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09, 2011

只有融合 沒有香港

政府悄悄推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的公眾規劃諮詢稿,以18 個工作天時間向公眾諮詢這個勢將大幅改變香港面貌、融合粵港澳的9 年大計。這個令香港人「被諮詢」的計劃,包括了北大嶼山發展、北環線等未在香港落實的部分,卻會統統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之中。

政府放棄讓巿民參與討論的機會

應該扼腕惋惜的,不止是政府獨斷獨行,將香港未來規劃權從香港人手上拿走;更是放棄了一個絕佳的讓巿民參與討論香港與內地「融合」的機會。香港應否與內地融合,其實是個假命題,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選擇,又或是早就已經選擇——小小一個「井水」香港面對滔滔「河水」的中國,多年之前就已開始漸融其中,無論是否情願、有否察覺。然而我們卻仍可選擇如何融合、在哪些層面融合、融合多少、用什麼速度,而融合之後到底可以怎樣最大程度地有利香港,特別是香港的普羅大眾、基層巿民,更是我們應有的共識。但我們一直鮮有深入的討論,而政府過去亦多是只以經濟角度去簡單地合理化規劃及基建融合的需要,訴諸「邊緣化」恐懼,一旦深入討論,立時不堪一擊,並只能以行政及立法霸權強硬通過,高鐵就是好例子。

使「井水」不會被「河水」吞沒

融合除了經濟以外,還有文化、生活、環境、人口、制度等各方面。當基層懼怕內地移民來港搶工作拿福利、中產父母抱怨買不到奶粉、大學生紛紛盤算回內地工作,正顯示出融合與普羅大眾休戚相關,豈能只靠由上而下的基建和規劃?而在「我們需要怎樣的融合?」這個硬幣的另一面,是「我們需要怎樣的香港?」;在融合的大潮流之下,更值得討論的是我們怎樣可以加強香港的獨特性,使「井水」不會被「河水」吞沒,令香港不會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巿,這才是作為政府應該與巿民共同討論和思考的。

只可惜,我們的政府善於豪擲金錢於巨型工程,無視香港人最介意的空間使用問題,也不願讓巿民參與有關融合的討論,只求用行政方法快快通過。相反,他們最喜愛就是叫香港的人才快快回內地發展,彷彿不願離開香港的都是沒志氣的失敗者——按此邏輯,難怪我們的官員們都仍留在香港了。

(刊於2011年2月9日明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