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08, 2011

香港居民身分不是贈品

過去一年,本港約有3萬多名「純內地嬰兒」——即父母均非香港居民——在香港出生,當中大部分在私家醫院出生,每位嬰兒4至6萬元的收費,為各私家醫院帶來可觀收入,卻使本地孕婦以及婦科醫生護士們怨聲載道,要求政府對內地來港生子的孕婦「截龍」。

私家醫院賺得盤滿鉢滿的同時,其實正將其成本外化(Externalise)至公立醫院以至全港社會,例如專門接收容易處理的個案、將婦科甚至兒科的奇難雜症轉介到公立醫院,以及從公立醫院挖角,使公立醫院具經驗的醫生和護士大量流失,影響使用公立醫院的孕婦可得的醫護質素。而醫護人員的流失亦使留下來的醫護人員工作量增加,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假如公立醫院減收甚至拒收「純內地孕婦」,雖然可以短期內紓緩本地孕婦床位緊張的問題,亦可能有助改善醫院工作量過多的情况——但同時卻會使私營醫院接受更多的純內地孕婦,私院賺錢,公院執手尾的情况未必會有改善。

牽涉整個社會人口結構

然而除了人手和資源問題,還有更重要的人口問題要考慮。內地孕婦來港生子,不單是一盤生意,更牽涉整個社會的人口結構,因為香港除了「賣出」生孩子的醫療服務外,更附送顧客「香港永久居民」身分。現時每年來港的內地移民名額約5萬名,他們要經過各種程序、要審批、要有理由(包括與家人團聚),而他們大部分一旦來港,則要住滿7年才可以成為永久居民;但以去年計,已有3萬多名嬰兒在港出生並立刻成為香港居民,他們的父母與香港毫無關係,純粹因為能夠付得起幾萬元的費用便可令孩子得到香港人身分,而決定數目多少、誰家孩兒可以在港出生,決定權竟在醫院(主要是私營醫院)手上,這是何等荒謬的事!這些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社會棟樑或使用香港資源,是另一個問題;但香港政府既無權控制數量、監管背景,人口上升數量無法估計,亦不知道他們會何時來港,為醫療、教育、房屋等規劃帶來關鍵卻無法預測的變數,對香港社會絕非好事。

假如政府不願以修改《基本法》作為治本的途徑,則必須硬起心腸,特別對私營醫院接收內地孕婦加強限制,並加強入境的規限,至少可以治標,改善提供給本地孕婦的服務,並應取消對父母其中一人為香港居民的「半內地孕婦」實施的不公平待遇。長遠而言,政府務必重新掌握對人口的控制權,絕不能將之變成私營醫院招徠客人的贈品。

(刊於 4月8日明報)

2 則留言:

匿名 說...

http://www.baby-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13866&extra=page%3D4&page=1

很多聲音支持你的意見.我亦是支持的一位.

匿名 說...

父母都不是香港人,就不應該給香港身份証。
很多國家都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