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3, 2010

報復?大局?

民主黨在政改中的表現,令不少人憤憤不平,並將之視為出賣民主。一班網台紅人組成「選民力量」,這個以民主道德為旗號的新組織,將會參與明年的區議會選舉,並以「票債票償」為口號,向民主黨討債去,更呼籲社民連退出泛民協調機制。「選民力量」的成立,在網上也引發了不少關於政治道德以及泛民協調機制的討論。

過去在區議會選舉,常有一些獨立「扮民主派」人士參選,目的不是勝出,而是為了分走當區真正泛民主派三數百票,實則為建制派候選人助攻。泛民協調機制和「泛民區選聯盟」用意就是建立民主派Q嘜,主要讓這些有政黨背景的泛民參選者不會自相殘殺,也令支持者不會錯投「扮民主派」。

反對狙擊民主黨的論點,主要認為以「報復」為主的搞局,是「寧予外人,不予家奴」的思維,最終只會有利建制派。而支持「選民力量」的說法,則是政治道德應高於一切,不能總以「大局」為由,剝奪巿民以選票表達不滿的權利;而協調機制,則是在營造政治「慣性收視」,縮窄政壇新人的參政門路。

將政制討論延續

「報復」與「大局」的爭論,其實不只是選票的爭奪,更是政治道德高地的爭奪。其實「選民力量」區區十數人,對區會選舉戰果的實質影響有限,更遑論對「超級區議員」和關鍵否決權(其實早已沒有了)的影響。它的潛力在於質問社會對於政治原則的要求,並透過區議會選舉,將似乎已告一段落的政制討論延續。從這個角度看,對民主黨等「溫和民主派」而言甚至未必無益,如果民主黨堅信自己做法正確的話,又何不藉此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

另一方面,「選民力量」也要三思。作為一個負責的政治參與者,不應只是想著如何把別人拉下馬,更應考慮怎樣透過區議會,為地區選舉和事務注入新的想法;要告訴選民,你對地區選舉的新想像,否則即使當選,也會在道德戰上敗北。

(刊於9月22日明報)

1 則留言:

二花 說...

林輝,
你好!我是《文化地圖》的助理統籌Eva。這次留言給你,希望能夠邀請你加入我們藝術評賞雜誌計劃的作家群,充當顧問的工作。事情有點唐突,請諒!

《文化地圖》是視覺文化及藝術月刊,現將會參加藝發局的藝術評賞雜誌計劃,但是,我們缺少在文字工作上有經驗的人的支持,希望能夠邀請你加入我們的作家群,充當顧問的工作。

我們的成員大部分都是大專生,這次參加藝術評賞計劃其實都是希望以80後年青人的身分在藝評範疇中發聲。我們並非希望從事專業的藝評,只是想向年青人介紹藝評工作,加深年青讀者對藝評的接觸,作為藝評普及的一步,更重要是作為一個平台讓年青人有發表機會。成為年青人接觸藝術文化的平台,也一直都是《文化地圖》舉辦藝術教育活動、學生藝術展覽的原因。不過, 申請計劃原來是需要有經驗的文字工作者在背後作顧問和董事,支持我們的。知道你對編輯工作和專欄寫作都有經驗。很希望可以邀請你當我們的顧問,支持我們。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的話, 可以再約時間跟你詳談的。

謝謝!

Regards,

Eva Mak

CULTaMAP

eva@cultazine.com

www.cultamap.com

9617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