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27, 2006

扼死不曾存在的花

我不懂得宇宙大爆炸理論,但衷心認同霍金的一句話:『但願我能明白女人。』她為甚麼會變得這樣難以捉摸,又為甚麼會這樣難以捉摸地變?也許,回憶最美好之處在於它帶來幻想的空間,我們總會以為假如這樣這樣、或者沒有那樣那樣,就會開出最美的花朵。但硬要往那花兒枯萎之地張望,走入眼簾的也許只有花下那堆爛泥。

向曾經最愛的人如此兇神惡煞,心裡非常不好受,而且徹底失望。還是我該謝謝你,為我扼死了這朵不曾存在的花?

星期一, 6月 26, 2006

靈感貧乏的日子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沉沒在晨光下的泳池水中,口鼻中充斥著漂白水的氣味,享受著無重狀態的自由。這段日子--大約有兩三個星期吧--創作力、精神和工作動機都在谷底徘徊,身體也常感疲累,分不清是心理影響生理,還是生理影響心理。欠下的文章都寫不出甚麼,連blog 也寫不出體面的文章,創作力乾涸的日子終於來臨。

也許是因為被不切實際的一些幻想纏擾吧。原來我沒有想像中瀟灑,被過去現在未來重重圍困,嘗試抓住兩根不大可靠的水草,載浮載沉。期待著別人的選擇,失望而自己彷彿無能為力,唯有歸究於 timing 的不對。也許我不夠勇敢,也許我根本不懂,也許之前的都是白活,也許我怕,好怕。想起這個她快要披上嫁衣,那個她在異地失去聯絡,還有各自精彩的她她她和她,無法不再三質疑自己。屢戰不是勳章,屢敗卻是創傷,不願相信那是宿命,卻漸漸低頭認命。

別為我這舖天蓋地的灰色驚訝。只因,池底的物事,總在乾涸時才看得見。

星期日, 6月 25, 2006

我諗都有幾分似o卦?

elouai's doll maker 3

Molly 介紹的小玩意。嗯,原來自己有時也不太清楚自己長得怎樣,是否暗示我要多照鏡呢?

想玩嗎?去這兒吧。

星期六, 6月 24, 2006

請加入阻止小橋流水工程聯署!!!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請加入阻止小橋流水工程聯署!!!

劉遵義校長,許敬文教授,林泗維先生,

中大先賢,為大學選址在幽山之中,青山綠水,為世界著名學府所少有。中大地靈人傑,在這裡渡過校園生活的師生都感同身受。唯中大近年為了尋求不斷的發展,又因大量增加學額的幻覺,不惜開山劈石,另築與原來樸實無華的建築風格大相徑庭的高樓大廈,使山城景色面目全非,滋長與教育精神背道而馳的浮誇心態。

得悉崇基校園的小橋流水近日正在進行工程,一堵兩米高的擋土牆把原來的天然河道截斷,影響天然生態,也破壞師生校友、員工以至外界對中大的美好印象。為此本人深表關注,並希望有關單位就以下幾點詳盡交待:

第一,小橋流水是崇基校園的地標,也是中大校園內絕無僅有的天然河溪,擋土牆消滅所有生機和集體記憶。建築工程背後的理據是什麼?技術上是否沒有其他替代方案?

第二,小橋流水工程有沒有進行包括地理及人文因素在內的影響評估?特別是崇基師生校友等各方的意見如何?

第三,據悉小橋流水工程,是為崇基興建小教堂作準備,未知是否屬實,引起各方猜測。如果屬實,整個崇基學院勢將變得四分五裂,校方必須盡快就所有規劃作全面交待和諮詢!

一班中大師生校友早前在校內發起「保樹立人」行動初見效果,校方承諾將暫停所有未動工的斬樹工程,留待新成立的委員會審批所有斬樹的申請,以期重建各方信任。然而轉眼間小橋流水又悄然動工!本人謹呼籲校方:

一,立即停止小橋流水的工程,還原河道本來面貌;
二,澄清有關新教堂工程是否屬實;
三,全面公開校園規劃大綱,重新公開諮詢。並確立包括師生校友員工的規劃機制。

願生靈不再塗碳 保樹育人長存校園

祝好!

救救小橋流水, 推倒恥辱之牆

星期三, 6月 14, 2006

(不是影評)日出之前、日落之前、愛情之前

雖然是遲了很多,不過一口氣看了《Before Sunrise》和重看《Before Sunset》還是讓我思潮起伏。兩套戲的場境設計都是悶到無可再悶--整套戲都是兩個人在城市內晃來蕩去時的對話,但劇本卻是精彩非常,絲毫不覺沉悶。《Before Sunrise》說的是二十來歲的美國男子 Jesse(Ethan Hawke飾),在火車上偶遇同年紀的法國女子 Celine(Julie Deply飾),兩人之間擦出一段難以言喻的火花,於是結伴在維也納同度過一天一夜。

《Before Sunset》則是二人在維也納分手之後九年的事(電影實際拍攝時間也在九年後之後),Jesse 和 Celine 在巴黎重遇,二人雖然已經成家立室,但卻仍然無法忘記當年那一天一夜。於是二人在巴黎談過去、談現在、談愛情、談人生,最後仍舊指向一個讓人自由聯想的結局。

Soulmate,我不知中文該怎樣翻譯,腦海中浮現出最貼切的一句『心有靈犀一點通』,恐怕就是電影中二人最匹配的形容詞。Jesse 和 Celine 的一切之所以感動眾生,大概是因為觀眾都對他們找到自己 Soulmate 又羡又妒,但也為他們無法與難得找到的 Soulmate 廝守又憐又恨。在愛情的軌跡中尋尋覓覓,我們無非是希望在眾生之找到與自己心有靈犀的一半,希望這人可以和自己分享所有感受、所有苦樂、所有愛情。

甚麼是愛情?我想起了網上常流傳的一個故事: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甚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株,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驚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

也許,現代人的版本和幾千年前蘇格里底的有點不同。我們在園中找尋麥穗,拿起的卻是帶刺玫瑰,因為愛而拿起,因為痛而放下。我們很少可以真的只選一株,事實上,我們挑了又挑,試了又試,然後仍不知道該怎麼做,愛情太難掌握,難得叫人漸漸失去信心。但同時,我們對愛情的渴求也越見強烈,當我們在流行曲中吟唱愛情、在銀幕上幻想愛情、在小說裡閱讀愛情,愛情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之餘,完美的 Soulmate 卻又無比難求。我們甚至不敢幻想那完美的 Soulmate 真會存在,正如 Jesse 和 Celine 不敢互相交換電話地址,只因害怕多餘的聯絡會使這種美好的相處失色,害怕真正相處下去會使大家討厭大家。於是二人過了那如詩如夢的一天一夜,然後回到老家,結婚、生子,繼續生活,心底裡卻為沒捉緊那在生命中擦肩的 Soulmate 搥胸頓足。

追尋愛情,成了一件計算機會成本的事。放棄了這個,下一個真的會更好嗎?如果下一個不是更好,那麼豈非賠本了?有人精打細算,一心二用甚至三用,將風險減到最少;也有完美主義者充當冒險家,勇往直前,只因他們的生存只為追尋最好。也許當中沒有好壞對錯的分別,但目的其實一致,都是為了以後不會後悔。

當然事情最後往往事與願違,但這已是後話。

Julie Delpy - A Waltz For A Night



Before Sunrise Music Booth (Come Here by Kath Bloom [mp3])


《Before Sunrise》劇本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Before Sunset》劇本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延伸閱讀:
Kgl: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有CD 版的A Waltz For A Night可聽)
香港影庫:《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非常深入的分析)
餘弦棧:【電影】 Before Sunset

星期一, 6月 12, 2006

實習小記

社工課程的實習已開始了三個星期。於我而言,無論是對實習、實習機構、外展及夜展服務,還是大埔、粉嶺和上水這些地區的認識,均是接近白紙一張。在短短三星期內,雖然努力認識,不過知道的仍只是一鱗半爪;餘下的,尚待努力。

實習機構一個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機構內大致分為外展隊(YOT)及深宵外展隊(YND)。同是外展,YOT和YND在性質、對像和介入手法均有所不同。工作時間固然是主要分別, YOT的工作時間主要是下午及半夜,而YND則主要由深夜及通宵。而服務時間的分別,亦使其服務對像有所不同:YOT 的服務對像多是會穩定地在區內流連,流動性較低,而日後再見的機會亦較多,因此可以有更多時間觀察才結識對方。亦由於流連街上的青少年會穩定地在區內活動,與黑社會和毒品問題幾乎密不可分,工作員需要更多了解及處理不同群組間及群組內的動向(Dynamics)。

而夜展要處理的主要是在深宵仍然在街上流連的青少年。現時為止我跟隨過同工作過幾晚的實戰,在『執仔』的過程中,同工各有風格,有些與年青人打交道的技巧實在高超得令人佩服,而且日子有功,夜間許多仍在街上的年青人都與同工互相認識,有的還會主動向同工打招呼。初次出動時不知如何打開話題的我,也慢慢掌握和他們吹水的方法,不過看來還要多加實戰才能熟練。

不過甚麼吹水技巧、介入手法,說到底也是技術層面的東西,要在青年外展工作上發揮效果,我相信最重要的還在乎對『青年人』抱著甚麼的態度。外展工作的服務對像,是主流價值中的『邊緣青少年』,具體特徵通常包括夜歸(或不歸)、愛在街上流連、學校成績欠佳、會使用精神科藥物、會有黑社會聯繫、性生活隨便等等。主流論述的特點,當然就是過度簡化(over-simplified)和過度通約(over-generalised),所謂夜青又豈是同一個模倒出來?這幾個星期的接觸,最大感觸就是每個青年人都是個獨立個體,此時此地(Here and Now)的處境、家庭、學校、成長歷程、價值觀、人生觀,並無一套既定的方法面對,夜遊不歸更是有千百個原因,見招拆招之餘,必需緊記存在於每個青年間的差異。

但一些適應問題還是要處理的。吸煙飲酒甚至揩o野及未成年性行為都是平常事,打交劈友斬死人也原來距離不遠。於是個人的價值觀,有些要放下,有些要堅守,這『破』與『立』的過程不簡單,但相當有趣。

有趣歸有趣,年紀大機器壞,力會有盡時。兼顧一份正職和一份實習,真的不容易。那天早上工作十小時以後,迎接我的是另外八小時的實習,回到家中已是早上七時,連續工作了廿小時後才在晨光中倒頭大睡。後來問過做夜展的同工,日入而作日出而息地全職幹這工作,斷六親是正常事,與我這一星期兩次的過客真不能相題並論,雖然我是貼錢打工這個事實仍令我怨懟不已。

開始實習了三星期,適應期將過,開始有壓力,要解決。但若各方好友願意請我食飯飲酒的話,救我於赤貧之中的話,我仍定必捨命相陪!

相片來源:仍是強搶自阿野

星期六, 6月 10, 2006

道是無情卻有情--謝安琪的流行曲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謝安琪是我這一兩年來最欣賞的新晉女歌手。 繼《Kay One》之後,她在最新推出的EP《K sus2》中,繼續與周博賢的完美組合,唱出非常動聽卻非一般的情歌。她的歌藝固然甚佳,且具個人風格,高亢處有點像王菲卻多了一份佻脫和反叛。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出現,使我輩最愛批評香港流行音樂膚淺沉悶、內容只有情情塌塌你愛我我又唔愛你之人,刮目相看。

《K sus2》內收錄了六首歌,其中兩首是《亡命之途》,所以其實只有五首,而且全部都是由周博緊包辦作曲及填詞。《亡命之途》的背景是我們毫不陌生的亡命飛 van,在『命懸一線』的同時反思生命的價值:

此刻我坐在門內
置身這瘋癲飛車總決賽
能否終有幸踏門外 YIO
越望越感慨(有太多未放開)

雙親寄望在期待
與好友昨日正吵著回來
縈繞的掛慮尚存在 YIO
越念越悲哀(上錯車是意外)

停留下來 眼蓋張開
彷彿終於放棄了比賽
再看清楚 惶然憤慨 燃油正盛載

《愁人節》是在情人節時派台的作品。初聽上去還以為是在情人節自傷自憐的歌,但其實卻是在這個消費為主的日子,對社會上被遺忘一群的關懷和反思。

手腳冰冷的 筋竭衰老的
晚間借宿於街角的 對佳節有否興趣
失去依靠的 早晚空肚的
猛火裡丟失所有的 誰又來問暖一句

大節日裡 願望有伴侶 但在你身邊是誰
獨個面對 疾病與藥水 渾沌裡煙花迷醉

街裡愛人一對對
互送鮮花千杯不醉
你的噩運繼續追
無人扶持行前行後也失據
呆呆張開一張咀
無緣故會滲眼淚 Hey
對你哪有節日會記敘 別活在夢幻裡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她那首《菲情歌》。歌曲的第一身是位菲傭,離鄉別井告別家人和情人來到香港工作,她的寂寞和思念,又會有多少人理會?相反,香港人做的卻是欺負她們,乞扣她們人工,只因她們沒有議價能力,也沒有選票!

開始一天的工作像機器
照顧棄嬰極疲憊
無邊的家居須仔細地清理
每一餐匆匆要處理
到深宵才能停下喘一口氣

浮生偷得想你
和藹親切 體貼入微
相隔數千里 虛擬親親你
床舖中假裝抱著你
明朝早不需告別你

丁方的空間給我來休憩
禁閉寄居極無味
同屋的都溝通不到像空氣
每一天堆積過怨氣
皇后像成為良伴開解心理

我不知道謝安琪能否在香港樂壇殺出一條血路,不過如果這樣的歌藝、這樣的歌詞、這樣的個性,也得不到香港人的欣賞的話,也唯有嘆句香港人,you don't deserve it!

香格里拉:王菀之 vs 謝安琪

星期一, 6月 05, 2006

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花...

圖片來源

其實要說的不多。

不,應該是:要說的很多,但已有很多人說了很多、很多遍。說了,十七年,不斷地。

xxx

這三年,其實我都沒有正式參與燭光晚會,因為都要在場外幫手,04年幫民陣賣七一tee,這兩年幫 INmedia 籌款。

六四晚常常會下雨,今年沒例外。籌款令人忙得天昏地暗,又要怕風又要防雨,還要和其他一大堆的民間團體鬥大聲、爭生意。希望參加的市民不要見怪,支持民主的民間團體多數也要艱苦經營,六四一年一次籌款對團體的生存其實很重要。

但對於那些本來就很有錢但不知為何也要出來籌款的團體,應該對之加以譴責。就像學聯(九樓),每年收幾十萬(還是上百萬?)會費,財政來源穩定,水源充足,還好意思出來跟其他豆泥團體爭?

連被九樓欺負的自治八樓(學聯社運資源中心,欺負詳情可見這裡)也未有籌款,九樓呀,你不會臉紅嗎?籌款時還要跟人說:『支持學聯,支持大學生』,我真有衝動走上去臭罵一頓。

xxx

這幾年的六四前夕,都會幫支聯會到中學搞工作坊,做一些中國和六四教育。今年至今也去了好幾次。

每次回去,都覺得責任重大,因為能夠直接向他們解釋六四的機會,買少見少。純粹談歷史他們會比較抗拒,所以我們也會多用影像和一些小遊戲,去讓他們認識和反思。奇妙的是,每次播出『制止政府逃責』的短片,本來多麼心散的同學也會聚精匯神地看,本來的嬉皮笑臉也變得凝重。的確,面對那樣的事,誰能不動容?

印像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工作坊內,誦讀了《絕食宣言》的部份章節,而使本來正在期待放學、吵嚷嚷的同學們全都自動安靜下來。文字能夠感動人,用血淚寫成的文字更能,這是最佳例證。

也要特別多謝那些老師。那些有心的老師,願意在校內爭取一些時間和空間去談六四,讓下一代知道這些事,其實都需要勇氣。

我們可以做的都很少,但很多個很少就會變成很多,而我堅信這些耕耘總會有成果。

xxx

在維園籌款時,找了個空檔,走了入會場當中。每次看見那片燭海,總會有令我無法言喻的感動。

我們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六四獻上自己。不論是團體義工、民間記者、博客、老師,還是參加者,都沒有忘記這段歷史,而且還在努力將這火炬承傳下去。沒錯,會有風雨,但我們不怕。風雨阻得了誰?

十七年了,我們會堅持,會繼續堅持下去,直到那一天來臨。


梁寶:在我轉身以後─給康文署文化中心當值的小職員
孔誥鋒: 沒有鎮壓沒有今天繁榮?———中國發展的代價
Miss Lee:一年容易又…
李牧童:阿六與阿四
Sidekick:濃於水的四個字
刁民公園:「六四」十七週年--不滅的殘火
刁民公園:如何吹熄心中的六四燭光
思存:天氣預報,不許聯想

關於 8964的del.icio.us bookmark

星期四, 6月 01, 2006

告別網台--《不是象牙塔》暫休

在網台做主持,由《文民社會》《地球國際都會》到真正由自己擔大旗的《不是象牙塔》, 不知不覺已有一年時間。不得不為互聯網感嘆,小時候覺得『開咪』是件遙不可及的事,因為自問雖然口多多,不過聲線麻麻,不入咪,說話又快(這些缺點現時仍未改善),要做伶牙俐齒的DJ自然困難。不過因緣際會,由於 Roundtable 的關係,在《文民社會》初試啼聲,感覺良好;稍後由於人手調動,開始主持《地球國際都會》。這個節目本來是要談國際事的,不過因為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後來變成了《不是象牙塔》

《不是象牙塔》的原意是希望將一些只會在學院中學到的理論,與社會實質進行的行動結合,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去討論社會問題;同時亦盡量開拓國際視野,不只關心本土時事。我雖然不敢說自己做得很稱職,但總算能夠利用這個平台,就一些較少人關注的議題進行討論。對我而言,主持網台節目最大的得著,是得到了與不同背景的人進行深入討論的機會,這些討論也為我打開了眼界,從中亦有所得著。

但做了這麼一段時間,開始發覺自己有時會重覆自己說過的話,簡單而言就是開始乾塘。事實上,網台節目背後的行政工作也不簡單,每個星期想題目、請嘉賓,有時順利如水到渠成,但也有令人抓破頭顱的時候。有時自己抽不出時間,草草了事,也會心中有愧;既不想交行貨,卻又礙於時間精力無法盡善盡美,這是令人最不安的事。所以,恐怕也是時候讓我和這個節目休息一會,說不定有一天它又會重新上路啊!

在此,必需感謝拍擋 Sian 和 Alvin,還有常常幫忙的 Mark、博士和林萬、提供場地和寶貴意見的溫生,當然還有眾多的嘉賓(欠下太多人情債了!)。希望未來仍會有繼續合作的機會!

Radio 71

重溫《不是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