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22, 2009

香港的『孤島恐懼』

菜園村的街坊們呼朋喚友,上星期天共有千人聚集菜園村表達支持「不遷不拆」的訴求,人數比起當日清拆皇后碼頭時更多。

但不消兩日,行政會議便批准了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項目,同時以「特事特辦」的做法大幅調高菜園村的賠償,希望以錢解決問題。

地必須收 人必須走 高鐵必須建

這其實是政府一貫的邏輯——堅持不走的街坊其實都是貪得無厭、為了更多賠償才當「釘子戶」,所謂人情、家園、生活,都不過是幌子;香港務必跟上國家的發展規劃,不落人後,否則將淪為「孤島」。於是地必須收、人必須走、高鐵必須建;菜園村如是,利東街如是,天星皇后也如是。

香港會否成為孤島?在此之先,其實應先問:甚麼是孤島?地理上,香港當然是個孤島,但百多年來,香港就在中國與列強的角力中,半推半就地成為了亞洲最開放的港口城巿,無論是商品、文化、資訊、交通、旅遊,都能毫無阻礙地進出香港。

香港既從沒有閉關自鎖,也以這種開放性而自豪,因此「孤島」帶來了一種從根本上否定香港成功的恐懼。孤島代表了斷絕、緩慢、不便、落後,要擺脫成為孤島的夢魘,依政府的邏輯便是要不斷的發展,像奧運精神一樣「(建築)更高、(交通)更快、(經濟)更強」。

發展為先 強者愈強弱更弱

可是香港的情況,卻是「(樓價)更高、(拆遷)更快、(貧富懸殊)更強」。保育這幾年之所以會成為議題,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運動,正是因為政府是發展為先的做法,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拆掉利東街、天星皇后、菜園村,摧毀家園和文化,是為了興建商廈、商場、中環的公路,以及造價跟票價都高昂的高鐵,首要得益的都不是低下層。小巿民在孤島的恐懼之前,都是劉皇發口中的「小我」,都是要為「發展」這個「大我」犧牲的。犧牲甚麼?人情、家園、生活,以及納稅人的(至少)670億元,為了成就一個不會成為孤島的假象。

少建一條高鐵,多花40分鐘到達廣州,會否令香港成為孤島?香港的競爭力就全賴這條鐵路?香港和廣州就沒有其他接駁交通?別人來香港就只因來香港夠快?這些問題,不但令我們反思高鐵的價值,也讓我們重新思考香港的價值。


(刊於10月22日經濟日報,刊出題為《不建高鐵 香港必成孤島?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