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非讀經濟出身,在《經濟日報》談經濟,肯定是班門弄斧;也因如此,我其實一直搞不清用作建高鐵的669億元其實有多少個零。今天看到政府宣佈本港外滙儲備又創新高,超過2萬億港元;財政儲備也超過了5,000億港元,我在想,這是一個多大的數目呢?
2萬億,即$2,000,000,000,000,香港的外滙儲備比97年的6,000多億元,世界排名第七;若攤分予香港700萬人,平均每人差不多30萬元,幾乎冠絕世上所有經濟體系。
而 5,000億港元的財政儲備,又是怎樣來的呢?回歸以來,香港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經濟災難,因此大部分的財政預算都是赤字預算;但最近7年來,卻是幾乎所 有的赤字預算最後都以盈餘結帳。以09至10年的財政年度為例,本來預計會有399億元赤字,結果變成259億元盈餘,相差一條高鐵的造價。到底財政預算 還有沒有「預算」功能?
外儲創新高 堅尼係數亦高
也許應該稱讚政府理財有方,生財有道,看著今天龐大的儲備,回歸前「車毀人亡」的警告如今更像個笑話。然而,當我們再想到香港那同樣領先世界的堅尼係數,以及上百萬的貧窮人口,恐怕我們都笑不出來。
民間智慧告訴我們,錢是要花的,不花的錢只是數字;政府坐擁巨額民脂民膏,不能一味說「愈多愈好」,而應好好地思考,怎樣還富於民。
然而,是否因為政府孤寒,所以民間才會仇富?問題恐怕不是仇富不仇富,而是社會公平不公平。窮人在經濟逆轉時首當其衝,私人公司減薪裁員,政府減福利;經濟好轉時富人先賺錢、炒貴樓,窮人則只能仰望能沾得餘唾。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無論在經濟順景逆景時,竟然都一樣。
社會需要的是公平,是讓弱勢者可以公平競爭的環境,而現在社會的共識卻是「有錢佬玩曬」。
不甘為地產商打工 民怨生
當巿民覺得自己不過是終身為地產商打工的奴隸、在現行制度下無法看到出頭天、甚至連法律也明擺著偏向有錢人一方,民怨自然因此而起。
政府的責任不單是派糖,更關鍵的是要讓巿民看見政府有決心有魄力去將社會的不公平扭轉,特別是以地產為主導的經濟結構為甚。樓價不合理地高企,使中小企和基層巿民同樣痛苦,政府如無力無膽捋虎鬚,巿民看在眼裡,只會愈益覺得政府窩囊偏私,怨氣只會更重。
(刊於9月9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