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8, 2009

給梅窩居民的呼籲:別被民粹與恐懼打敗

前幾天在梅窩的一個居民大會上,有居民打斷正生書院校監林希聖的發言,大喊「你最叻用傳媒!」,似乎吃了不少傳媒的冤屈。於是我仔細地將在YouTube上有關正生書院風波的片段看了一遍,包括居民大會上居民的發言、新聞報道,以及在互聯網上可找到的其他有關資料,想了解他們的真正想法。

結果,這是我看到最深刻的幾句話:

居民大會上,一位男士發言:「我們不想將這麼好的怡情小鎮變成販毒、吸毒小鎮!」掌聲雷動。

另一位男士說:「(正生書院)來大嶼山我們不介意……但去鳳凰山山頂建吧!」掌聲雷動。

還有一位女士,對着電視台的記者解釋:「我想大家都不想有一間特殊用途的學校這麼近居民吧……」

還有最難忘的一幕:一班才幾歲大的孩子們,小手拿着示威牌,圍着正生書院的校長和校監,居民高呼支持,也自然吸引了各大傳媒眼光。

因此,即使看過溫文漂亮的梅窩學校阮校長,一再帶領居民高呼「我們支持年輕人改過」、「支持正生書院繼續辦學」、「支持政府承擔戒毒教育」後,我仍無法不感到疑惑:這種「我們支持,但……」的說法背後,是一種怎樣的邏輯和情緒。

本地需要與正生 非二選一

這也許是禮貌,因為怕傷害你,所以先來一句「我們支持」。這也許是策略,先表示理解接納,然後再痛快駁斥,力度更大,是我輩寫文章常用的手法。我不懷疑阮校長的好心,更不會認為那些居民都是涼薄心腸壞;相反,我理解他們被政府忽略多時之後的不忿,以及在面對不清楚事物時的恐懼。

同樣都是弱勢,他們本來就不應被放到正生書院的對立面上,本地需要和正生書院也絕不應該是非此則彼的取捨;但當民粹主義和恐懼主導了運動,便將所有人都推到了輸家的位置。

民粹主義+恐懼 人人變輸家

以史為鑑,十年前麗晶花園的「反對興建愛滋病治療設施」的運動,到後來演變成充滿仇恨甚至暴力,居民不但被外界視為暴民,而居民內部也嚴重分化;而有趣的是,到了今天許多曾大力反對該設施的人,卻樂於經常使用該健康中心。

如果那句「我們支持」不是禮貌和策略,而是發自真心的話,那麼既為自己、也為了整個社會,懇請梅窩的居民們重新檢視整個運動,平心靜氣找出雙贏的方案。

(刊於 6月18日經濟日報,刊出題為《懇請勿偽善 理解締雙贏 》)

1 則留言:

Daniel C 說...

凡事都不會是100%的黑或100%的白,憑良心支持自己認為值得支持的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