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屠殺六四 體會血濃於水
對於國民教育是甚麼,其實也沒共識。有人將國民教育看成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認為教出的國民要愛國才算成功;亦有人認為教出『公民』比『國民』重要, 好的公民自然就是好的國民。也有人認為『國民』既教不出來,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生活中體驗而來。解讀既然莫衷一是,做法也自然百花齊放了,最終似乎是 大家只要寫好計劃書、拿了錢、做了點事,便都為國民教育出了分力了。
回想自己小時候,從沒有在學校接受過打正旗號的「國民教育」,但我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卻從來毫無懸念。我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是從六四事件開始建立的,十歲的 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何謂血濃於水;上中史課時老師哽嚥著教授南京大屠殺,也確立了我對中華民族的情感。我總覺得最好的國民教育就是歷史,不論是苦難還是光 榮,歷史都將我們與同一血脈的人連結起來,讓我們在世界找到下錨的位置。但現在的教育好像都愈來愈不重視歷史了,中學的歷史科合併到其他科去,港大歷史系 也給殺繫了。
一味歌功頌德 當學生是儍子?
相反,當下最愛做的國民教育就是播國歌、升國旗、去交流團、搞國情比賽,強調的總是中國富強崛起的主旋律,對歷史不甚了了,更別說中國『不和諧』的一面 了。然而教的人一廂情願,學的人也不是儍子,你以為學生們真的不懂分真假?他們其實只是在『忽悠』你,你把國情說成是天上有地下無的盛世,學生們也樂於去 去免費旅行,但卻不會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也無法讓他們與13億人的想法接通。透過歌功頌德的國民教育,主事人想讓學生看見『和諧』,學生們卻 只領會到『河蟹』——噢,說不定這才是與13億人思想接通、真正的國民教育!
香港的文化、政治、歷史、語言,都與內地的不同,所以才會出現『國情教育』甚至『國民教育』,填補香港學生在生活以外的知識空缺,這理應是好事。但到底可 以怎樣善用香港的言論和資訊自由、不被形式主義或歌功頌德主導,讓年輕人可以全面認識國家、認識世界,讓他們看見國家的真像?
(刊於2010年4月8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