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書節的出現本是無心插柳,一轉眼卻已是第三屆。那年偶然和黃英琦談起已停辦的牛棚書展,她提出何不在創意書院重新舉行?於是九龍城書節就此橫空出世。到了今天每到年尾,總有不少人問我這個搞手,今年書節幾時舉辦、還有沒有地攤可申請、有什麼過癮的講座;幸得支持,九龍城書節也算是成為了本地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絕不否認,九龍城書節是以當年牛棚書節的模式而舉辦的,就是將書商書展、創意地攤和講座活動三大元素,置放在同一個空間中同時發生,空間不必大,最重要是容讓相互間的滋養和撞擊發生。其產生出來的化學作用,就是將城中最有活力的人都吸引了過來,無論是在地攤中售賣自家創作的、在講座中表演中努力表達的,還是渴慕文化和知識的,都聚集在這個小小空間之中。
那些年,我去牛棚書展
聚集產生的熱鬧,不為純粹消費,而是帶着欣賞和互動,讓每個人也可以在書節中得到一點知性上的增長,一同構成這小地方的文化氛圍。
特別是地攤。過去兩年,擺地攤的人什麼年紀都有,但八十後佔最多。他們賣舊書舊物,也賣手作,多是自己設計和製作;甚至有人賣藝、賣自己出版的書、甚至賣自己種的菜、賣自家烘的麵包。他們的滿溢的能量洶湧而來,浪漫點說,從他們賣的東西上,我們可隱約看到我城非主流的可能性。今年的書節每天有逾百個地攤,但仍供不應求,大部分的攤檔都只能夠擺放一天──書節地攤之受歡迎,足證我城如何缺乏讓創意陳列人前的機會。
書節的另一個亮點是密集式的講座、工作坊、放映和表演。每天大概有十五個活動左右,除了表演時段之外,幾乎每個時段都有三個活動同時進行。記得第一年書節,吾友鄧小樺氣冲冲地在三個講座、詩會和音樂會中走來走去, 然後拉着我抓狂地高呼「黐線㗎你哋!」,自此之後盡量在同一時段進行不同類型的活動,並找來SocRec 為講座進行攝錄,好讓未能分身的人也能重溫。
我們的自主生活
今年的主題是「自主生活」,設計講座時多循着「不同的人怎樣自主自己的生活」的思路,得出許多有趣的主題和組合。例如「食物自主」,有陳曉蕾、陳達燊和黃嘉靈這個「記者、厨師、農夫」的組合談《從一粒米看世界》;張超雄和莊陳有對談《沒有牆的世界》,是為「傷健自主」(書節還有一無障礙閱讀展覽,介紹視障人士如何閱讀)。以身體力行來反地產霸權的龐一嗚分享經驗,是為「消費自主」;兩位非主流學校的教育工作者馮美華和葉頌星談「拒絕填鴨」,追求的是「學習自主」。
還有張倩儀和陳敏娟談女性、文學和旅行;潘小濤和三師會談國民教育;董啟章、鍾玲、張美君、樊善標和陳清橋談西九談文學;江康泉、崔允信和周博賢談創作和社會介入;陳耀成和黎肖嫻談電影與生活;雄仔叔叔和老B 唱說故事,以及電影《生活在遠方》的放映等等等等。
還有一個值得留意的講座,題為《「乜仲有人聽電台咩?」──當廣播進入新時代》,講者為三位在傳統電台、數碼廣播和網上電台的年輕主持曾志豪、陳景輝和黃洋達,另外還有兩位電台前輩作評論,分別是陳海琪和近日成傳媒焦點的吳志森。
文.林輝 圖.胡詩韻
(刊於12月2日明報世紀版)
第三屆九龍城書節
日期:2011 年12 月3 日至4 日(周六、日)
周六上午11:30 至晚上9:00
周日上午11:00 至晚上8: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九龍樂富聯合道135 號)
書節嘉賓排名不分先後:董啟章、吳志森、江康泉、陳海琪、曾志豪、彭晴、莊陳有、周博賢、又一山人、馮美華、潘小濤、張超雄、陳景輝、黃洋達、陳曉蕾、張韻琪、雄仔叔叔、三師會、黎肖嫻、崔允信、龐一鳴、區德誠、陳效能、張倩儀、陳敏娟、葉頌昇、陳耀成、陳麗娟、黃嘉靈、陳達燊、余幼薇、周思中、黎立本、勞麗麗、郝鐵川、馮智政、曾家洛、鍾玲、張美君、樊善標、陳清僑
網址:www.roundtablecommunity.org.hk/bookfai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