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31, 2005
別拿福利主義作擋箭牌
政制改革的討論發展至今,其中一個常見的論述就是普選會引致福利主義抬頭,導致社會開支大增,拖垮社會經濟,將香港變成一個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所以香港應該要有『均衡參與』的政治制度,全面普選不可行。
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這種論述確實有其市場。香港人信奉市場經濟,對社會福利一直又愛又恨,尤其在經濟不景時,常將困境歸咎於社會福利太多;每次 削減開支,矛頭必先指向社會福利;但當社會發生慘劇,社會大眾又會歸咎社會福利不足,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總是互相打倒,纏夾不休。
在 政制改的革的討論中,社會福利竟成了推遲甚至拒絕民主普選的理由,而『福利主義』又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至少,成了大商人們眼中的魔鬼,使他 們如芒在背,坐立不安。只是,大家都沒能搞明白,為甚麼民主會理所當然地變成福利主義?而福利主義又為甚麼理所當然地不好、為甚麼會理所當然地拖垮經濟? 甚麼時候,那些讓人民有尊嚴地生活的社會福利,竟會變成了大商家口中的社會毒藥?還是,所謂『福利主義』只不過是個幌子,其實是既得利益者維護自己優勢的 藉口?
讓我們再看看現今的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堅尼系數高踞世界首五位;壟斷頻仍,由豬肉到超市到汽油到地產,全都是大商家壟斷下的 生財工具;老人家生活坎 坷,綜援一減再減,醫療收費一加再加;即使經濟復甦,也只見超人榮登亞洲首富的榮耀,鮮見打工仔分享到經濟復甦的成果。當普羅大眾仍活在憂柴憂米的日子之 中,那些『普選禍港』的論調,就如肚滿腸肥的皇帝問:『何不食肉糜?』一樣,荒謬得冷血。
但這些都不算最奇怪。登上最奇怪論調榜第一 位的是:『為甚麼人多就可以話事?』民主本來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當然,每天坐在冷氣房的大 商家最希望自己成為可以話事的少數,因為其他人交稅沒他們多,所以嗓門不及他們大。大概,最適合他們的,是小圈子和委任,不是民主。
可惜,民主是全香港人的福祉所在,香港人也再不願任人擺佈。那些只懂以『福利主義』作擋箭牌的大商家們,還昐你們與時並進,與香港人共同迎接民主的來臨。
〔節錄刊於四月廿四日蘋果日報〕
Photo acquired from: http://pubs.socialistreviewindex.org.uk/sr253/nineham.htm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