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30, 2005

練乙錚 浮桴記

近期必讀文章:練乙錚之桴記--謀府生涯六載事與思》系列,一共十七篇,分十七日在信報刊登,而最後一篇--肯定不是巧合--刊登日期就是七月一日。

練乙錚是中央政策組前顧問,曾與劉兆佳、曾德成等為董建華的特區政出謀劃策。但是似乎由於和董生及劉兆佳不咬弦,而且又是個會出席七一遊行的異類(在中策組裡),所以在去年七月突然被炒。他在離職時說過:『君子絕交不出惡言』,所以一直低調,沒有發表過甚麼。

直至讀到浮桴記的第一篇才知,原來他離職以後自覺『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出自《論語》公治長第五。桴者,竹筏也。),決心一遂多年夢想,遠走英國學習帆船遠航的知識和技術。後來他還用了船隻的『初階穩定』和『二階穩定』來比分析極權統治的危機(見浮桴記第四篇)。

文章中提及多位香港政界重要人物:董建華當然少不了,還有劉兆佳、曾德成、陳方安生、葉劉淑儀、鄭維健、林瑞麟,當然還有今天炙手可熱的曾蔭權。同時也披 露了一些中策組內不為人知的情況,還有政策如問責制、八萬五、廿三條背後的故事。浮桴記雖然篇幅較長,不過趣味盈然,關心香港政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者, 更是不可不讀。

練在文章中常自詡/自嘲有書生氣,也覺得這或許是與董、劉合不來的原因。書生迂腐,但是既然飽讀書,便總應有所為有所不為;能擇善而固執,無愧於天地自己,做個書生又何妨?


佳句摘錄:

我敢武斷地說,這種錯誤的源頭不在香港而在中央,並且和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每一次犯的重大錯誤,性質上如出一轍,就是極左。(第二篇)

所以我給中共一個忠告:要注意二階穩定;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逐步脫離史太林黨政體制,走向開放、多元;一時間改革不了,至少也要逐步容許「第二種忠誠」。(第四篇)

迷信「明天更好」,一味要求穩定而沒有健全的社會政策,特區政府如何長治久安? (第六篇)

他(董建華)欠缺的,正正是學術才能賦予的系統思維、公允立論和嚴格驗證;這些,他滿足於交給一些善於揣度他心意的顧問和顧問公司,以及一些往往能夠保證和他意見很一致的學界人。董先生自己是不看書的;這點,他比美國總統布殊差。 (第十一篇)


由於有數碼港在前,又有西九龍文化區的投標規定在後,大地產商家族之間矛盾白熱化、表面化;一些本來是董先生的重要支持者,變得貌合神離,甚或琵琶別抱,他後來在北京政圈中失勢,便是禍從此起。 (第十三篇)

我猜,到終審判之日,老天爺看了這份記錄,不大滿意也會饒了我罷? (第十六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