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26, 2012

中文「小」學


有說港鐵考慮將「大學站」易名為「中大站」,引起了一場小風波。位於中文大學崇基校園內的這個港鐵站(前身為九廣鐵路車站),建於1956年,不知不覺已有50多年歷史,比中文大學更早成立。中大前身的3所書院──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在1957年成立「香港中文專上學校協會」,及至1963年,3所書院才正式合併成為中文大學。而第4所書院逸夫書院,則要到1986年成立。至於最新的5所書院敬文、伍宜孫、和聲、晨興及善衡則是近年才成立。

中文大學這個佔了沙田馬料水整個山頭的校園,其實要到1973年才陸續遷入,在此之前,「大學站」名叫甚麼?原來這個車站原稱「馬料水站」,除了服務附近居民外,當年還有不少居於烏溪沙和西貢的居民,乘街渡到此轉乘火車到九龍。直到中大建成之後,這個深陷在中大校園的火車站,才易名為「大學站」。

它會否改名成為「中大站」,與薄扶林的港島南線新站「港大站」互相輝映?其實是否改名不太重要,對師生們的交通和生活倒沒有甚麼影響。最大影響的,反而是校內的校巴班次長期不足,以及崇基校園的道路顯得愈來愈窄,人車爭路,出入上落都愈不方便。

原因?當然是因為校園的人滿之患,除了4年制即將開始外,還有一大堆不知是為賺錢還是作育英才而開辦的碩士班和其他進修課程。每日黃昏時分,崇基書院人頭湧湧,校方早幾年更因此打算砍掉路旁的數十株大樹,擴闊道路,最終也是為了有更多學生、更多收入。後來由於學生校友強烈反對才作罷,然而校內大興土木,至今未止。

不禁要問,大學是否就一定要這樣?那套發展「大晒」、錢多就是好的邏輯,為甚麼連大學也不放過?


檢視較大的地圖

(刊於新Monday #59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