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27, 2010

政改起錯錨 民主路更艱

有一個家庭,父親酗酒、賭錢、天天打老婆、貴利日日上門追債,可以怎樣解決問題?也許可以先替他還錢,迫他戒賭和戒酒,甚至叫太太離家出走遠離家暴,但如果有人認為只要多養一缸金魚就等同「向幸福家庭邁進一步」的話,你會不會認為這人的腦筋和邏輯有問題?

多年以來,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的原因都很簡單,就是要讓人民有話事權,拒絕特權階級壟斷我們的政治權力。而爭取普選的目標也很清晰,就是要爭取普選時間表、路線圖,以及廢除功能組別和分組點票。

因此,2005年的政改方案拋錨,那是由於政府提出的「改善」都是無關宏旨的東西,未能靠近以上任何一個目標。

核心矛盾不減 方案實無寸進

這種情況到今天的方案其實毫無寸進,區議會方案(即使是普選聯的直選區議會方案)完全沒有觸及功能組別的公司票及小圈子選舉問題,功能組別當中仍滿載著利益輸送和政治酬庸,十多個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功能組別議員仍可以否決其他所有議員都同意的議案。在充滿暴力的家庭中,加入幾條金魚,不管這幾條金魚多美麗多珍貴,都無法改變家庭的核心矛盾,牠們都不過是毫無作用的裝飾而已。

更何況,這些金魚只是金魚街10元一包的貨色,比小指還小,遠看還真的看不見,連裝飾的功能也欠奉。說區議員互選等同全民間選,本身就是在偷換概念:誰同意過區議員可以有高人幾等的政治特權?巿民對區議員的授權又為何可以和立法會掛鈎?正如在學校內我們選出專職收功課的行長,他們又怎會可以自動變成學生會幹事,並在與校方討論校政時聲稱自己代表全校學生?

接受「假民主」 日後更難變

政府說,如果今次政改又被否決,將會令香港政制再一次原地踏步。但即使如此,通過了又是否意味民主之路會更暢通?可以想像,即使政改方案通過,5年之後政府再推出政改方案時,仍會再以「循序漸進」、「未有共識」等藉口,繼續維護既得利益者(同時也是政府在議會內僅有的盟友);而今天既然開了「區議員方案等於加大民主成分」的先例,到時也會依樣畫葫蘆,炮製出另一個「政制向前走」的假象。然而今天泛民仍可以有所堅持(因為05年否決過),但到時泛民失去了道德高地,底線模糊,還有甚麼可以堅持呢?今天以為自己走了一步,未來的民主路卻更舉步維艱了。

撰文:林輝 Roundtable Community總幹事

(刊於6月18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