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05, 2012

堅守3大界綫 反國教一呼百應


  反國民教育科運動雖未竟全功,但十天的佔領之後,梁振英政府先後撤回了三年開展期、撤回了獨立成科、撤回了部分課程指引、並讓學校自由使用53萬元,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主席胡紅玉也公開表示,認為國教科指引已經失效。

  由此看來,距離國教科完全撤回似乎只差最後一里路。

  反對國民教育科的運動,實在帶着一點奇迹的性質︰一個幾乎只有中學生團體關注的議題,最終竟變成一場浩浩蕩蕩的大型群眾運動,獲得社會幾乎一面倒地支持,在一年前肯定沒有人可以預見。

  運動可以得到社會大眾支持,固然因為議題本身具有潛力,以及同學們能成功感動巿民;但除此之外,這場運動有意無意地一直堅持着三條界綫,亦是此場運動有別於近年其他運動的特色。

單一議題非暴力 去政黨化

  一,單一議題、單一訴求︰運動堅持只純粹地針對國民教育科,其他訴求即使相關,例如梁振英下台或反對西環治港,亦不在整個運動的議程之中。

  二,去政黨化︰也許由於時值立法會選舉,運動沒有與任何政黨合作,政黨人士亦從無被邀參與運動,使運動變得完全去政黨化、純粹由民間發動。

  三,「和平非暴力」的極致︰運動由於由中學生和家長主導,衝擊等行動完全絕迹於運動之中,甚至有點行動潔癖,可謂是將「和平非暴力」推至極致。

  這三條界綫,到底是塑造了運動,還是由運動塑造出來,未能輕易斷言。然而這些特點,使整個反國教運動與近年的運動有着微妙的差別,當中以這場運動特別能觸動中產和家長的感覺;這些群組素來給人比較保守的感覺,但在這場運動之中,他們的參與卻成為了運動成長的關鍵。

  有說政府不怕最「激進」的社運人出來反對他,卻最怕相對保守的中產階級和家長們反對,因為一旦失去中產的支持,管治的基礎即被重重動搖。

關注組遍地開花 社運新契機

  反國教運動發展至今,戰綫即將由廣場轉化成各間學校,亦即意味更艱難的部分就在前面。香港的社會運動一向缺少組織,巿民因為議題而挺身而出走上街頭,卻因為議題消退而走回家中,繼續正常生活;運動只存在於他們的記憶當中而無法成為可以持續發展的網絡。

  難得今次運動啟動了逾百間學校的家長、舊生、學生、老師組成關注組,這正是由煙花式的運動轉化成遍地開花的組織和網絡的契機。

(刊於10月4日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