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尚未落實,已成為未來的5司14局中最被關注的部分。香港文化界談文化局沒有二十年也有十五年,過去既沒有具體的文化政策,與文化相關的項目也散落在不同的政策局和行政部門之中;香港文化發展停滯不前、被鄰近地區迎頭趕上甚至拋離,與本地落後的文化政策及管理,不無關係。 非只推產業 要升人文質素 因此,文化局實在是當務之急,但也不能因此急就章怱怱上馬;局長人選還是其次,文化局的願景、權責、角色卻是關鍵。 現時這個文化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構思,其實我們都不太清楚,只知道會將散落在各個部門的有關政策責任,放到未來的文化局之中,至於怎樣幫助香港成為梁振英口中的「東亞文化中心」,則相信無人會有頭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參考台灣剛成立的文化部,其四大施政理念分別為「公民文化權的全面落實」、「美學環境的創造」、「文化價值的維護與建立」及「創意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由虛到實,無所不至。 部長龍應台則用「文化猶如方糖融入水」作比喻,指文化要融入不同的部門及領域,是一個貫徹於各範疇的政策觀點,而不止於個別的政策項目。 換個說法就是「文化觀點主流化」,意思就是在每一個領域都要從文化角度考慮問題;無論是旅遊業、廣播業、土地運用、街道管理、教育、人口,都應該有文化的思維和視野;不僅是純粹看「文化」可以變成多少「產業」和錢,最重要是社會整體人文質素的提升。 不奢望「龍應台」 但要懂文化 這牽涉不單是文化局本身,而是整個政府對於「文化」的重視程度;如果只有文化局單打獨鬥,只能局限於派錢分餅仔及管理圖書館的行政職能,那今天社會對文化局的任何期望,都只會落空。 文化,既需扶植,更需放任。只有放任而無扶植,則令許多文化幼苗死於萌芽之時;只重扶植則或揠苗助長、或淪為中宣部。 文化局既如上述需有全政府協助貫徹政策理念於各層面,亦需有清楚的權責架構去協助實踐,在扶植與放任之間發揮功能,因此掌舵者本身亦必須有相當的文化底子、經驗和人脈。我們不會奢望香港能找出另一個龍應台,但總不能是另一個極端吧? (刊於5月24日經濟日報) |
星期五, 5月 25, 2012
局長人選其次 文化局須願景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