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當選成為新任特首,公民社會多瀰漫着一股憂心忡忡的氣氛。無論是來自媒體、學術、評論、社運、政黨還是非政府組織的朋友,都對未來不敢樂觀,公民社會的寒冬似乎轉眼即至。
梁振英的作風固然是關鍵。他過去對社會運動多番批評,曾聲言要「制裁」,在城大任校董時的鐵腕手段,令人色變,而對媒體,他亦曾有不少向之施壓的往績,如早前廣告人畢明就有相關經驗。加上在選戰中出現的媒體奇怪事,例如《成報》竄改劉銳紹文章、《信報》老闆秘書接中聯辦電話等,亦巧合地都與梁扯上關係,不禁令人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
請認清摧毁公民社會的敵我
然而公民社會受的壓縮,已是一種趨勢,早在特首選舉前已經開始。5 名示威者被判監、多位學者和評論人被打壓、記者年內多次被粗暴對待,這是公權力和西環對公民社會的直接施壓和恐嚇,屬明刀明槍。而公民社會面對的另一種危機,則是對公共人物和領袖的「人格謀殺」,有人或透過各種黑白手套,或利用網絡抹黑和動員,悄悄摧毁社會上的公民社會和輿論領袖──律師都是賣港訟棍、政治人物都是投共政棍、學者都是蛋頭學棍、社運人都是暴力惡棍。短短一兩年之間,公民社會本來帶有的光環幾乎全被摧毁,不願打爛仔交的則寧願少出聲、少發言。另一邊廂,公眾討論減少,理性交流變成帽子互扣;而失去了討論的公民社會,亦漸漸失去了互相信任的能力,只剩下令人煩厭的互相攻訐,甚至文革式的批鬥。
如此或明或暗的內外夾擊,正是對公民社會最大的危機,加上今年是選舉年,恐怕情况更會變本加厲。公民社會的本質應是在公權力和金權力之外的制衡力量,以知識、組織和行動推動社會向前變革,防止政治經濟權力勾結膨脹。公民社會各部分被逐個擊破,則意味着公權力和金權力失去制衡,也意味着核心價值如人權自由法治的消失,公民權勢如骨牌逐個倒下。失去容易,重奪則萬倍艱難,循此路進,香港即踏上公民權利崩潰的不歸路,23 條重臨時亦將再無險可守。
希望是我過分悲觀,不然以現時情况,這個寒冬,恐怕彈指即至。我並非要提倡大和解大團結,在這種情况之下亦不可能,但希望呼籲身處這個時勢中的公民社會有心人:我們實在沒有再分裂的本錢,請認清摧毁公民社會的敵我,然後必須互相支持、互相連結,才能捱得過去。
(刊於4月11日明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