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月 21, 2006

搞乜鬼專題研究

學協《大學生報》專題:
對性一知半解 好奇心驅使
半數大專生未成年嘗禁果


我無意對主理這個專題研究的大學生大肆鞭撻,始終不是每個學生也曾修讀 Research Methods;但無論從學術還是新聞的角度看,這個專題研究恐怕都不算合格,特別是題目那句『半數大專生未成年嘗禁果 』簡直是超級譁眾取寵,誤導讀者。學海無崖,讓我來拋磚引玉,希望下次他們會做得更好。

問題一:你的性別

沒有將男性和女性的調查結果分開處理是一大敗筆,尤其是在處理有關性行為的問題上,性別差異肯定是一個重要變項 (Variable),沒有將男女資料分開處理,浪費了辛苦得來的數據。

問題二:你現在就讀哪一間大專院校?

基本上是沒有用的數據,除非研究本身假設不同大專院校會對學生的性行為有所影響。事實上,研究之後亦沒有再使用此數據。

問題三:你何時開始接觸性知識?

甚麼叫『接觸性知識』呢?怎樣為之『接觸』?甚麼算是『性知識』?如果我不知道甚麼算是性知識,我又怎樣知道我甚麼時候『開始』接觸?小學時讀過健教課本教青春期會生青春豆算不算『接觸過性知識』?

建議將『性知識』更具體定義,例如定義為對『性行為』/『避孕方法』的認識等。

問題四:你的性知識多從哪裡得來的?

問題不大,但應該容許回答多於一個答案。

問題五:你有否曾發生過性行為?

撇除『有否曾』這些病句不談,到底甚麼算是『常常』、『間中』和『極少』?你的『間中』和我的『間中』一樣嗎?建議將問題改為『你在過去三個月內,有否發生性行為?如有,次數如何?』,而答案則改為『有,平均每星期三次以上』等。
(btw,有七成大學生係處?打死我都唔信!)

問題六:你接受婚前性行為這個日漸普遍的社會風氣嗎?

『日漸普遍』有價值判斷,不宜放在問題之中。其實簡簡單單問『你接受婚前性行為嗎?』就已經可以。最大問題,是出在它那『分析』--『大部分被訪者指婚前性行為是一種傷風敗德的事』。嘩,大佬,不接受婚前性行為,不等於指婚前性行為是傷風敗德o卦?

問題七:你何時發生第一次性行為?

想知道為甚麼明明有七成受訪者從未有過性行為,但標題竟會寫『半數大專生未成年嘗禁果 』?原來乾坤就在這兒。回答這條問題的人,只有153人,即是在問題五回答曾經發生過性行為的人,然後根據其中57%於十八歲或以下時『失身』,所以得出那嚇死人的標題。

重點一,法律上與性行為有關的『未成年』,指的是十六歲(『衰十一』,即是『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中的『未成年』,指十六歲);

重點二,同情地理解,作者將『未成年』定義為『十八歲以下』,但明顯回答『15-18歲』的人當中,肯定有好一部份是『十八歲』而非『十八歲以下』;

重點三,百分之三十(曾有性行為的受訪者)中的百分之五十七(十八歲以下),頂多只佔百分之十七,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變成『半數大專生未成年嘗禁果 』!

問題八:有機會的話,你會嘗試婚前性行為嗎?

作者的分析為:『反映被訪者對性行為抱持觀望態度』--即係點呀???

問題九:什麼因素驅使你發生婚前性行為?

有誰可以解釋給我知,如何可以從問卷結果推出這樣的結論?『分析:反映訪者多選擇好奇心和對方需求發生性行為,並視之為愛的表現,反映多數人不明白愛不等於性這道理,及不憧得保護自己和拒絕別人。』

問題十:你會和朋輩分享自己的性經驗嗎?

作者的分析是:『香港有部份女性覺得婚前性行為是不貞潔,而大部份人和朋友的話題很少提及性,以免給人的印象不貞。』請問如何推論得來的呢?我不敢說作者的推論一定不正確,但這其實應該是一條 Research Question,而不是作者想當然的結論。若這樣就可以下結論,做 Research 有乜用?

問題十一:什麼因素令你對婚前性行為卻步?

分析部份與問題九唔搭八,相信是放錯了位置。但話說回來,我真的不太知道『嘔心』、『不道德』、『危險』這些虛到不得了的形容詞代表甚麼;而宗教理由竟會變成『其他』,難道事前預計不到這會是一個重要因素嗎?

問題十二:你知道下列哪些避孕方法?

更佳方法應讓列舉一些不正確的避孕方法,才能真正測試到受訪者對避孕知識的水平和誤解。

另外,那個『反映受訪者對性採取保守態度,以及性知識不足』的分析,實在不知道是從何而來的。

問題十三:除了性愛帶給你的快感外,你有想過婚前性行為帶來的其他後果嗎?

問題明顯有很重的價值判斷,為甚麼要將性愛快感排除於外,又不將『靈慾合一』、『身體自主』或『增加二人間的愛情』納入選擇之中?

問題十四:你接受未婚懷孕嗎?

接受別人未婚懷孕?接受自己未婚懷孕?接受自己女朋友未婚懷孕?接受大專生未婚懷孕?大有分別啊!

另外,既然問了接不接受未婚懷孕,便應該再問為甚麼接受/不接受,這樣才可以掌握較全面的情況。

問題十五:認為墮胎可以解決問題嗎?

解決甚麼問題?經濟問題?感情問題?懷孕問題?為甚麼不問『你認為生下來可以解決問題嗎?』?

這問題有引導性、有價值判斷,根本不能得到一個較客觀的數字。


自古成功在嚐試,希望這幾位同學,再多多研究如何設計問卷,否則容易笑大人個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