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04, 2007

互聯網動員力量不可擋

林輝
信報 4-6-2007 文化保育平台


  「互聯網動員」一詞因保衞天星一役而為人所熟悉,有評論認為它是「新社會運動」的一部分,這些參與保育運動的青年人,彷彿都是從虛擬世界而來,結伴到皇后碼頭露營的。

  互聯網的力量在整個保育行動有重要的位置,但也不宜將之神話化—至少在香港的保育行動中,其強大的潛力仍有待發揮。

從台灣樂生看互聯網力量

  與香港一水之隔的台灣,早前也發生了一場民間與政府的保育戰。台北新莊的「台灣省立樂生療養院」是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痲瘋病療養中心,因阻礙「捷運」新莊線的興建而面臨被拆卸的命運。

  爭取保留樂生院的院民及民間團體得到一班博客(Bloggers)的支持,這班博客自發以自己的方法去支持這場保育運動:有博客親身作出民間報道,以有別於主流媒體的角度報道事件發展;有博客採訪學者探究實況,為保育方案作後援;更多的博客轉載消息和評論,讀者群隨之以幾何級數增加;也有博客為運動設計各種圖案和連結,讓博客在網誌上表態支持。

  最令台灣博客津津樂道的,就是有博客發動「一百元買下『保留樂生』的小小夢想」籌款運動,在二十四小時內就有三百多位網民捐款共二十萬台幣,使其可以在報章上刊登保留樂生方案的廣告。

新媒體潛力尚未見底

  網民的創意和熱烈反應,不但為前線的抗爭打下強心針,也為主流媒體帶來了源源不絕的題材。新媒體和主流媒體互相影響,使關注和參與的人遍及全台灣甚至海外,將樂生問題進一步推向政府各部門無法迴避的位置。

  Web2.0時代的新媒體,技術上容許使用者同時獲取和貢獻,也鼓勵使用者既創造獨特風格,亦與其他人互相連結溝通。可以想像,較年輕、教育水平較高、能動性較強的族群,最能掌握這樣的工具和文化。無論是在台灣還是香港,他們對於掌權者的不信任、對於土生土長之地的感情、對於公民身份認同的需要、和對於人文文化的重視,使他們更願意以各種的方法介入運動。有些人願意親身走到前線去支援運動;更多人願意以其他方法去表達支持,網絡技術則提供了空間,讓民間醞釀的熱情轉化成為更具體的支持和創意。

  這陣子網路上大熱的惡搞MV《福佳始終有你》、和早前因中大學生報引發的一連串聯署和投訴潮,都顯示香港民間社會愈來愈掌握網絡的運用,影響及監察主流傳媒。也許有一天,網民和網絡上的民間媒體,會成為社會的「第五權」;虛擬和現實的公民社會連結一起,抗衡令人失望的官僚和主流媒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