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01, 2011

不止是吳志森周融的事


香港電台發生不續約風波,兩位立場及風格迥異、但同樣受歡迎的烽煙節目主持人吳志森及周融,突然被告知不獲續約,而節目則會由明年開始變動,包括只由一個人主持( 分別為陳燕萍及梁家永這兩位「港台人」)、減少節目主持人個人意見、加入青年人製作的環節等等。

「封咪」一詞自大班及毓民以降,闊別香港6 年,再度回歸。這樣的結果,據說是港台內部由下而上得來的,而非新任處長鄧忍光的指示。然而即使是由港台員工提出,也不等於就是正確,作為港台聽眾、觀眾及支持者,我們必須問清楚,一個公營電台突然封殺兩個有鮮明個人意見的節目主持、改變兩個重要的烽煙節目的風格,所持的是什麼理據、是否合理,否則很難令人相信這不會對香港言論的自由和多元有負面影響。

根據香港電台的節目調查,《千禧年代》及《自由風自由Phone》一直是港台最受歡迎節目頭10 名以內,而吳志森和周融也一直在香港最受歡迎的電台節目主持人中榜上有名,他們被炒,不是因為他們的表現不稱職,而是針對他們的風格。風格出了什麼問題?據說,是「凌駕他人意見」,所以改革後要「聽更多不同意見」,意即主持過分強悍,扼殺其他不同聲音在大氣電波出現的機會。

問題是,時事烽煙節目,要追求的是怎樣的「平衡」?兩位主持的風格,不是今天才出現,港台讓這兩位立場迥異的主持各主持一個節目,亦早有平衡意見之考慮。而在個別節目中,過去數年間亦已有明顯「平衡意見」的舉動,如在《自由風》加入劉佩瓊作嘉賓主持、增加Phone-out(主動致電其他人)與不同意見者對話等。如果依照港台所言,到底要「平衡」到哪一個地步,才算真正平衡?筆者相信《無人駕駛》不會是時事烽煙節目的理想模式,聽眾亦不見得希望主持都是面目模糊的「交通警」,至少香港過去最受歡迎的時事節目主持,都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無人駕駛》不會是理想模式

這其實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時事節目(無論是否烽煙)本來就是為了要讓巿民更容易消化、理解新聞,拆解漂亮的言辭、揭開遮羞布讓巿民看見真象,讓不同的觀點撞擊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讓受眾從不同角度了解事實真相,因此一個具批判性的主持,自然更容易做到以上效果。

當然,港台新增了5 條數碼頻道,絕對有空間嘗試其他節目風格和運作方法,但在沒有和現任主持探討改善可能的情?下,強硬地在港台取消一種行之有效的時事節目風格,對兩位主持以及對聽眾而言,都不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更甚者,令人非常擔憂這種「去稜角化」會否是港台的新方針?《頭條新聞》、《議事論事》、《鏗鏘集》會否成為下一個「聽更多不同意見」的改革目標?

(星期六的第三屆九龍城書節,將有一講座名為《「乜仲有人聽電台咩?」——當廣播進入新時代》,吳志森是其中一位講者,詳情可參閱書節網站:http://roundtablecommunity.org.hk/bookfair2011)

(刊於11月30日明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