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27, 2005
《地球國際都會》訪問曙光足球隊
曙 光足球隊是一隊由露宿者組成的足球隊,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穿針引線之下,幾個月前終於拉雜成軍。正如助教兼球員昌哥說,一班露宿者均『極具性格』,但在 足球的魔力之下,漸漸踢出型格。終於曙光隊於七月代表『中國香港』、以唯一一隊亞洲球隊的身分,遠赴英國愛丁堡出戰第三屆世界無家者世界盃(The Homeless WorldCup),雖然差點方能進入決賽周,但當中過程已叫所有關心貧窮問題的人鼓舞!
在小弟有份主持的網台節目《地球國際都會》,我們訪問了從愛丁堡回來的曙光隊,嘉賓有總教練老廢何渭枝、助教兼球員阿昌、隊長阿維、守門員阿斌、和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工 Carol。節目中他們分享了曙光隊的甘苦、英國比賽的見聞,還有有關『無家者』的二三事。
按此收聽
更多有關曙光足球隊的資料:
社區組織協會的曙光足球隊網站
獨立媒體的一系列報導
無家者世界盃官方網站
星期四, 8月 25, 2005
5個怪癖
網上連環信終於殺到上門,招架不住唯有坦白招認。5個怪癖,說多不多,但一時要寫出來卻真的要動動腦筋。還幸我本身都算是個怪人,區區5個怪癖,難不到我的...!
怪癖一:上網強迫症
不知從何時起,一天不上網便會心癢難耐,而每次上網均會以極速打開幾個網址/新聞組/電郵,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十至三十分鐘不等)便會再次click進那幾個網址,完全不能自控。近期強迫症發作得最厲害的包括這裡、這裡和這裡,當然還有Yahoo和Gamil的兩個電郵戶口。
怪癖二:周期性突然愛上
經常會突然迷上某樣東西,然後極度沉迷,隔了一段時間又移情別戀,沉迷上第二樣東西。曾被我沉迷的東西,包括四驅車、萬變咭、模型、咸蛋超人、美國漫畫、電腦軟硬件、做網頁、攝影、行山等等等等。萬幸的是,此症狀只對死物出現,對人我是從來都非常專一!
怪癖三:無讀物不歡
家中積存最多的,肯定是書藉刊物,因為除非極度疲乏,我每逢坐車坐船坐飛機坐地鐵甚至步行時,均要有些可以讀的東西拿在手才感到自在,不論報紙漫 畫雜誌小說甚至悶到飛起的學術書藉都不拘。這個習慣由初中階段已經養成,更練成了每天邊看金庸邊過馬路而不被撞死的神功,不過有幾次差點撞柱撞牆的記錄卻 少不免。
怪癖四:閒不下來
是時候騷 一騷:中四時身兼六職,中六時是兩個會的主席兼六個會的幹事;大學時代共上了四支莊,參與過學校大大小小的組織和事件;畢業之後參與了一 個又一個的組織,火頭點了一個又一個。忙總是與我分不開,總是在忙這忙那,別人都說你到底一天有多少時間可用。或許因為我享受忙帶來的那種充實感,尤其是 在和別人合力忙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感覺得別棒。
怪癖五:死線戰士
基於怪癖四,我雖然常處於極忙狀態,偏偏卻是個死線戰士,不到死線不幹活。平日老是懶懶閒,最愛上網四處亂逛(但會不斷出現怪癖一之情況)但越近死線,戰鬥力則會以幾何級數上升,發揮出超撒亞人的效率。最輝煌的記錄是大學時期曾一晚之內KO兩份 Papers,主要因為兩份功課的死線都是翌日。
好,又是時候將這封連鎖信傳給其他人的時候了。補充一句,五位被擊中的幸運兒,你要在blog內寫出五個你自己的怪癖,然後再將它傳給另外五個人,方法是在文末附上這五個人的連結,再到他們的blog 內留言『哈哈,你被貼了!』。
今期中獎號碼係:
1. 小熊貓遊樂園
2. 海狗同好會
3. Sky Fortress
4. 嶺南文化佚記
5. TelePO's Wonderland
怪癖一:上網強迫症
不知從何時起,一天不上網便會心癢難耐,而每次上網均會以極速打開幾個網址/新聞組/電郵,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十至三十分鐘不等)便會再次click進那幾個網址,完全不能自控。近期強迫症發作得最厲害的包括這裡、這裡和這裡,當然還有Yahoo和Gamil的兩個電郵戶口。
怪癖二:周期性突然愛上
經常會突然迷上某樣東西,然後極度沉迷,隔了一段時間又移情別戀,沉迷上第二樣東西。曾被我沉迷的東西,包括四驅車、萬變咭、模型、咸蛋超人、美國漫畫、電腦軟硬件、做網頁、攝影、行山等等等等。萬幸的是,此症狀只對死物出現,對人我是從來都非常專一!
怪癖三:無讀物不歡
家中積存最多的,肯定是書藉刊物,因為除非極度疲乏,我每逢坐車坐船坐飛機坐地鐵甚至步行時,均要有些可以讀的東西拿在手才感到自在,不論報紙漫 畫雜誌小說甚至悶到飛起的學術書藉都不拘。這個習慣由初中階段已經養成,更練成了每天邊看金庸邊過馬路而不被撞死的神功,不過有幾次差點撞柱撞牆的記錄卻 少不免。
怪癖四:閒不下來
是時候騷 一騷:中四時身兼六職,中六時是兩個會的主席兼六個會的幹事;大學時代共上了四支莊,參與過學校大大小小的組織和事件;畢業之後參與了一 個又一個的組織,火頭點了一個又一個。忙總是與我分不開,總是在忙這忙那,別人都說你到底一天有多少時間可用。或許因為我享受忙帶來的那種充實感,尤其是 在和別人合力忙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感覺得別棒。
怪癖五:死線戰士
基於怪癖四,我雖然常處於極忙狀態,偏偏卻是個死線戰士,不到死線不幹活。平日老是懶懶閒,最愛上網四處亂逛(但會不斷出現怪癖一之情況)但越近死線,戰鬥力則會以幾何級數上升,發揮出超撒亞人的效率。最輝煌的記錄是大學時期曾一晚之內KO兩份 Papers,主要因為兩份功課的死線都是翌日。
好,又是時候將這封連鎖信傳給其他人的時候了。補充一句,五位被擊中的幸運兒,你要在blog內寫出五個你自己的怪癖,然後再將它傳給另外五個人,方法是在文末附上這五個人的連結,再到他們的blog 內留言『哈哈,你被貼了!』。
今期中獎號碼係:
1. 小熊貓遊樂園
2. 海狗同好會
3. Sky Fortress
4. 嶺南文化佚記
5. TelePO's Wonderland
星期三, 8月 24, 2005
誰能教通識?
教育改革,三三四學制將會於高中加入通識教育,於是許多現識教師紛紛自我打量,是否可以轉營為通識科老師,免受叮走。這陣子和一些中學老師和朋友談起,察 覺了一個奇怪現像,就是似乎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教通識,不管本身主修的是社會學、經濟學、神學、英國文學還是環境科學,對『教通識』一事均應付裕餘。如果 說,通識就是常識,有常識的人都可以教通識,那麼誰的常識才算是常識?
記得早幾年曾在一間快餐店打暑期工,在那兒,誰是政務司司長不是常 識、長恨歌的作者是誰更不是常識,因為這些離他們的生活都很遠很遠;反而『深圳邊間 Disco D女比較正』或『星期五晚Newway定GreenBox抵唱 D』更貼近大家的生活需要,屬於大家的常識一種。對於進了象牙塔的人來說,有時候,更難分出到底甚麼是知識、甚麼是通識、甚麼是常識。
早陣子和一班很有心的朋友去了教院,為一班準老師設計了一個 Soci-Game,當中我負責的攤位叫『讀你唔死持續進修學院』。我興致勃勃地設計了一份『通識碩士課程』試題,十五分合格,廿二分優異,且看看你又可以拿幾多分:
記得早幾年曾在一間快餐店打暑期工,在那兒,誰是政務司司長不是常 識、長恨歌的作者是誰更不是常識,因為這些離他們的生活都很遠很遠;反而『深圳邊間 Disco D女比較正』或『星期五晚Newway定GreenBox抵唱 D』更貼近大家的生活需要,屬於大家的常識一種。對於進了象牙塔的人來說,有時候,更難分出到底甚麼是知識、甚麼是通識、甚麼是常識。
早陣子和一班很有心的朋友去了教院,為一班準老師設計了一個 Soci-Game,當中我負責的攤位叫『讀你唔死持續進修學院』。我興致勃勃地設計了一份『通識碩士課程』試題,十五分合格,廿二分優異,且看看你又可以拿幾多分:
1 | 吹 牛大王自吹地說:『我剛從南極回來,那兒真冷,一年四季都要穿皮大衣。夜裡常冷到睡不著,只好起床跑步,直到太陽升起再去睡覺。我住在極點,站在那兒,我 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東、西、北,但就是不知道那邊是南。仔細一想,才恍然大悟,南方不就在我腳底下嗎?』請指出這段話的三處錯誤。(3分) |
2 | 民主黨現時有多少位立法會議員?(2分) |
3 | 南美洲國家主要使用哪兩種語言?(2分) |
4 | 如果認為有政府部門行政失當,應往哪個政府部門投訴呢?(2分) |
5 | 迪士尼最常受批評的有以下哪幾項? A. 剝削勞工 B. 文化侵略 C. 種族及性別歧視 D. 迪士尼式管理 (3分) |
6 |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誰人的詩?(2分) |
7 | 『野火集』是誰的作品?(2分) |
8 | 漫畫《龍虎門》中的『龍虎三皇』分別是誰?(3分) |
9 | 最近哪一個西非國家發生大饑荒,全國4分一人面對糧食短缺?(2分) A. 尼日爾 B. 尼日利亞 C. 尼加拉瓜 D. 尼克多 |
10 | 以下那個是香港回收箱的正確顏色?(4分) A. 藍廢紙、啡鋁罐、黃膠樽 B.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 C. 藍廢紙、綠鋁罐、啡膠樽 D. 黃廢紙、綠鋁罐、藍膠樽 |
星期二, 8月 23, 2005
網路顛覆民主?《Republic.com》的啟示(下)
公共空間與商議民主
『公共空間』這個概念則源自 於古代希臘雅典時代的Polis精神,其理念強調公民每日可以任意在市集 (agora) 上自由的發表言論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根據這個古典的理念,社會私人的領域與公共領域原是不區分的,政治經常被理解為社會公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事務之一。 德國學者哈伯瑪斯在《公共領域之結構轉型》(The Structure Transforam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一書中提到,公共空間公共領域源自啟蒙時期「布爾喬亞」(bourgeois)式的公共領域,具有歷史上的獨特性,同時亦可說是18世紀的 遺產,與後來工業社會中靠贏得公民投票,以維持高度專制的公共領域有所不同。
而思想家Hannah Arendt亦說,公共領域則是「一個在公共空間的實現,在這個空間中無數的觀點同時的出現,並在其過程中產生一個共同的意見。」因此,公共領域的實踐是 當代民主社會體制重要的基石;也使社會充分得到言論自由帶來的好處。桑斯坦舉出一個例子,有人認為貧窮的國家,或仍為社會和經濟問題奮鬥的國家,不應太講 民主自由,反而應確保豐富的物質生活,經濟增長,當每個人得到溫飽,才談民主也未遲。然而有趣的是,飢荒從未在一個民主和有自由選舉的機制中出現。桑斯坦 指出,國家沒有討論飢餓成因的空間,才是人民得不到溫飽的根源。因為是飢荒基本上是社會造成,而非世界出現食物短缺,即使食物短缺,透過公眾討論,政府也 要採取行動將食物適當分配,確保沒有人餓死。只有這種觀點與經驗的分享,才能促進社會共識,也使政府必須正面面對人民的意願。
公共空 間的建康成長,與商議式民主的成功實踐憂戚相關。商議式民主所重視的,不只是以投票的過程去實踐民主,而是藉著建立社會共識作基礎的代議政制式民主。社會 大眾透過掌握資訊、辯論、說服,最後產生商議的結果,再將此商議的結果轉化成法例或政策。現代社會的商議方法,很大部份依賴大眾傳播媒體;而在網絡媒體越 發重要的同時,新舊型態的公共空間漸漸顯現出其獨特之處。
中外新舊媒體crossover
對於傳統大眾媒體,有別於大部份對其的批評,桑斯坦有頗特別的見解。他認為雖然舊傳媒也有守門人(Gatekeeper)過濾新聞,但是無論如何,讀者 也有機會偶遇各項國內外重大新聞,而且除非是在新聞監控嚴密的極權國家,人民無論如何也可以透過媒體接觸到不同的意見。一直被批評為單向、市場主導的傳統 媒體,反而能夠迫使人民接收不同的觀點、產生共同的經驗,而新媒體恩賜的方便,卻容讓了市民選擇拒絕接收不關心、或不願知道的的議題和意見。在網絡新媒體 的發展過程中,這是不能不處理的問題。Wikipedia 就是反部落化的其中一個試驗品,它假設人與人之間可以產生某種共識,集各人的知識和意見,可以創造出一部最屬於人民的百科全書。事實上,到現時為止 Wikipedia 已發展至近一百種語言,而最豐富的英文版亦已有超過六十萬個條目。它處理具爭議性條目的做法:是將有爭議性的條目標明,並要求讀者先閱讀過往的討論,但卻 始終不會因此阻止讀者去編輯條目。它對讀者的良好假設,雖然(正)經歷相當痛苦和費時的陣痛,卻是網絡民主的優良例子。
《Republic.com》給本土的啟示
回歸近十年的香港,政治局勢漸漸緊張,連帶報章、電台等大眾媒體亦因政治壓力而收窄言論空間。當公民感到發表言論的自由遭到威脅,傳統媒體的公共空間 縮小,便唯有另尋出路。市場導向的香港傳媒,根本無法亦無意創造一個以人民為主的公共空間。在如此背景之下,自零三年第一次七一遊行起,陸續出現了不少由 民間自發組織的網上媒體,直至現在,一些網上電台(例如香港人民廣播電台、71電台等)、文字媒體(例如香港獨立媒體Inmedia)及論壇(例如網政 廿.一)經已廣為瀏覽閱讀,成為本地民間獨立媒體的先行者。有網上電台宣佈廣播的時代經已過去,香港要走向窄播的年代;而文字媒介亦以公開平台、歡迎所有 群體參與書寫為號召,筆者認為桑斯坦提到一點,很值得引進本土的媒體運動思考:網絡媒體為市民提供多元選擇,卻潛在言論收窄的危機。小眾群體的觀點如何跟 大眾對話,新媒體又如何在拓展多元公共空間,在民主之路向前走?在大聲疾呼「互聯網民主萬歲」、「平等萬歲」時,相信也是時候深入思考我們應如何好好運作 網絡科技,去達成怎樣的民主。
附錄:
本地民間媒體:
獨立媒體(香港):http://www.INmediahk.net
香港人民廣播電台:http://www.prhk.org
七一電台:http://www.radio71.hk
網.政.廿一:http://www.e-politics21.org/
作者簡介:
陳浩倫:香港獨立媒體 (www.inmediahk.net) 義工,近期忙於搞籌款不慎撞爆頭,敬請大家多多捐款支持。(Blog: 嶺南文化佚記)
林輝:Roundtable小人物兼 Inmedia 義工,近期在七一電台主持節目,初嘗開咪滋味,欲罷不能。(Blog:香格里拉)
網路顛覆民主?《Republic.com》的啟示(上)
網路顛覆民主?《Republic.com》的啟示(上)
作者:陳浩倫、林輝
〔刊於第十三期E+E〕
有人說網上媒體的出現,是科技的恩賜。透過善用網絡技術,人人都可輕易建 立自己的網站,出版自己的個人報紙、甚至創辦自己的電台、電視台。這些新生的媒體,總給人一種說甚麼也行、看甚麼都行、從今以後言論就暢通無阻的憧憬。有 人說這樣便是民主,如果你真心相信這個講法,美國法律學者凱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的《Republic.com︰網絡會顛覆民主嗎?》將會給你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這種仿佛人人平等的國度。
言論自由與資訊個人化
不少人覺得,只要新媒體能讓人得到想要的資訊,發表想說的意見,就已經是民主的表現。從這一點出發,桑斯坦嘗試提供一張更清晰的圖像。他認為一個民主社 會的媒體,至少具備兩個條件︰一、讓人置身於任何資訊下,它不應被事先篩選;二、透過媒體,公民可以分享一定程度的共同經驗。自從互聯網的出現,我們開始 廣泛使用網頁、電郵、點對點(Peer to peer)軟件、網上論壇等媒介溝通,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一切都令人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若果我們要將「選擇的自由」與「民主」相題並論,卻 又是另一個課題。
個人網站、虛擬社群、網上論壇、網上出版等都是本文討論的對象。科技發達無可否認給予人類前所未有的方便,現在只要 按一按滑鼠制,想要的資訊就會立刻展現眼前。然而,一種只滿足個人需要、喜好的科技成就,其實並未必能夠成就一個民主社會。桑斯坦說:「新科技讓人自絕於 他們想要逃避的主題和意見,這將會帶來莫大的危機。」,看似民主自由的網絡世界,正在顛覆民主。
互聯網出現之初,很多人認為訊息將更 快、更多元地呈現在大眾的面前。的確,科技達成了將資訊更快、更大量地傳出去的夢想,但同時也令大眾接收資訊的習慣快速改變。舉例說,現在我們訂閱各大網 站的最新資訊,第一步是要先調教喜好選擇設定,按「下一步」,我們就要從政治、教育、文化、體育、藝術、旅遊、體育的資訊範疇先作初步過濾,再從相關的國 家、性別、年齡、宗教、報章、電台、電視台、網站除去不想要的項目,最後到相關政治、文化、專業、宗教團體組織。併蕪存菁後,按一下yes,網站就會定期 將將資訊自動送到你的電郵、手機或地址。互聯網稱之為「資訊個人化」。
資訊個人化在Google、Amazon、Yahoo!等大型 網站尤見明顯。只要你一登入,網站便會將你在網上的一舉一動存進資料庫裡,然後自動為你提供你最感興趣的資訊/商品/服務。這種網上漫遊的習慣,其實正鼓 勵人們度身訂做自己私人資訊包裝,從選擇的自由享受生活。換句話說,這網絡文化也令我們更輕易過濾不想要的東西。不想要的東西,有時不單只是時裝手機的 catalog、電信公司的通話優惠、保險公司最新服務計劃,還包括了不想知或要逃避的主題和意見。當每個人只會獨坐一角,你有你看,我有我看;在網絡的 大海中,你向左游,我向右游,社會就會漸漸地牛頭不搭馬嘴,缺乏多角度的視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了解越見艱難。如果我們認為自由接受或拒絕資訊,就等同民 主自由,這不但不能帶領我們到民主的國度,而且會為人類帶來莫大危機。
部落化的回音壁
當每個人只選擇自己想聽言論,而網絡又加強我們走向和自己觀點近似的社群的傾向,這種不斷尋找同好的過程,大力幫助強化了那些分佈遙遠,但具有相同意識形態的邊緣社群。桑斯坦擔心的就是這種網絡社群化、部落化的現象。
跟 據他的研究,網絡每天產生千百萬個不同群體,而持有某特定利益或政治主張的人,漸漸演變出來的,不是更廣泛多元的溝通,反而是窄化的言論空間,甚至網絡極 端仇恨團體的增加。在網絡上,一些部落中人不斷強調其部落的特性,藉以放大他/她們正共同分享著的價值觀。桑斯坦認為網絡的發展,就和美國的電視廣播一 樣,在十個非裔美國人最愛收看的節目中,有七個是白人最討厭的,而網絡世界有走向相同道路的徵狀,他說:「有些網站是針對非裔美國人設計的,其他人很少拜 訪。」,有些網站不斷強調自己是「美國黑人文化的雜誌」、「針對非裔美國人的網站」、「一個可以讓黑人相見的地方」、「完整黑人的經驗」,還鎖定「離鄉背 井的非洲人」來提供一連串服務。
其實這類網站不單是黑人群體,白人也為數不少,還有更多以性別、性傾向、年齡、宗教、政治立場作分類的大 小社群。這種現象,使各部落的人與跟自己不同的觀點隔絕起來,不自覺地對其他價值產生排拒心態,並容易採用激烈的方式各自表述,失卻溝通交流的機會。另 外,相近群體的網站們往往不會單獨出現,而是互相串聯結盟。這種自我孤立的做法,潛在著網絡上的言論過度分裂的危機。當發表己見的伙伴都是結盟網站的同 好,享受就會是一種回音壁式的言論自由,這就是社群化、部落化現象。
其實,在一個民主社會裡頭,最重要的是社群團體之間辯論,而基礎就是 社區的共同經驗分享。不同個體透過所屬群體的價值傾向,提煉出用作公共辯論觀點的理據,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亦會尋找同盟,彼此給予更大的支持,這是正常不過 的事。但當資訊個人化的情況日見普遍,公民宗教、地理、性別、種族等分類作偏窄的過濾,最後選擇從固定的團體觀點出發的意見,在不同觀點上不停尋找結盟, 會窒息多元討論的平台,最終造成一種全球性團體極端化的情況。
桑斯坦認為民主社會仰賴透過充分對話和討論,而針對公共議題進行徹底辯論的 社會機制,在網絡世界裡已經遭到架空,使得大家逐漸失去「互相說服和改錯」的機會。民主──特別是他指出的商議民主──必須植根於多元意見的土壤,靠吸收 自由言論的養料才能長得拙壯。孕育良好民主文化的重要場,就是虛擬世界發展出來的公共空間。
(二之一)
網路顛覆民主?《Republic.com》的啟示(下)
〔刊於第十三期E+E〕
有人說網上媒體的出現,是科技的恩賜。透過善用網絡技術,人人都可輕易建 立自己的網站,出版自己的個人報紙、甚至創辦自己的電台、電視台。這些新生的媒體,總給人一種說甚麼也行、看甚麼都行、從今以後言論就暢通無阻的憧憬。有 人說這樣便是民主,如果你真心相信這個講法,美國法律學者凱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的《Republic.com︰網絡會顛覆民主嗎?》將會給你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這種仿佛人人平等的國度。
言論自由與資訊個人化
不少人覺得,只要新媒體能讓人得到想要的資訊,發表想說的意見,就已經是民主的表現。從這一點出發,桑斯坦嘗試提供一張更清晰的圖像。他認為一個民主社 會的媒體,至少具備兩個條件︰一、讓人置身於任何資訊下,它不應被事先篩選;二、透過媒體,公民可以分享一定程度的共同經驗。自從互聯網的出現,我們開始 廣泛使用網頁、電郵、點對點(Peer to peer)軟件、網上論壇等媒介溝通,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事,一切都令人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若果我們要將「選擇的自由」與「民主」相題並論,卻 又是另一個課題。
個人網站、虛擬社群、網上論壇、網上出版等都是本文討論的對象。科技發達無可否認給予人類前所未有的方便,現在只要 按一按滑鼠制,想要的資訊就會立刻展現眼前。然而,一種只滿足個人需要、喜好的科技成就,其實並未必能夠成就一個民主社會。桑斯坦說:「新科技讓人自絕於 他們想要逃避的主題和意見,這將會帶來莫大的危機。」,看似民主自由的網絡世界,正在顛覆民主。
互聯網出現之初,很多人認為訊息將更 快、更多元地呈現在大眾的面前。的確,科技達成了將資訊更快、更大量地傳出去的夢想,但同時也令大眾接收資訊的習慣快速改變。舉例說,現在我們訂閱各大網 站的最新資訊,第一步是要先調教喜好選擇設定,按「下一步」,我們就要從政治、教育、文化、體育、藝術、旅遊、體育的資訊範疇先作初步過濾,再從相關的國 家、性別、年齡、宗教、報章、電台、電視台、網站除去不想要的項目,最後到相關政治、文化、專業、宗教團體組織。併蕪存菁後,按一下yes,網站就會定期 將將資訊自動送到你的電郵、手機或地址。互聯網稱之為「資訊個人化」。
資訊個人化在Google、Amazon、Yahoo!等大型 網站尤見明顯。只要你一登入,網站便會將你在網上的一舉一動存進資料庫裡,然後自動為你提供你最感興趣的資訊/商品/服務。這種網上漫遊的習慣,其實正鼓 勵人們度身訂做自己私人資訊包裝,從選擇的自由享受生活。換句話說,這網絡文化也令我們更輕易過濾不想要的東西。不想要的東西,有時不單只是時裝手機的 catalog、電信公司的通話優惠、保險公司最新服務計劃,還包括了不想知或要逃避的主題和意見。當每個人只會獨坐一角,你有你看,我有我看;在網絡的 大海中,你向左游,我向右游,社會就會漸漸地牛頭不搭馬嘴,缺乏多角度的視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了解越見艱難。如果我們認為自由接受或拒絕資訊,就等同民 主自由,這不但不能帶領我們到民主的國度,而且會為人類帶來莫大危機。
部落化的回音壁
當每個人只選擇自己想聽言論,而網絡又加強我們走向和自己觀點近似的社群的傾向,這種不斷尋找同好的過程,大力幫助強化了那些分佈遙遠,但具有相同意識形態的邊緣社群。桑斯坦擔心的就是這種網絡社群化、部落化的現象。
跟 據他的研究,網絡每天產生千百萬個不同群體,而持有某特定利益或政治主張的人,漸漸演變出來的,不是更廣泛多元的溝通,反而是窄化的言論空間,甚至網絡極 端仇恨團體的增加。在網絡上,一些部落中人不斷強調其部落的特性,藉以放大他/她們正共同分享著的價值觀。桑斯坦認為網絡的發展,就和美國的電視廣播一 樣,在十個非裔美國人最愛收看的節目中,有七個是白人最討厭的,而網絡世界有走向相同道路的徵狀,他說:「有些網站是針對非裔美國人設計的,其他人很少拜 訪。」,有些網站不斷強調自己是「美國黑人文化的雜誌」、「針對非裔美國人的網站」、「一個可以讓黑人相見的地方」、「完整黑人的經驗」,還鎖定「離鄉背 井的非洲人」來提供一連串服務。
其實這類網站不單是黑人群體,白人也為數不少,還有更多以性別、性傾向、年齡、宗教、政治立場作分類的大 小社群。這種現象,使各部落的人與跟自己不同的觀點隔絕起來,不自覺地對其他價值產生排拒心態,並容易採用激烈的方式各自表述,失卻溝通交流的機會。另 外,相近群體的網站們往往不會單獨出現,而是互相串聯結盟。這種自我孤立的做法,潛在著網絡上的言論過度分裂的危機。當發表己見的伙伴都是結盟網站的同 好,享受就會是一種回音壁式的言論自由,這就是社群化、部落化現象。
其實,在一個民主社會裡頭,最重要的是社群團體之間辯論,而基礎就是 社區的共同經驗分享。不同個體透過所屬群體的價值傾向,提煉出用作公共辯論觀點的理據,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亦會尋找同盟,彼此給予更大的支持,這是正常不過 的事。但當資訊個人化的情況日見普遍,公民宗教、地理、性別、種族等分類作偏窄的過濾,最後選擇從固定的團體觀點出發的意見,在不同觀點上不停尋找結盟, 會窒息多元討論的平台,最終造成一種全球性團體極端化的情況。
桑斯坦認為民主社會仰賴透過充分對話和討論,而針對公共議題進行徹底辯論的 社會機制,在網絡世界裡已經遭到架空,使得大家逐漸失去「互相說服和改錯」的機會。民主──特別是他指出的商議民主──必須植根於多元意見的土壤,靠吸收 自由言論的養料才能長得拙壯。孕育良好民主文化的重要場,就是虛擬世界發展出來的公共空間。
(二之一)
網路顛覆民主?《Republic.com》的啟示(下)
星期五, 8月 19, 2005
我的世界地圖
從阿詩的Blog 看到了這個 personalised world map ,也為自己做了一個。
去過的地方其實不多,想去的地方卻其實不少,只是地圖設計上的問題,無法清楚顯示出來。
最想去的三個地方:
1. 南美洲
2. 西藏
3. 中東
去南美洲是多年心願,只是一直無法實現。記得多年前在澳洲當交流生時, 給我最大文化衝擊的不是澳洲文化,而是南美洲文化。那時候認識了好幾位來自南美洲的朋友,像 Bolivia 的 Ninfa(初認識她時我還以為 Bolivia 是東歐國家)、Venezuela 的 Enrique、Brazil 的 Luis(與我最好朋友,怎樣也猜不到那時候如同小猴子的他,後來竟當了牙醫)、Paraguay 的 Anahi、Argentina 的 Melina,還有來自拉丁美洲 El Salvador 的 Jose 兩兄弟。他/她們將南美洲的文化帶進了我的生命,不論是熱情如火的舞蹈和音樂、活在當下的生活哲學、還是神秘的失落瑪亞、印加文明,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像 我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仔』,從來都以為南美洲只有足球和足球,終於徹頭徹尾地渴望一頭栽進南美文明裡。
至於西藏,為我引路的是三本書,分別是《余純順孤身徒步走西藏》、 《中國旅遊》和《失落的地平線》。余純順的經歷震撼了我,也使我想更了解這個深深吸引著余純順的地方;後來翻開中國旅遊雜誌(這幾年來一直都有買),差不 多每隔兩期便會有介紹西藏的篇幅,除了被那些美得不得了的相片震懾,更發現了西藏的豐富和巨大。而《失落的地平線》(The Lost Horizon)裡描述的香格里拉(或藏經裡的香巴拉),不知為何,我一直相信那其實是在那遼闊的西藏裡的某個角落。對我來說,西藏代表了美麗、神秘、寧靜、挑戰,也是一個尋找自己的儀式。
而中東,則是近幾年才渴望踏足的地方。以前一直不太留意中東地區發生甚麼事(現在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幾個國家和美國老是打來打去,沒完沒了。也許就是 因為知道太少,所以更想知道多一點關於這個世界火藥庫、伊斯蘭文明根據地、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的事。希望有一天能像MW或頌華般,放下塵俗事,背起背囊,沿著絲路往它走去。
當然,我是人,而人都是貪心的。除了南美、西藏、中東,我還想去中國(新彊、雲南、青海等等等等)、印度、非洲、東歐諸國、冰島、拉丁美洲...
visited 5 countries-
like to visit 11 countries
Create your own world map
去過的地方其實不多,想去的地方卻其實不少,只是地圖設計上的問題,無法清楚顯示出來。
最想去的三個地方:
1. 南美洲
2. 西藏
3. 中東
去南美洲是多年心願,只是一直無法實現。記得多年前在澳洲當交流生時, 給我最大文化衝擊的不是澳洲文化,而是南美洲文化。那時候認識了好幾位來自南美洲的朋友,像 Bolivia 的 Ninfa(初認識她時我還以為 Bolivia 是東歐國家)、Venezuela 的 Enrique、Brazil 的 Luis(與我最好朋友,怎樣也猜不到那時候如同小猴子的他,後來竟當了牙醫)、Paraguay 的 Anahi、Argentina 的 Melina,還有來自拉丁美洲 El Salvador 的 Jose 兩兄弟。他/她們將南美洲的文化帶進了我的生命,不論是熱情如火的舞蹈和音樂、活在當下的生活哲學、還是神秘的失落瑪亞、印加文明,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像 我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仔』,從來都以為南美洲只有足球和足球,終於徹頭徹尾地渴望一頭栽進南美文明裡。
至於西藏,為我引路的是三本書,分別是《余純順孤身徒步走西藏》、 《中國旅遊》和《失落的地平線》。余純順的經歷震撼了我,也使我想更了解這個深深吸引著余純順的地方;後來翻開中國旅遊雜誌(這幾年來一直都有買),差不 多每隔兩期便會有介紹西藏的篇幅,除了被那些美得不得了的相片震懾,更發現了西藏的豐富和巨大。而《失落的地平線》(The Lost Horizon)裡描述的香格里拉(或藏經裡的香巴拉),不知為何,我一直相信那其實是在那遼闊的西藏裡的某個角落。對我來說,西藏代表了美麗、神秘、寧靜、挑戰,也是一個尋找自己的儀式。
而中東,則是近幾年才渴望踏足的地方。以前一直不太留意中東地區發生甚麼事(現在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幾個國家和美國老是打來打去,沒完沒了。也許就是 因為知道太少,所以更想知道多一點關於這個世界火藥庫、伊斯蘭文明根據地、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的事。希望有一天能像MW或頌華般,放下塵俗事,背起背囊,沿著絲路往它走去。
當然,我是人,而人都是貪心的。除了南美、西藏、中東,我還想去中國(新彊、雲南、青海等等等等)、印度、非洲、東歐諸國、冰島、拉丁美洲...
visited 5 countries-
like to visit 11 countries
Create your own world map
星期三, 8月 17, 2005
又關世貿甚麼事?
地產商被恐嚇寄炸彈,放在頭版沒問題;但又關世貿會議甚麼鬼事?將炸彈恐嚇和世貿會議『格硬』拉上關係,是因為所有有『恐怖主義』成分的事情都與世貿示威如出一轍?是因為這樣能為炸彈恐嚇找到原因?為何不說說地產商推高樓價謀取暴利,早已天怒人怨?
世貿會議漸近,對於傳媒的各種明明暗暗的抹黑,反世貿的人士實在需要注意。
___
東方日報 17/8/2005 頭版
世貿部長級會議年底在香港舉行,警方全力整治本港治安之際,本港三大地產發展商上月接連收到炸彈恐嚇,炸彈狂匪曾派人將一個內藏炸藥的郵件,送到其中一間地產公司,勒索巨額金錢,之後更向另外兩間地產公司發出炸彈勒索電郵,警務處處長李明逵隨即成立專組,派出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O記)及刑事情報科(狗仔隊)著手調查,案件驚動特首曾蔭權及保安局,警方已把案件列作機密案件處理,暫未有人被捕。
據本報獲得的消息,本港一知名地產發展商上月突收到一個專人送遞的郵件,職員檢查後發現一封恐嚇勒索信,馬上通知高層,該地產商東主直接知會警方高層,警方直接下令「O記」?手調查。
郵件運返警察總部
「O 記」接獲案件後立即安排探員到發展商公司,以衝鋒隊警車將郵件運返位於軍器廠街警察總部的「O記」調查,並第一時間為郵件掃指模,期間發現有粉末在郵件漏 出,「O記」隨即召喚爆炸品處理組拆彈專家到場檢驗,證實郵件內的粉末是炸藥,不過並未發現信管等裝置,相信無即時爆炸危機。
之後,本港另外兩間大型地產發展商亦分別接獲恐嚇勒索電郵,內容是恐嚇會在發展商的樓盤地盤放置炸彈,勒索巨額款項。警方立即聯絡互聯網供應商,追尋電郵來源,發現恐嚇電郵是在公共場所的公用電腦發出。
對 於接連三大地產發展商接獲炸彈恐嚇,警務處處長李明逵隨即下令由「O記」及俗稱「狗仔隊」的刑事情報科成立專組調查事件,並直接向一名高級助理警務處長匯 報,案件列作機密案件處理,警方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對「O記」是否正調查三宗郵件恐嚇案件,不作評論。保安局發言人亦指所有案件的調查工作,由警方負 責。
由於案件涉及本港的知名地產發展商,而且恐嚇信內藏有炸藥,警方覺得事態嚴重,故傾全力調查,曾派臥底到涉案地產商的樓盤調查;同時與本港聲譽攸關的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有三個多月就舉行,警方恐怕案件或有海外人士在幕後策劃,故立即知會特首曾蔭權及保安局。
低調處理 警隊內訌
調 查炸藥郵包案件亦引發警隊內部矛盾,根據警方既定的守則,處理懷疑爆炸品時,若果發現可疑物品,警務人員應即時召喚拆彈專家到場檢定可疑物品的危險性,如 有需要更要即場疏散人群,以確保公眾安全,但「O記」今次卻未有即時召喚拆彈專家到場,而是為求低調調查案件,用衝鋒車載運內有炸藥的郵件返回「O記」,有警務人員擔心世貿會議舉行在即,若會議前後再發現類似的炸彈恐嚇,警方亦會為求低調,而不依守則辦案,將會危害公眾安全。
唯恐天下不亂的周刊
世貿會議漸近,對於傳媒的各種明明暗暗的抹黑,反世貿的人士實在需要注意。
___
東方日報 17/8/2005 頭版
世貿部長級會議年底在香港舉行,警方全力整治本港治安之際,本港三大地產發展商上月接連收到炸彈恐嚇,炸彈狂匪曾派人將一個內藏炸藥的郵件,送到其中一間地產公司,勒索巨額金錢,之後更向另外兩間地產公司發出炸彈勒索電郵,警務處處長李明逵隨即成立專組,派出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O記)及刑事情報科(狗仔隊)著手調查,案件驚動特首曾蔭權及保安局,警方已把案件列作機密案件處理,暫未有人被捕。
據本報獲得的消息,本港一知名地產發展商上月突收到一個專人送遞的郵件,職員檢查後發現一封恐嚇勒索信,馬上通知高層,該地產商東主直接知會警方高層,警方直接下令「O記」?手調查。
郵件運返警察總部
「O 記」接獲案件後立即安排探員到發展商公司,以衝鋒隊警車將郵件運返位於軍器廠街警察總部的「O記」調查,並第一時間為郵件掃指模,期間發現有粉末在郵件漏 出,「O記」隨即召喚爆炸品處理組拆彈專家到場檢驗,證實郵件內的粉末是炸藥,不過並未發現信管等裝置,相信無即時爆炸危機。
之後,本港另外兩間大型地產發展商亦分別接獲恐嚇勒索電郵,內容是恐嚇會在發展商的樓盤地盤放置炸彈,勒索巨額款項。警方立即聯絡互聯網供應商,追尋電郵來源,發現恐嚇電郵是在公共場所的公用電腦發出。
對 於接連三大地產發展商接獲炸彈恐嚇,警務處處長李明逵隨即下令由「O記」及俗稱「狗仔隊」的刑事情報科成立專組調查事件,並直接向一名高級助理警務處長匯 報,案件列作機密案件處理,警方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對「O記」是否正調查三宗郵件恐嚇案件,不作評論。保安局發言人亦指所有案件的調查工作,由警方負 責。
由於案件涉及本港的知名地產發展商,而且恐嚇信內藏有炸藥,警方覺得事態嚴重,故傾全力調查,曾派臥底到涉案地產商的樓盤調查;同時與本港聲譽攸關的香港世貿部長級會議有三個多月就舉行,警方恐怕案件或有海外人士在幕後策劃,故立即知會特首曾蔭權及保安局。
低調處理 警隊內訌
調 查炸藥郵包案件亦引發警隊內部矛盾,根據警方既定的守則,處理懷疑爆炸品時,若果發現可疑物品,警務人員應即時召喚拆彈專家到場檢定可疑物品的危險性,如 有需要更要即場疏散人群,以確保公眾安全,但「O記」今次卻未有即時召喚拆彈專家到場,而是為求低調調查案件,用衝鋒車載運內有炸藥的郵件返回「O記」,有警務人員擔心世貿會議舉行在即,若會議前後再發現類似的炸彈恐嚇,警方亦會為求低調,而不依守則辦案,將會危害公眾安全。
唯恐天下不亂的周刊
星期五, 8月 05, 2005
後書展症候群
對於買書,我有不能自拔的癮。
尤其是在搬了新居,在房間終於添置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書架,這種書癮更為泥足深陷。每次去到旺角必然會走遍一間又一間的二樓書店,像田園、紫羅蘭、開益、還有剛重開的樂文等等(不願再去『木』字旁的那間,因為它太有性格),年中不知在那裡放下了多少銀兩、撿了多少心頭好。
不 知可否叫做 post-bookfair-symptom(後書展症候群),從書展兩手空空離開的我,居然在一個星期內不能自制地買了好幾本(貴)書,又滿足又肉赤。 大概是因為出版社們都趕在書展出新書,但書展本身卻太人山人海,根本不是買書的好時機。新買的幾本書,加上早前買下而又未看(完)的一堆,看來這將會是個 never ending story。
這幾天的收穫:
Naomi Klein《No Logo》
施鵬祥、葉蔭聰《迪士尼不是樂園》
湯禎兆《AV 現場》
龍應台《野火集(20週年紀念版)》
尤其是在搬了新居,在房間終於添置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書架,這種書癮更為泥足深陷。每次去到旺角必然會走遍一間又一間的二樓書店,像田園、紫羅蘭、開益、還有剛重開的樂文等等(不願再去『木』字旁的那間,因為它太有性格),年中不知在那裡放下了多少銀兩、撿了多少心頭好。
不 知可否叫做 post-bookfair-symptom(後書展症候群),從書展兩手空空離開的我,居然在一個星期內不能自制地買了好幾本(貴)書,又滿足又肉赤。 大概是因為出版社們都趕在書展出新書,但書展本身卻太人山人海,根本不是買書的好時機。新買的幾本書,加上早前買下而又未看(完)的一堆,看來這將會是個 never ending story。
這幾天的收穫:
Naomi Klein《No Logo》
施鵬祥、葉蔭聰《迪士尼不是樂園》
湯禎兆《AV 現場》
龍應台《野火集(20週年紀念版)》
訂閱:
文章 (Atom)