方法可行,所以即使不樂觀甚至不贊成,還是希望自己看錯。

當然結果談不上理想。百分之十七的投票率可以有很多解讀方法,但無論怎解讀也難言成功,似乎,it did notwork。其實即使它有百分之七十的投票率,也未必會真如預想中的work,它就能動搖中央政府嗎?難說得很。但說這種嘗試沒意義嗎,卻又不見得。身邊有些朋友就是在五區公投時,初嘗參與政治,甚至投身這個社會運動的圈子;過了五區公投以後,散落於各個運動之中,慢慢為這個社會積累改變。那是一種由「無能為力」到「我可能可以改變一些事」的轉變,他們的眼中見到了「可能性」。

可以令斷言「It won’t work」的人變成會問「Whatwill work?」,再將問題化成行動,這大概是令當權者最害怕的事吧。

(刊於5月16日 AM73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